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 第253章 新阶段的战略布局

第253章 新阶段的战略布局(1 / 2)

羊城琼崖绥靖公署的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紧张。

长条形的红木会议桌旁坐满了华南三省的核心人物:陈念和、周慕云、郑文君、马寅初、龙破武、林晨武、叶怀瑾等军政要员。

墙壁上悬挂着巨幅的华南地图和工业分布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和数据。

邓贤站在地图前,手中拿着一根教鞭。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沉稳而有力。

先生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未来的局势将更加复杂多变。北方各派系暂时形成了一种脆弱的平衡,但这种平衡不会持久。武都方面试图整合各方力量,但内部矛盾重重。这是我们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完成我们的建设计划。

邓贤手中的教鞭指向地图上的椹川地区:海军建设是重中之重。航母工程必须按计划推进,同时加快潜艇和驱逐舰的研发建造。龙司令,我需要你在一周内提交一份详细的舰艇建造时间表。

龙破武立即起身:是,大帅。我们已经重新优化了设计方案,斜角甲板和蒸汽弹射器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预计三个月内可以完成详细设计,六个月开始舰体组装。

邓贤点头,教鞭移向海南岛:儋耳州工业基地要进一步扩大产能。周工,特种钢材和铝合金的研发必须加快,这是航空和造船工业的基础。

周慕云听着邓贤的指示,用手推了推眼镜,开口语气坚定:请大帅放心,我们已经组织了攻关小组,二十四小时轮班工作。新型高温合金的研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下个月可以进行试生产。

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

每个部门都汇报了工作进展和面临的困难,邓贤当场做出决策,调配资源,解决难题。

郑文君负责的资金和技术引进,马寅初主导的经济计划,林晨武负责的军队建设,叶怀瑾主管的情报工作...所有环节都必须紧密配合,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系统。

散会后,邓贤单独留下郑文君:文君,人才引进工作进展如何?

郑文君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名单:目前已经签约了七十三位外籍专家,主要来自德意志国和美丽国,涉及船舶工程、航空动力、材料科学等关键领域。另外还有一百二十五位海外华人专家表示愿意回国效力,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待遇和生活安排都到位了吗?

邓贤听后关切地的开口询问问。

全部按照最高标准安排。

郑文君回答道。

专家公寓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国际学校也开始招生。不过...

说着他略显犹豫。

有些本土技术人员对专家的高待遇有些微词。

邓贤沉思片刻:这个问题要重视。一方面要提高本土人才的待遇,另一方面要加强沟通,让大家明白这些专家带来的价值。可以组织一些技术交流活动,让我们的工程师直接向专家学习。

好的,我立即去办。

郑文君点头记下。

离开会议室,邓贤来到公署顶层的露天平台。

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羊城,远处珠江上船只往来,近处街道上电车穿梭,更远处工业区的烟囱冒着白烟——这是一幅现代化城市的画卷,在这个时代的华国显得如此与众不同。

叶怀瑾不知何时来到邓贤身后开口说道:大帅,燕京最新情报。冯基善与张雨亭的矛盾正在加剧,段启瑞试图居中调解但效果不彰。武都方面,左右两派的斗争越来越公开化。

邓贤听后没有回头,目光依然远眺:继续监视。特别注意扶桑和苏国的动向。先生去世后,各方势力都在重新布局,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

明白。

叶怀瑾轻声应道,悄然退下。

邓贤独自站立良久。

他知道,自己正在推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华南的模式如果成功,将为华国提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但这条路上布满荆棘,不仅有外部的压力和威胁,还有内部的阻力和困难。

下午,邓贤视察了羊城郊区的无线电设备厂。

这是华南最重要的军工企业之一,生产军队急需的通信设备。

厂长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叫李文斌,曾经在美丽国贝尔实验室工作过,被郑文君高薪聘请回国。

大帅,这是我们最新研制的野战电台。

李文斌自豪地展示着一台体积明显小于同类产品的设备。

采用了新型电子管和电路设计,重量减轻了百分之四十,通信距离增加了百分之二十。

邓贤仔细察看设备,问道:量产情况如何?

月产量已经达到五十台,下个月可以提高到一百台。

李文斌语气中带着骄傲的回答道。

不过有些关键部件还需要进口,特别是高性能电子管。

要加快国产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