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楚揉了揉眼睛,发现自己站在一片青砖铺地的院子里。
晏辰正弯腰检查脚边的石磨,上面还沾着没清理干净的麦麸。
“我的天,这古早味也太浓了吧,”阿楚踮脚往正屋瞅,“看这摆设,不会是《孔融让梨》那出吧?”
晏辰直起身,顺手摘了片院角的梧桐叶:“八九不离十,你听屋里的动静。”
正屋传来孩童叽叽喳喳的喧闹,夹杂着妇人温和的劝说。
阿楚从帆布包里掏出望远镜,调了调焦距:“看到了看到了,那穿绿袍子的小屁孩,绝对是孔融!”
晏辰凑过去一起看:“旁边那盘梨摆得跟艺术品似的,大的快赶上我拳头了。”
“等下他就要拿最小的那个了,”阿楚把望远镜塞回包里,“然后一群大人开始夸他懂事,这剧情我闭着眼都能背。”
晏辰从包里摸出两包薯片:“要不要进去凑个热闹?”
阿楚撕开包装袋,咔嚓咬了一口:“当然要啊,这么经典的场面,错过会遭天谴的。”
两人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孔父说:“融儿,你先选吧。”
阿楚立刻拉着晏辰躲在门后,激动得攥紧了薯片袋。
孔融果然迈着小短腿走到盘前,伸手拿起最旁边那只最小的梨。
孔父故作惊讶:“哦?为何选这只?”
“因为我年纪小,”孔融奶声奶气的声音响起,“大的应该给哥哥们吃。”
阿楚在门后跟着默念,尾巴都快翘到天上了。
晏辰捏了捏她的脸颊:“淡定,后面还有更经典的。”
果然,孔父又问:“那弟弟比你还小,为何不给他?”
孔融仰起头:“因为我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
满屋子顿时响起一片赞叹。
阿楚忍不住推开门:“那个,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哦。”
所有人的目光唰地集中过来。
孔父皱起眉头:“你们是何人?”
晏辰露出标准的微笑:“我们是路过的旅人,听闻府上有贤童,特来拜访。”
阿楚蹲到孔融面前,指着盘子里的梨:“小朋友,你是不是其实想吃大的呀?”
孔融眨巴着眼睛:“我不想。”
“没关系啦,诚实一点嘛,”阿楚从包里掏出巧克力,“你看这个,比梨好吃一百倍哦。”
孔融的眼睛亮了,但还是摇摇头。
孔母连忙走过来:“多谢二位好意,只是小儿素来懂事。”
“懂事也不能委屈自己啊,”阿楚把巧克力塞到孔融手里,“这叫‘分享’,不是‘退让’啦。”
孔父的脸色沉了下来:“阁下此言差矣,谦让乃是美德。”
晏辰赶紧打圆场:“她意思是,美德也不用刻意委屈自己。”
就在这时,孔融突然说:“其实我不爱吃梨。”
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
阿楚噗嗤笑出声:“我就说嘛!”
孔父的脸一阵红一阵白:“融儿,不得胡说!”
孔融把巧克力剥开,咬了一口:“真的,这东西比梨好吃。”
孔母赶紧转移话题:“不知二位从何处来?”
“很远的地方,”晏辰比了个夸张的手势,“那里的人都用这个。”
他掏出手机,点开照片库,里面全是各地美食。
孔家人看得眼睛都直了。
阿楚突然指着屏幕:“你看这个烤鸭,皮脆肉嫩,比这里的烤鸡好吃多了。”
孔融拉着孔父的袖子:“爹,我想吃那个烤鸭。”
孔父干咳两声:“孩童无知,让二位见笑了。”
晏辰收起手机:“没事,小孩子嘛。”
他偷偷碰了碰阿楚的胳膊,朝院子角落努努嘴。
阿楚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发现那里堆着好几筐梨,其中有一筐明显是坏的。
“原来如此,”阿楚恍然大悟,“我说怎么非选最小的,合着好梨就这一盘啊。”
晏辰低声笑:“看来孔融不仅懂事,还挺会观察。”
孔父似乎听到了什么,板起脸:“二位若是没事,就请离开吧。”
“别别别,”阿楚摆摆手,“我们就是想问问,那筐坏梨打算怎么处理?”
孔父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脸色更难看了:“与你们无关。”
“哎呀,这你就不懂了,”阿楚从包里掏出一本《家庭废物利用大全》,“坏梨可以做果酱啊,还能酿酒呢。”
孔母好奇地接过书:“这上面的字……为何如此奇怪?”
“哦,这是简体字,”晏辰解释道,“更方便书写。”
孔融突然指着书上的插图:“我想做果酱!”
孔父一把夺过书:“荒唐!”
阿楚耸耸肩:“好吧,当我没说。”
她拉着晏辰往外走,刚到门口,就听见孔融大喊:“我不要让梨了,我要吃巧克力!”
身后传来一阵鸡飞狗跳。
晏辰忍不住笑:“我们这是帮了倒忙?”
“哪能啊,”阿楚嚼着薯片,“至少让他知道,除了梨还有更好吃的。”
一阵风吹过,两人的身影消失在院子里。
再次站稳时,阿楚发现自己踩在一片松软的草地上。
不远处有个水缸,几个小孩正围着打闹。
“我的妈呀,是《司马光砸缸》!”阿楚激动地抓住晏辰的胳膊,“快找找哪个是司马光!”
晏辰环顾四周:“那个站在边上,看起来最冷静的就是。”
阿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个小男孩,手里拿着块石头,眼神专注地盯着水缸。
“他在等那个小孩掉进去,”阿楚掏出手机准备录像,“经典场面,必须记录下来。”
晏辰按住她的手:“等一下,我们是不是该阻止?”
“阻止?”阿楚挑眉,“那这故事不就没了?”
“可是那小孩会溺水啊,”晏辰皱起眉头,“不太好吧。”
阿楚想了想:“也是哦,那我们偷偷把水缸挪个地方?”
两人刚摸到水缸边,就听见扑通一声。
那个调皮的小孩真的掉进去了。
其他孩子顿时慌了神,有的哭有的喊。
司马光举起石头就要砸。
“等一下!”阿楚大喊一声冲过去。
司马光的手停在半空。
阿楚从包里掏出一个打气筒:“用这个!”
她把充气救生圈拿出来,迅速打好气,扔进缸里。
掉进去的小孩正好抓住救生圈,浮了起来。
所有人都惊呆了。
司马光手里的石头啪嗒掉在地上。
阿楚拍了拍手:“搞定,是不是比砸缸方便多了?”
晏辰在一旁点头:“而且还能保住水缸。”
孩子们围过来,好奇地戳着救生圈。
“这是什么东西?”一个小孩问。
“救生圈啊,”阿楚解释道,“落水的时候用的。”
司马光皱着眉头:“可书上说,应该砸缸。”
“书上说的也不一定都对嘛,”阿楚蹲下来,“你想啊,砸坏了缸还要赔,多不划算。”
司马光若有所思。
这时,孩子的父母闻讯赶来。
看到缸里的孩子没事,都松了口气。
当听说阿楚用一个奇怪的圈圈救了人,都好奇地围过来看。
“这东西是怎么做的?”一个大人问。
晏辰简单解释了原理。
大人们听得云里雾里。
阿楚突然指着水缸:“对了,这缸放在这儿太危险了,不如挪到别的地方去?”
几个大人觉得有理,合力把水缸挪到了墙角。
司马光看着空荡荡的地面,小声说:“那我的故事怎么办?”
阿楚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你见义勇为的精神会传下去的,说不定还能加上‘不墨守成规’的标签呢。”
司马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晏辰突然拉了拉阿楚的袖子:“你看那边。”
阿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发现有个小孩正偷偷拿石头砸别的东西。
“我的天,他不会是想模仿司马光吧?”阿楚扶额,“这叫什么?东施效颦?”
晏辰笑:“看来我们不仅没改变历史,还创造了新剧情。”
阿楚掏出零食分给孩子们:“记住哦,救人是好事,但不能随便破坏东西。”
孩子们一边吃零食,一边点头。
一阵风吹过,阿楚和晏辰的身影又消失了。
再次出现时,两人站在一艘大船上。
甲板上堆满了货物,几个官员模样的人正围着一头大象发愁。
“《曹冲称象》,”晏辰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大象可真够大的。”
阿楚掏出相机:“快拍快拍,这辈子可能就见这一次活的。”
曹冲正站在大象旁边,若有所思地看着水面。
“他在想办法呢,”阿楚小声说,“等下就要把大象赶到船上,刻记号了。”
晏辰从包里掏出一个电子秤:“要不我们直接告诉他答案?”
阿楚抢过电子秤:“不行不行,那样就没意思了。”
她眼珠一转,有了主意:“我们可以给他提供点‘灵感’。”
两人走到曹冲身边。
“小朋友,在想什么呢?”阿楚笑眯眯地问。
曹冲抬头看了看他们:“我在想怎么称出大象的重量。”
“这还不简单,”晏辰指了指电子秤,“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