第277章 举国鼎沸(1 / 2)

随着北方小张的军事行动及邓贤的《对日抗战通电》和《告全国同胞书》,如同两颗重磅炸弹,先后在华夏大地上炸响。

电波载着这石破天惊的消息,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传遍了长江南北、黄河两岸。

报纸争相印发号外,报童们挥舞着墨迹未干的纸张,在街头巷尾奔走呼号:“号外!号外!华南邓公、北方张少帅同时对日宣战!”

“抗战了!全面抗战了!”

起初,是难以置信的寂静。

茶馆里、学堂中、商铺内,人们拿着报纸,反复确认着那白纸黑字,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被欺压得太久,屈辱得太深,以至于当反抗真正来临的那一刻,第一反应竟是恍惚。

但紧接着,那积压了数十年的、如同火山熔岩般的民族情绪,轰然爆发了!

燕京,青年运动的发源地。消息传到燕大校园时,正是午后。

起初的惊愕过后,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嗓子“支持北方!支持华南!抗日救国!”,整个校园瞬间沸腾。

学生们冲出教室、图书馆、宿舍,挥舞着旗帜,聚集到操场、街头。

他们高唱着《满江红》,呼喊着“还我河山”、“驱逐日寇”的口号,泪水与怒火在他们的年轻的脸庞上交织。

学生自治会迅速行动,组织起宣传队、募捐队、甚至直接组建了学生义勇军,要求北上参战。

“同学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华北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我们要到前线去,到北方去,到任何需要我们的地方去!”

学生领袖站在高处,声嘶力竭地呐喊,回应他的是山呼海啸般的怒吼。

沪市,这座远东最大的都市,同样被点燃。

码头工人宣布拒绝为扶桑船只装卸货物;纱厂女工加班加点生产军需布匹;商会巨头们紧急开会,认捐巨款,购买国防公债;甚至连杜老板等帮会大佬,也公开表态支持抗日,号召门徒“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各大报社连夜赶稿,详细报道日军在东北的暴行和华南、北方两军的抗战决心,辛辣抨击扶桑的侵略行径,呼吁社会主持公道。

租界内的华国人,第一次感觉到腰杆可以挺得直一些,面对趾高气扬的外国巡捕和扶桑侨民时,目光中少了畏惧,多了愤怒的逼视。

金陵,作为国众政府所在地,反应更为复杂,但底层民众的抗日热情同样高涨。

工人、学生、市民的游行队伍堵塞了通往国众政府大楼的道路,请愿书雪片般飞向各级衙门。

在这举国鼎沸的民意浪潮中,最先明确表态的是华国Gc党。

他们在得知消息后,迅速在机关报上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旗帜鲜明地支持张双喜、邓贤的抗日行动,呼吁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宣言中指出:“今日之抗战,非一党一派之私事,乃我整个中华民族求生存、争独立之神圣战争!我军愿即刻改编为国众革命军,受国众政府统一指挥,开赴抗日前线,与全国友军并肩杀敌!”

随即,他们开始动员和组织人员,准备通过各种渠道,前往北方和华北,参与对日作战和敌后动员工作。

紧接着,桂系的李德邻、白健生也发表了联合通电。

他们的电文措辞相对谨慎,但立场明确:“日寇猖獗,侵我主权,戮我民众,凡有血气,莫不愤慨!桂省军民,枕戈待旦,誓为抗战后盾。拥护中央抗战决策(尽管中央尚未决策),愿率八桂子弟,北上驰援,共纾国难!”

李、白二人精明务实,他们深知在此民族大义面前,若不表态,必将被全国民意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