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253章 新阶段的战略布局

第253章 新阶段的战略布局(2 / 2)

邓贤指示道:需要什么资源直接打报告,我特批。

谢谢大帅!

得到特批后的李文斌又激动地说道:我们正在研制一种全新的通信设备,采用频率调制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抗干扰能力。如果成功,将是世界领先水平。

邓贤鼓励地拍拍他的肩膀:大胆创新,不要怕失败。需要什么国外资料和技术,直接找郑文君同志协调。

视察结束后,邓贤突然决定去羊城大学建设工地看看。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三所大学之一,工地上热火朝天,数百名工人在忙碌着。

主体建筑已经初具规模,预计下半年就可以招生开学。

项目负责人听说邓贤来了,急忙跑来汇报工作:大帅,按计划工程进度提前了半个月。特别是实验楼,完全按照您的要求设计了通风系统和防震结构。

邓贤点点头:教学质量是关键。师资招聘进展如何?

已经签约了三十多位教授,其中十五位是从国外聘请的。

负责人经理认真的回答道:教材编写工作也开始了,特别是工程和理科教材,我们参考了国外最新版本。

看着拔地而起的教学楼,邓贤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之情。

教育是长期的投入,可能十年二十年才能看到成效,但这是国家强盛的根基。

他想起前世华国的大学,那些一流学府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人才。

现在,他要在这个时空提前播下种子。

傍晚回到公署,邓贤看到一份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报告。

这是马寅初主导的一项试点工作,在岭南部分地区推行减租减息,扶持自耕农。

报告显示,试点地区的农民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农村秩序良好。

邓贤仔细阅读报告后批示:试点经验要好好总结,逐步推广。注意方式方法,既要改善农民生活,又要保持农业生产稳定。

他深知,工业化离不开农业的支持,社会稳定更需要农民的拥护。

华南的模式必须是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军事强大。

夜深了,邓贤还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窗外的羊城渐渐安静下来,但远方的工业区依然灯火通明——那是夜班工人在为华南的强大而辛勤工作。

邓贤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膀。

他走到窗前,望着这座正在快速变化的城市。

十五年前他刚来到这个世界时,这里还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古城,如今已经展现出现代化都市的雏形。

道路拓宽了,电线杆立起来了,自来水管道铺开了,学校、医院、工厂拔地而起...这些变化看似平常,却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邓贤想起白天视察时看到的一个细节:在无线电设备厂,一个年轻女工正在精细地焊接电路板,她的动作熟练而专注,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上擦。当注意到邓贤在看她时,她腼腆地笑了笑,然后又立即投入到工作中。

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努力,支撑着华南的发展和强大。

邓贤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沉重——他必须为这些人,为这片土地,开创一个更好的未来。

“叮叮叮……叮叮叮!”

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邓贤接起电话,话筒中传来陈念和的声音:大帅,刚刚收到武都方面的正式函件,邀请您担任国众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事部部长。

邓贤沉吟片刻:回复他们,我可以接受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但军事部部长一职婉拒,推荐由李济深担任。语气要客气,但立场要明确。

挂断电话,邓贤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武汉方面的这个邀请在意料之中,但他的回应可能会让一些人意外。

李济深是国众党内相对中立的人物,这个推荐既显示了合作的态度,又保持了华南的独立性。

政治就是这样一场精妙的博弈,既要有原则,又要懂得妥协和变通。

邓贤重新坐回办公桌前,摊开一张信纸,开始给吴恩栗写信。

虽然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但他更喜欢用书信这种方式,能够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信中,他描述了燕京的见闻,先生葬礼的场面,以及对未来局势的思考。

他也询问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嘱咐吴恩栗注意身体。信的末尾,他写道:时代正在快速变化,我们肩负着开创未来的责任。虽然道路艰难,但我相信只要方向正确,持之以恒,必能达到目标。

写完后,他封好信,叫来值班秘书:明天一早寄出。

此时已是凌晨两点,但邓贤毫无睡意。他再次走到地图前,目光从华南移向全国,思绪飞向更远的未来。

这个古老的国家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内忧外患,前途未卜。

但邓贤相信,通过正确的道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一定能够实现复兴,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