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看得开(2 / 2)

王老汉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了褶:“傻丫头,考上大学就去学本事,别惦记这破面馆。我这手艺,饿不着自己就行。”

冬至那天,下了场大雪,路不好走,林晓没回家,在学校宿舍住。王老汉煮了锅饺子,用保温桶装好,送到学校给她。“冬至得吃饺子,不然冻耳朵。”

林晓捧着热乎乎的饺子,心里暖烘烘的。宿舍里的同学都羡慕她,说她有个好“爷爷”。林晓没解释,只是把饺子分给大家吃,说:“这是我王伯做的,他做的面更好吃,回头带你们去尝。”

开春后,高考成绩出来了,林晓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她拿着录取通知书,第一时间跑到王记面坊报喜。王老汉正在揉面,听了消息,手里的面团都差点掉在地上。“好!好!咱皂角镇飞出金凤凰了!”

他非要请林晓吃面,还加了两个荷包蛋,说:“这是庆功面,得吃双份。”

林晓走的那天,王老汉去车站送她。他给她塞了个布包,里面是些零钱,还有双新做的布鞋。“城里不比家里,照顾好自己。缺钱了就说,别委屈自己。”

林晓抱着布包,眼泪止不住地流:“王伯,等我放假就回来帮您!”

“去吧,好好学习。”王老汉挥挥手,看着火车开走,直到再也看不见,才转身往回走。面馆的门还开着,锅里的水还在冒热气,只是案板上空荡荡的,少了个帮忙揉面的身影。

林晓在大学里很争气,年年拿奖学金,还勤工俭学,把王老汉给的钱一点点攒了起来。她每个月都给王老汉打电话,说学校的事,听他说面馆的事——谁家的娃又来吃面了,哪块的老主顾夸他的面香,灶上的铁锅又换了新的。

大二那年暑假,林晓回来了。她没先回家,直接去了王记面坊。王老汉正在煮面,看见她,愣了半天,才说:“回来啦?快坐,我给你下碗面。”

林晓放下行李,系上王老汉的白布围裙,说:“王伯,今天我给您做碗面。”

她学着王老汉的样子,揉面、擀面、切面、煮面,动作虽然生涩,却有模有样。油泼面端上桌时,王老汉尝了一口,眼眶一下子红了:“像!跟我做的一个味!”

林晓笑了:“那是,您教的嘛。”

那个暑假,林晓每天都来面馆帮忙。她还帮王老汉把面馆的照片发到网上,配文说“皂角镇最好吃的油泼面,藏在百年皂角树下”。没想到真有人来寻,有自驾的游客,有怀旧的老乡,面馆的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

开学前,林晓把攒的钱还给王老汉,王老汉却不要:“你留着买书,我这面馆现在挣钱了,不缺这点。”他想了想,又说,“等你毕业了,要是愿意回来,这面馆就交给你。”

林晓看着王老汉鬓角的白发,用力点了点头:“王伯,等我回来,咱把面馆开得更大,让更多人吃到您做的面。”

皂角树的叶子绿了又黄,王记面坊的晨光每天都准时亮起。王老汉依旧每天揉面、擀面,只是案板旁,多了个隔空摆放的小板凳,上面总放着副干净的碗筷,像在等一个熟悉的身影回来。

而远方的大学里,林晓的书桌上,摆着张照片——王老汉站在面馆门口,手里举着刚擀好的面条,笑得像个孩子。照片旁边,放着个小小的记事本,第一页写着:“面要揉透,人要做实。”

您对这个关于老面馆和温情守护的故事是否满意?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人物互动等,都可以告诉我,我会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