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68(2 / 2)

“哦?这么神奇?”周穆王很感兴趣。

就在这时,偃师忽然冲了出去:“大王,不可!这个人偶有问题!”

中大夫脸色一变:“偃师,你疯了!在这里胡说八道什么!”

“我没有胡说,”偃师指着木头人,“这个人偶里,封着一个活人的灵魂!”

大殿里一片哗然。

周穆王皱起眉头:“偃师,你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偃师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中大夫急忙辩解:“大王,他胡说!他是嫉妒我得到您的赏识,故意编造谎言!”

“我没有说谎!”偃师说,“那个年轻人就在外面,他的灵魂被封在人偶里,所以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周穆王让人把那个年轻人带了上来。

看到年轻人空洞的眼神,再看看那个人偶,周穆王大概明白了。

“把人偶拿过来!”他命令道。

侍卫把人偶拿到他面前。

周穆王拔出剑,对着人偶劈了下去。

只听“咔嚓”一声,人偶被劈成了两半,里面的机关散落一地,那颗珠子掉了出来,发出一阵光芒,然后就熄灭了。

与此同时,外面的年轻人忽然咳嗽了一声,眼神也恢复了神采。

“真的……是真的……”周穆王惊讶地说。

中大夫吓得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王饶命!大王饶命啊!”

“把他给我拖下去,严加审问!”周穆王怒喝。

侍卫们把中大夫拖了下去。

周穆王看着偃师:“你做得很好,没有隐瞒。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偃师跪下说:“臣不求赏赐,只求大王能治好我女儿的病,还有……放过那个年轻人。”

周穆王点点头:“准奏。”

事情解决后,阿楚和晏辰站在王宫外面,看着偃师带着女儿和那个年轻人离开。

“没想到我们还能帮上忙。”阿楚说。

晏辰笑了:“看来有时候,历史是可以被改变的。”

“不过这偃师造人的技术也太厉害了,”阿楚说,“要是能学到一点,说不定能发大财。”

晏辰捏了捏她的脸:“别想了,我们还是好好享受这次穿越吧。”

阿楚吐了吐舌头,拉着晏辰的手:“走,我们去看看还有什么好玩的。”

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温暖而明媚,仿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

大殿里气氛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焦虑和不安。

平原君赵胜来回踱着步,眉头紧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怎么办?怎么办?”

阿楚和晏辰混在人群里,看着眼前的景象,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是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包围的时候吧?”阿楚小声问。

晏辰点点头:“嗯,平原君正在发愁怎么说服楚王出兵相救。”

“那毛遂呢?怎么没看到他?”

晏辰指了指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那不就是?”

阿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那个年轻人穿着一身普通的衣服,正安静地坐在那里,和周围的气氛格格不入。

“看起来很普通啊,”阿楚有些失望,“不像传说中那么厉害。”

“人不可貌相,”晏辰说,“等着看吧,好戏还在后头。”

平原君停下脚步,看着面前的十九个门客:“我已经选了你们十九位,跟我一起去楚国求救。这次任务重大,关系到赵国的存亡,你们一定要尽力。”

十九个门客纷纷表态,说一定会不负所托。

就在平原君准备出发的时候,毛遂站了起来:“君侯,属下愿随您同去。”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皱眉道:“你在我门下多久了?”

“三年了。”毛遂回答。

“三年?”平原君摇摇头,“贤能的人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尖儿很快就会露出来。你在我门下三年,我却从没听说过你有什么才能,可见你没什么本事。还是留下吧。”

阿楚在旁边听着,心里替毛遂捏了把汗。

毛遂却不慌不忙地说:“君侯说得对,锥子放在布袋里会露出尖儿,但如果一直没被放进布袋里,怎么会露出来呢?今天就请君侯把我放进布袋里吧。”

平原君愣了一下,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便点了点头:“好吧,你跟我们一起去。”

阿楚激动地拉了拉晏辰的袖子:“来了来了,经典对话!”

晏辰笑着摇摇头,眼里却也带着期待。

一行人来到楚国,楚王在大殿上接见了他们。

平原君先是客气地寒暄了几句,然后话锋一转,说起了赵国的困境,请求楚王出兵相救。

楚王听了,面露难色:“秦赵交战,楚国不便插手啊。如果帮了赵国,得罪了秦国,对楚国也没什么好处。”

“大王此言差矣,”平原君说,“秦国企图吞并六国,如果赵国灭亡了,就该轮到楚国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大王不会不懂吧?”

楚王还是犹豫不决,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从早上一直说到中午,也没个结果。

平原君带来的十九个门客急得团团转,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阿楚看得都快睡着了,打了个哈欠对晏辰说:“这楚王也太墨迹了,换我早就拍板了。”

晏辰低声道:“别急,该轮到毛遂出场了。”

果然,毛遂按捺不住,手里按着剑柄,大步流星地走上殿去。

“合纵抗秦的事,有利有害,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怎么从早上说到现在还没个结果?”他声音洪亮,震得大殿里的人都吓了一跳。

楚王皱起眉头:“你是谁?敢在这里放肆!”

平原君连忙说:“大王息怒,这是我的门客毛遂。”

“你的门客?”楚王更生气了,“我跟你主人说话,哪有你插嘴的份?还不快给我退下去!”

毛遂不但没退,反而往前走了几步,手按在剑柄上:“大王之所以敢这么说话,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我离大王只有十步之遥,大王的性命可就掌握在我的手里了!”

楚王被他的气势吓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阿楚看得热血沸腾,在心里给毛遂点了个赞:“这才叫霸气!”

毛遂接着说:“想当年,商汤凭借七十里之地就能称王天下,周文王凭借百里之地就能使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吗?不是,是因为他们懂得把握时机,发挥自己的优势。”

“楚国地大物博,方圆五千里,士兵上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资本。可是,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小子,却能带领几万军队,多次打败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都城,烧毁了夷陵,这是楚国的奇耻大辱!我们赵国人都为楚国感到羞耻,大王难道就不觉得耻辱吗?”

“合纵抗秦,不只是为了赵国,更是为了楚国!大王怎么就不明白呢?”

楚王被毛遂说得面红耳赤,半天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先生说得对,我愿意出兵,与赵国共同抗秦。”

“太好了!”平原君激动地说。

毛遂趁热打铁:“那就请大王歃血为盟吧。”

楚王让人拿来鸡、狗、马的血,和平原君一起盟誓。

仪式结束后,楚王立刻下令,派春申君黄歇率领大军,与平原君一起回赵国救援。

阿楚激动地拍了下手:“搞定!毛遂太厉害了!”

晏辰也很佩服:“这口才,不去当外交官可惜了。”

众人走出王宫,平原君握着毛遂的手,感慨地说:“我再也不敢说自己会识人了。以前我见过的人才,少说也有上千,自以为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贤能的人,没想到却差点错过了先生。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大大提高,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比百万大军还要厉害啊!”

毛遂笑了笑:“这没什么,只是刚好说到了大王的心坎里。”

阿楚凑到晏辰耳边:“你说这毛遂平时是不是很低调,就等这次机会呢?”

晏辰点头:“有可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华丽的女子走了过来,她长得貌美如花,身材曼妙,径直走到晏辰面前。

“这位公子看着面生,不知是平原君的门客吗?”女子声音娇柔,眼神里带着爱慕。

阿楚心里顿时警铃大作,往晏辰身边靠了靠。

晏辰礼貌地说:“不是,我们只是路过。”

“路过?”女子笑了笑,“那真是太巧了,我家就在附近,公子若不嫌弃,可去喝杯茶?”

“不了,我们还有事。”晏辰直接拒绝。

女子却不死心:“公子何必这么绝情?我只是想认识一下公子而已。”

阿楚看不下去了,挽住晏辰的胳膊,笑眯眯地说:“不好意思,他是我的人,不方便跟别的姑娘单独喝茶。”

女子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有些不高兴地说:“我只是想交朋友而已,姑娘何必这么小气?”

“我就是小气,”阿楚毫不示弱,“他是我的,只能看我一个人。”

晏辰被阿楚的直白逗笑了,捏了捏她的脸:“别闹。”

然后对那女子说:“抱歉,我们真的有事,先走了。”

拉着阿楚快步离开。

“哼,又一个觊觎我男人的。”阿楚不满地说。

晏辰低头看她:“吃醋的样子还挺可爱。”

“可爱也不许你看别人。”阿楚霸道地说。

晏辰低笑:“好,不看别人,只看你。”

两人正说着,忽然看到一个英俊的男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那男子穿着一身白衣,风度翩翩,手里拿着一把扇子,笑着对阿楚说:“这位姑娘气质独特,不知可否赏脸,一起去游湖?”

阿楚愣了一下,刚要拒绝,晏辰已经挡在了她面前。

“她没空。”晏辰语气冷淡。

白衣男子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这位公子何必这么凶?我只是想请这位姑娘游湖而已。”

“我说了,她没空。”晏辰的语气更加坚定,还把阿楚往身后拉了拉。

阿楚看着晏辰吃醋的样子,心里偷偷乐了。

白衣男子看晏辰态度坚决,只好作罢:“那真是太可惜了,告辞。”

等他走后,阿楚笑着问:“吃醋啦?”

晏辰哼了一声:“他看你的眼神,就像饿狼看到了肉。”

阿楚笑得更开心了:“那你刚才看那个美女的时候,是不是也心动了?”

“没有,”晏辰认真地说,“在我眼里,谁都没有你好看。”

阿楚心里甜滋滋的,踮起脚在他脸上亲了一下:“算你识相。”

两人跟着平原君等人一起回赵国,路上,阿楚忽然想起一件事。

“你说这毛遂自荐之后,是不是就一帆风顺了?”

晏辰想了想:“不一定,历史上记载,毛遂后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甚至还有点悲剧。”

“悲剧?”阿楚很惊讶,“为什么?”

“听说后来燕国攻打赵国,赵王想让毛遂带兵打仗,毛遂说自己不擅长打仗,赵王却非要他去,结果打了败仗,毛遂觉得很惭愧,就自杀了。”

阿楚叹了口气:“这也太可惜了,明明是个外交人才,非要让他去打仗,这不是瞎指挥吗?”

晏辰点头:“所以说,知人善用很重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阿楚看着远处的夕阳,心里忽然有些感慨。

每个时代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有些人能抓住机会,一鸣惊人,有些人却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而他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做好自己。

军营里旌旗飘扬,士兵们正在进行操练,呐喊声此起彼伏,充满了肃杀之气。

阿楚和晏辰穿着一身普通的士兵服装,混在人群里,看着高台上那个年轻的将领。

“那就是赵括吧?”阿楚小声问。

晏辰点点头:“嗯,看起来倒是挺有气势的。”

“可惜啊,纸上谈兵,最后坑了四十万赵军。”阿楚叹了口气。

晏辰低声道:“别瞎说,小心被人听到。”

赵括站在高台上,正在给士兵们讲解战术,他讲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听得士兵们连连点头。

“你们看,”赵括指着沙盘,“秦军虽然凶猛,但他们远道而来,粮草不足,只要我们坚守不出,不出一个月,他们就会不战自退。到时候我们再趁机出击,一定能大败秦军!”

“将军英明!”士兵们齐声喊道。

阿楚撇了撇嘴:“说得倒是轻巧,秦军哪有那么容易对付。”

晏辰拉了拉她的袖子:“别说话,仔细看。”

就在这时,一个中年将领走了过来,他看着赵括,皱了皱眉:“少将军,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不能只凭书本上的知识来判断啊。”

赵括看了他一眼,有些不屑地说:“王将军,我熟读兵书,各种战术都了如指掌,难道还比不上你一个只会冲锋陷阵的武夫?”

王将军叹了口气:“少将军有所不知,秦军的将领白起,是个非常厉害的角色,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啊。”

“白起?”赵括笑了笑,“不过是个徒有虚名之辈,我根本没放在眼里。”

阿楚在旁边听着,心里着急:“这赵括也太自负了,这样下去肯定要出事。”

晏辰也很无奈:“没办法,他父亲赵奢是赵国名将,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又熟读兵书,难免会有点骄傲。”

“可是骄傲也不能自大啊,”阿楚说,“这可是关乎几十万人生死的大事。”

接下来的几天,赵括果然按照自己的想法部署兵力,完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阿楚和晏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劝说。

“要不我们去找廉颇老将军说说?”阿楚提议,“他经验丰富,说不定能劝住赵括。”

晏辰摇摇头:“没用的,赵王就是因为廉颇坚守不出,才把他换成赵括的,现在谁的话赵括都听不进去。”

阿楚叹了口气:“这可怎么办啊?”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士兵走了过来,他长得眉清目秀,看着阿楚,脸红了红:“这位姑娘,我看你好像有心事,是不是担心战事?”

阿楚愣了一下:“是啊,少将军这么部署,我总觉得不太对劲。”

士兵叹了口气:“我也觉得,可是我们人微言轻,说了也没用。”

他看着阿楚,鼓起勇气说:“姑娘,我叫林平,如果你不嫌弃,以后有什么事可以跟我说,我会尽力帮你的。”

阿楚还没说话,晏辰已经开口了:“不用了,我们自己能解决。”

林平看了晏辰一眼,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想帮帮这位姑娘。”

“她不需要你的帮助。”晏辰的语气带着点酸味。

阿楚看晏辰吃醋了,心里偷偷乐了,对林平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们真的没事。”

林平只好点点头,失望地离开了。

“你看你,人家只是好心。”阿楚笑着说。

晏辰哼了一声:“我看他是没安好心。”

阿楚踮起脚,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好啦,别吃醋了,我心里只有你。”

晏辰这才缓和了脸色。

没过几天,秦军果然发起了进攻,赵括按照兵书上的战术,下令出兵迎战。

结果刚一交战,赵军就陷入了秦军的包围。

“不好!中计了!”赵括这才慌了神。

阿楚和晏辰也被卷入了战斗中,幸好晏辰会点功夫,拉着阿楚躲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怎么办?我们被包围了!”阿楚着急地说。

晏辰看着周围的形势,皱着眉头:“秦军的战术很狡猾,故意示弱,引诱我们出兵,然后包围我们。”

“那赵括现在知道错了吧?”

“现在知道也晚了。”

果然,赵括多次下令突围,都被秦军打了回来,损失惨重。

军营里的粮草越来越少,士兵们饿得头晕眼花,士气低落。

赵括看着眼前的景象,终于意识到自己错了,他坐在帐篷里,手里拿着兵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阿楚和晏辰悄悄来到帐篷外,听到他在里面叹气。

“如果我听了王将军的话,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父亲,我对不起你,对不起赵国的百姓啊。”

阿楚心里有些同情他:“其实他也不是故意的,只是太自负了。”

晏辰点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声,好像有人在争吵。

两人出去一看,只见几个将领在争论要不要投降。

“我们已经没有粮草了,再这样下去,大家都会饿死的,不如投降吧。”一个将领说。

“不行!我们是赵国的士兵,怎么能向秦军投降?”另一个将领反对。

“可是不投降,我们都会死在这里!”

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赵括走了出来:“我们不能投降!就算战死,也要死得有尊严!”

他拔出剑,大声说:“兄弟们,跟我冲出去,就算死,也要杀几个秦军垫背!”

士兵们被他的气势感染,纷纷拿起武器,跟着他往外冲。

阿楚和晏辰也被裹挟在人群里,往前冲去。

战斗异常激烈,到处都是厮杀声和惨叫声。

晏辰紧紧拉着阿楚的手,保护着她不被伤害。

就在这时,一支箭射向阿楚,晏辰眼疾手快,一把推开她,自己却被箭擦伤了胳膊。

“晏辰!”阿楚惊呼。

“我没事。”晏辰忍着痛说。

阿楚看着他胳膊上的伤口,眼泪都快出来了:“都怪我,要不是我,你也不会受伤。”

“傻瓜,跟你没关系。”晏辰笑着说,“这点小伤不算什么。”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赵括被秦军包围了,身上多处受伤,却还在奋力抵抗。

最终,赵括寡不敌众,被秦军杀死了。

“少将军!”士兵们大喊着,想要冲过去,却被秦军拦住了。

赵括一死,赵军彻底失去了斗志,纷纷放下武器投降。

这场战役,赵军损失惨重,四十万士兵被秦军坑杀,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长平之战。

阿楚看着眼前的惨状,心里很难过:“太惨了,四十万人啊,就这样没了。”

晏辰叹了口气:“这就是战争的残酷。”

两人默默地离开了战场,心里都很沉重。

“你说如果赵括没有那么自负,会不会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阿楚问。

晏辰摇摇头:“不知道,历史没有如果。”

“其实赵括也不是完全没用,”阿楚说,“他最后能战死沙场,也算是有点骨气。”

晏辰点头:“是啊,至少他没有投降。”

两人走在荒凉的路上,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阿楚看着晏辰胳膊上的伤口,心疼地说:“我们找个地方处理一下吧。”

“好。”

他们找了个破旧的茅屋,阿楚从包里拿出急救包,小心翼翼地给晏辰处理伤口。

“疼吗?”她轻声问。

晏辰摇摇头:“不疼。”

阿楚还是很小心,动作轻柔。

处理完伤口,两人坐在茅屋里,沉默了很久。

“这次穿越,感觉好沉重。”阿楚说。

晏辰握住她的手:“是啊,战争太可怕了。”

“希望以后再也不要有战争了。”阿楚轻声说。

晏辰点点头,看着窗外的夕阳,心里感慨万千。

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就再也无法挽回。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宫殿里灯火通明,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气氛热闹非凡。

楚庄王坐在王位上,杯不离手,时不时和身边的美人调笑几句,看起来醉醺醺的。

大臣们有的在喝酒,有的在欣赏歌舞,有的在互相交谈,整个宫殿里一片奢靡的景象。

阿楚和晏辰混在侍卫里,看着眼前的景象,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就是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之前的样子?”阿楚小声问。

晏辰点点头:“嗯,看起来确实像个昏君。”

“可他后来不是变成明君了吗?”

“所以说,人是会变的,”晏辰说,“而且,有时候表面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

阿楚看着楚庄王,只见他又喝了一杯酒,然后笑着说:“再来一曲,再来一曲!”

旁边的美人娇笑着,给他倒上酒。

就在这时,一个大臣站了起来,他手里拿着一把琴,对楚庄王说:“大王,臣给您弹一曲吧。”

楚庄王点点头:“好啊,弹来听听。”

大臣坐在琴前,拨动琴弦,弹出的却是一首悲伤的曲子,听得人心里难受。

楚庄王皱了皱眉:“换一首欢快的。”

大臣却好像没听见,继续弹着悲伤的曲子,还一边弹一边唱:“山上有只鸟,三年不飞也不叫,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啊?”

阿楚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这是伍举吧?在用寓言劝谏楚庄王。”

晏辰点头:“嗯,好戏开始了。”

楚庄王放下酒杯,看着伍举,笑了笑:“这只鸟虽然三年不飞,但一飞就能冲天;虽然三年不叫,但一叫就能惊人。伍大夫回去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伍举愣了一下,没想到楚庄王会这么说,他愣了愣,然后行礼退了下去。

阿楚惊讶地说:“他真的听懂了?那他为什么还要继续沉迷酒色?”

晏辰摇摇头:“不知道,也许他有自己的打算。”

接下来的日子,楚庄王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沉迷于酒色,还下令说:“谁敢劝谏,格杀勿论!”

很多大臣都很着急,却又不敢说话。

阿楚看着也很着急:“他怎么回事啊?不是说听懂了吗?”

晏辰也觉得奇怪:“说不定他在等什么。”

没过多久,另一个大臣苏从又站了出来,劝谏楚庄王。

“大王,您这样下去,楚国就危险了!”苏从激动地说,“就算您杀了我,我也要说!”

楚庄王看着他,忽然笑了:“你以为我真的会杀你吗?”

苏从愣了一下:“大王?”

楚庄王站了起来,身上的醉意一扫而空,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从今天起,停止一切宴饮,整顿朝政!”

大臣们都惊呆了,没想到楚庄王会突然变了个人。

阿楚也很惊讶:“他真的‘一鸣惊人’了!”

晏辰笑了:“我就说他不是一般人。”

楚庄王任命伍举和苏从为大夫,帮助他处理朝政,又废除了很多不合理的制度,提拔了很多有才能的人,惩罚了那些贪官污吏。

楚国很快就变得强大起来,楚庄王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阿楚看着楚庄王在朝堂上处理政务,有条不紊,英明果断,完全看不出之前昏君的样子。

“你说他之前是不是故意装出来的?”阿楚问。

晏辰点头:“很有可能,他刚即位的时候,根基不稳,很多人对他不服,他故意装出昏庸的样子,是为了看清谁是忠臣,谁是奸臣,同时也在暗中积蓄力量。”

“原来如此,”阿楚恍然大悟,“这楚庄王也太厉害了,能忍这么久。”

“成大事者,必须要有耐心。”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华丽的男子走了过来,他长得眉清目秀,风度翩翩,径直走到阿楚面前。

“这位姑娘看着面生,不知是宫里的侍卫吗?”男子笑着问,眼神里带着欣赏。

阿楚愣了一下,刚要说话,晏辰已经挡在了她面前。

“她不是侍卫,只是路过。”晏辰说。

“路过?”男子笑了笑,“那真是太巧了,我是大王的弟弟公子围,不知姑娘可否赏脸,一起去御花园走走?”

“不了,我们还有事。”阿楚说。

“有什么事比陪我还重要呢?”公子围不依不饶。

晏辰的脸色沉了下来:“请你放尊重一点。”

公子围看晏辰态度坚决,又看了看阿楚,只好作罢:“那真是太可惜了,告辞。”

等他走后,阿楚笑着问:“又吃醋了?”

晏辰哼了一声:“他看你的眼神不对。”

阿楚踮起脚,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好啦,别吃醋了,我只喜欢你一个。”

晏辰这才缓和了脸色。

晚上,两人住在宫里安排的房间里,阿楚忽然想起一件事。

“你说楚庄王后来是不是也犯过错误?”

晏辰想了想:“好像是,他晚年的时候,有些骄傲自满,还想取代周王的地位,不过最后没成功。”

“看来再英明的君主,也有犯错的时候啊。”阿楚感慨道。

晏辰点头:“是啊,人无完人,重要的是能及时改正错误。”

阿楚看着窗外的月亮,心里忽然有些感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有时候看起来很糟糕的人,也许只是还没找到自己的方向。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轻易评判别人,给别人一点时间,也给自己一点时间。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里,照在简陋的家具上。

子路已经起床了,他正在院子里练武,一招一式都很认真。

阿楚和晏辰住在子路家隔壁,听到动静,也起床了。

“这就是子路啊?”阿楚趴在窗户上看着,“看起来很结实,果然是个大力士。”

晏辰笑着说:“他不仅力气大,还很孝顺呢。”

“是啊,‘子路负米’的故事我小时候就学过。”

两人洗漱完毕,走出屋门,正好看到子路练完武,准备出门。

“早啊,子路。”阿楚笑着打招呼。

子路愣了一下,随即也笑了笑:“早啊,你们也起这么早。”

“你这是要去哪啊?”晏辰问。

“我去城里买米,”子路说,“家里的米快吃完了。”

“我们跟你一起去吧,正好也去城里看看。”阿楚说。

子路点点头:“好啊。”

三人一起往城里走去,子路背着一个大袋子,看起来很轻松。

“你每次都要去城里买米吗?”阿楚问。

“是啊,”子路说,“我家离城里很远,每次都要走几十里路。”

“那多累啊。”

“习惯了就好了,”子路笑了笑,“只要能让父母吃上米,再累也值得。”

阿楚看着他,心里很佩服:“你真孝顺。”

子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是应该的,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我们当然要孝顺他们。”

三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城里。

子路买了米,装在袋子里,背在背上,看起来沉甸甸的。

“这么多米,你背得动吗?”阿楚问。

“没问题,”子路拍了拍胸脯,“这点重量不算什么。”

三人往回走,路上,子路忽然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好啊。”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吃野菜,”子路说,“那时候我就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能吃上白米饭。现在我做到了,虽然辛苦一点,但心里很高兴。”

阿楚看着他,心里有些感动:“你真是个好孩子。”

“其实我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子路叹了口气,“有时候我脾气不好,会跟父母顶嘴,事后想想,很后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晏辰说,“知道错了,改了就好。”

子路点点头:“嗯,我会改的。”

回到家,子路把米倒进米缸里,然后去看望父母。

阿楚和晏辰站在院子里,看着子路给父母端茶倒水,陪他们说话,动作很自然,眼神里充满了爱意。

“你看他多孝顺。”阿楚小声说。

晏辰点头:“是啊,现在像他这样的人不多了。”

“我们以后也要好好孝顺父母。”

“嗯。”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朴素的女子走了过来,她是子路的邻居,长得很清秀,看到晏辰,脸一下子红了。

“子路,这两位是你的朋友吗?”女子问。

“是啊,”子路说,“他们是阿楚和晏辰,来这里做客的。”

女子点点头,眼神却一直停留在晏辰身上。

阿楚心里顿时警铃大作,往晏辰身边靠了靠。

女子对晏辰笑了笑:“公子看着面生,是从远方来的吗?”

“是啊。”晏辰礼貌地回答。

“远方一定有很多好玩的事情吧?”女子好奇地问,“公子能给我讲讲吗?”

“抱歉,我们还有事。”晏辰说。

女子愣了一下,有些失望,但还是说:“那好吧,不打扰你们了。”

说完,她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你看她,又一个觊觎我男人的。”阿楚不满地说。

晏辰笑着捏了捏她的脸:“吃醋了?”

“才没有。”阿楚嘴硬。

晏辰低笑:“我的心里只有你,谁都比不上。”

阿楚这才笑了。

接下来的几天,阿楚和晏辰一直住在子路家附近,看着子路每天练武、干活、照顾父母,生活虽然简单,却很充实。

“你说子路后来是不是很有出息?”阿楚问。

晏辰点头:“是啊,他后来成了孔子的弟子,很有学问,还做了官。”

“那他还这么孝顺吗?”

“应该是吧,”晏辰说,“孝顺是刻在骨子里的,不会因为身份的变化而改变。”

阿楚看着子路,忽然说:“我们也帮他做点什么吧。”

“好啊,做什么?”

“帮他挑水吧,他每天要挑那么多水,肯定很累。”

两人拿起水桶,去河边挑水,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很高兴。

子路看到了,很感动:“谢谢你们。”

“不客气,”阿楚说,“我们是朋友嘛。”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阿楚和晏辰就要离开了。

他们来向子路告别,子路很舍不得:“你们要走了吗?”

“是啊,”阿楚说,“我们还有事要做。”

“那你们以后还会回来吗?”

“说不定会的,”晏辰说,“我们会想你的。”

子路拿出一些自己种的蔬菜,塞到他们手里:“路上带着吃吧。”

“谢谢你,子路。”

三人互相道别,阿楚和晏辰离开了子路家。

走在路上,阿楚看着手里的蔬菜,感慨地说:“这次穿越,虽然没什么惊心动魄的事情,但我觉得很有意义。”

晏辰点头:“是啊,子路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什么道理?”

“孝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体现在行动上,”晏辰说,“还有,无论我们将来变成什么样,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

阿楚看着远方的天空,心里豁然开朗。

是啊,生活不需要那么多波澜壮阔,有时候,平淡中的真情,才是最动人的。

就像子路负米,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最朴素的孝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往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