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南北的差距(1 / 2)

张双喜的华南之行虽然秘密,但在高层圈子里还是引起了不小震动。

回到奉天后,他立即向父亲张雨亭汇报此行见闻。

汇报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张雨亭听着,时而震惊,时而沉思,时而不敢相信地追问细节。

“你说的都是真的?”

张雨亭听完儿子对华南军工的描述,忍不住再次确认。

“他们真的在造航母?还能自己生产先进战机?”

张双喜神情严肃郑重的回答道:“千真万确,父亲。我亲眼所见,他们的船厂里航母船体已经成型,飞机厂里生产线日夜不停。不仅数量惊人,技术水平也相当高。那个邓贤,确实不是寻常人物。”

莫德惠补充道:“大帅,华南的工业体系之完整,远超我们想象。从采矿冶炼到机械制造,从化工医药到军工生产,几乎形成了闭环。更重要的是,他们重视教育,大量培养技术人才,引进外国专家,发展后劲很足。”

张雨亭沉默良久,手中的翡翠扳指转动得越来越快。

最后!他长叹一声:“没想到啊没想到。我一直以为这个邓贤,就是和我们一样是个有点本事的军阀,没想到他搞出这么大动静。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几年,华南怕是真要成气候了。”

“父亲,邓贤虽然态度模糊,但似乎没有立即介入北方事务的意图。”

张学良想了想补充道。

“他更关注自身建设。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其开展合作,获取我们需要的技术和设备。”

张雨亭听后沉吟道:“合作可以,但要小心。邓贤此人深不可测,不能完全信任。这样,先从小规模的商业合作开始,看看情况再说。”

与此同时,在羊州的邓贤也在评估与奉系接触的影响。

他召集核心幕僚开会,分析局势。

“张双喜这次来访,虽然表面上是为奉系探路,但实际上也反映了北方各派对我们实力的认可。”

邓贤开口分析着。

“我们要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华南的影响力。”

郑文君听后提议道:“我们可以有条件地向东北出口一些工业产品,换取我们需要的矿产资源。比如用机械设备交换煤炭、铁矿等。”

陈念和听后谨慎地补充说道:“但要控制军事技术的输出。特别是飞机、军舰等敏感技术,不能轻易转让。”

邓贤点头同意:“军事技术要严格控制。但可以出口一些民用产品和技术,既换取资源,又扩大影响。另外,可以考虑为东北培训一些技术人才,这既是合作,也是渗透。”

叶怀瑾汇报了一个重要情报:“根据内线消息,扶桑对奉系与我们的接触十分警惕。扶桑驻奉天领事多次拜访张雨亭,试图打探会谈内容,并警告不要与华南走得太近。”

邓贤听后冷笑的开口说道:“扶桑最不愿意看到华国强大。他们希望华国永远分裂落后,方便他们掠夺。我们要格外警惕扶桑的破坏。”

会后,邓贤独自站在办公室的巨幅地图前,目光从华南移到东北,再移到扶桑列岛。

地缘政治的棋局正在悄然变化,而他手中的筹码越来越多。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华南与奉系的合作悄然展开。一批华南制造的机床、电机、化工设备运往东北,换回大量的煤炭、铁矿、大豆等资源。

同时,一批东北青年技术人员来到华南的工厂和学校学习进修。

这些合作虽然规模不大,但意义重大。

这是华国不同地区之间首次基于平等互利的工业化合作,打破了以往单纯的政治军事联盟模式。

张双喜对华南的现代化成就印象深刻,回到东北后,他开始推动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劝说父亲投资教育,兴建工厂,改善基础设施。

虽然阻力重重,但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奉天郊区,一座现代化的兵工厂开始建设,聘请了几位华南工程师担任顾问。这是东北军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张雨亭对儿子的改革建议既支持又担忧。

一次家庭聚餐时,他对张双喜说道:“六子,你从华南回来后的想法是好的,但要知道,东北不比华南,这里情况复杂,扶桑人的眼睛一直盯着我们,改革不能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