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红楼之黛改红途 > 第206章 东宫密诏·棋局再开

第206章 东宫密诏·棋局再开(2 / 2)

“殿下可知,这章程里的‘算术’‘农桑’两科,是跟着苏州织布局的账册改的?”我抬眼直视他的目光,“女子治学非今日始,汉有班昭,唐有上官,书院不过是把她们的本事亮在明处——朝廷要的是贤才,又何必分男女?”

太子的手指在诗稿上敲出轻响,忽然抬眼:“林卿家此举,是否意在动摇纲常?”

我早等着这句话。

前日翻到太子十年前的《劝学疏》,他在折子最末写“人才如清泉,堵则腐,疏则活”,此刻正该拿这个堵他的嘴。

“殿下当年劝陛下‘广开言路’时,可曾想过‘言路’二字,原也该包括女子?”我将诗稿翻到第二页,露出夹着的《东宫旧疏抄本》,“礼部那些老臣说女子科举坏纲常,可当年驳回殿下整顿学风的,不也是这些人?”

殿外传来打更声,太子的目光在抄本上停了片刻,忽然笑了:“林卿家好利的牙口。”他端起茶盏抿了口,汤色清冽,是今年新贡的碧螺春,“若你真愿为国育才,何不先从东宫女官入手?我可为你打通门路。”

我心头一跳——这正是我要的。

东宫女官接触的是内廷文书,若能把她们纳入试办班,既能得东宫背书,又能让女子科举的手伸到内廷。

“殿下若允,试办班首期便以东宫女官为主。”我欠身行礼,袖中早备好的《试办班规》被掌心焐得温热,“由殿下选派女官参与考核,合格者入书院进修,日后可协理内廷文事——如此,既不负殿下育才之心,也堵了那些说女子乱政的嘴。”

太子盯着我递过去的规条看了半日,忽然将茶盏重重一放:“去拟旨吧。”他的声音里带着笑,“明儿让李公公把东宫女官名册送你,挑十个最伶俐的。”

未时的阳光穿过廊下的紫藤,在青石板上洒下一片碎金。

我踩着光影回到书院,李纨和妙玉早等在正厅。

李纨手里捏着算盘,珠串被磨得发亮;妙玉捧着茶盏,青瓷上还沾着茶渍——定是等急了直接从禅房跑过来的。

“东宫女官名单筛选,得挑背景清白、志向明确的。”我将名册递给李纨,她翻了两页就皱起眉:“这个周姓的,她叔父是吏部侍郎;那个陈姓的,父亲是都察院御史……”“要的就是她们。”我指着名册最后一页,“但重点看这个沈氏——前御史沈廷之女,因父罪贬入宫中。”妙玉凑过来看,茶盏在她指间轻晃:“沈御史当年参倒江南织造贪墨案,是条硬骨头。”

“她这样的,最恨那些贪腐的老臣。”我指尖敲了敲“沈氏”二字,“让春纤去内廷打听,她平日跟哪些女官走得近,又常替太子抄什么折子。”李纨突然抬头:“林妹妹是要……”“我们要的不只是女官,是东宫的耳目。”我望着窗外读书声琅琅的学堂,“太子要借我们的手撕开礼部,我们也要借他的力,把女子科举的根扎进内廷。”

月上柳梢时,我坐在妆台前翻那本东宫女官名册。

沈氏的小传被我用朱笔圈了又圈,她的字迹在抄本上秀劲有力,写的是“士不可不弘毅”——倒真像她父亲的风骨。

窗外竹影婆娑,忽然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晴雯的声音隔着窗纱飘进来:“姑娘,北静王派人送来一封急信。”

我攥紧名册,烛火在风里晃了晃,将“沈氏”二字投下一片摇晃的阴影。

北静王……他向来与太子不对付,这时候送信来,是要添把火,还是要拆台?

春纤捧着铜盘进来时,信笺上的蜡印还带着余温。

我望着那枚墨玉麒麟印,指尖轻轻划过封皮,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下一局的棋子,怕是比想象中落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