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要离开啦,最后的布置(小修)
说实话,对于嬴子瑜鼓动嬴政开县学这件事,原本是有很多人都反对的。
就比如当初治粟内史就和嬴子瑜算过一笔账,“现在大秦学宫的开支主要依靠的是两部分,一是国库,而是贵族豪强的捐助。
贵族豪强愿意支持不过是因为大秦学宫名额和未来大秦的官位挂钩,所以这部分支持说白了就是投资。
但是县学不一样,有能力读书的人看不上县学的教育能力,没能力上学的人也负担不起县学的运作。
所以县学到最后要么中途夭折,要么大秦国库兜底,要么成为贵族的把戏。
如今的大秦百废待兴,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多的是用钱用粮的地方,县学这块儿属实有心无力了。
而其他的结果想来也不是太孙殿下想要看到的,所以县学一事,还要请太孙殿下三思。”
治粟内史这话是站在大秦的角度上考虑的,嬴子瑜自然要听,但是其他的人更多是站在自己角度,归根结底还是不愿意让人分割他们的话语权。
这些人的想法,嬴子瑜都不愿意多做考虑。
只是因为治粟内史的话实在是太有道理了,嬴子瑜当时只能暂时压下大搞文化教育的心思。
不过,按照嬴子瑜对扶苏的解释,她当时才不是因为治粟内史的一番妥推脱之言才打消了念头。
“我是因为看到大父在听到治粟内史说,如果我要搞文化教育的话,一定会影响大父征服天下的步伐的时候,表情有些抗拒,所以才暂时打消这个念头的。”
毕竟当时嬴子瑜最大的靠山都不乐意了,嬴子瑜也就没有继续坚持。
当时扶苏还开玩笑似的问了一句,“只是暂时打消,那就说们我们家小鱼儿还是有点想法的喽?”
“那是当然,我一直在找一个合适的时机。”
而现在就是嬴子瑜认为的最合适的时机!
今天是县学开学的第一天,一大堆事情需要处理,再加上这些是他们看着一点一滴建立起来,嬴子瑜一开始就说了,要亲自动手才更加有参与感。
所以一大早,公子高就开始忙活起来了,结果转头就看见嬴子瑜站在旁边,一动不动的,似乎在偷懒。
内心极其不平衡的公子高放下手中的事务,上前拍了一下嬴子瑜的后脑勺,“什么是不是最好的时机,别给自己的偷懒找借口,赶快干活!”
嬴子瑜本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被公子高这样一打,一个踉跄差点摔了,堪堪稳定好自己的身体之后,嬴子瑜学着嬴政的样子,将自己的手往身后一背。
干活是不可能干活的。
嬴子瑜用非常信任的语气对公子高说道,“这件事情交给仲父你,我很放心。”
说完就打算开溜,只可惜人没有跑掉就被公子高抓住了。
“别想着偷懒不干活。
开县学、搞教育的设想是你在父亲面前提出来的,也是你在父亲面前打了包票的。
现在真的开始做事了,你休想像之前一样做甩手掌柜,我会在你身边看着你,一直看着你的!”
公子高说完作势就要将手里的笔往嬴子瑜怀里一扔,嬴子瑜不接,外旁边一躲就避开了。
嬴子瑜看着在捏肩、捶背、揉腰、转脖子,一副这段时间劳累过度的公子高,非常没有眼力劲的拆穿了他。
“仲父,你怎么好意思说我的。”嬴子瑜故作惊讶,“这段时间忙里忙外的明明是孟渝他们,咱们俩没什么不一样,都是在旁边出工不出力的。”
听到这话,公子高不乐意了,决定好好说道一下,“这是什么话,你仲父我为此的奔波劳累你是一点也看不到啊。
不然你真的认为即便有着君上手谕的孟渝张然,真的能说动洛阳城内的这群高高在上的人?”
公子高的控诉并没有触动嬴子瑜一丝的良心。
她甚至非常理所当然的说道,“仲父,你给我这个善良贴心的小侄女做事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善良?公子高不觉得。
贴心?公子高也没体会到。
“听听这是人话否?
可怜你仲父我呀,为了这个县学到处奔走求人,舍弃面子也要为你的事业贡献,结果在你这个小没良心的嘴里就成了理所应当了。”
嬴子瑜当然不是真的无视公子高的付出,说这些不过是逗逗自家仲父而已,“别说我有好事不想着你,惊喜已经在路上了。”
“惊喜?你仲父我都孤身一人被发配到洛阳独立了,还能有什么惊喜可言?”
公子高对此不抱任何希望。
“期待一下嘛,事情会向好发展的,就比如咱们开县学这件事。”
时间回到几个月前。
当时按照嬴政的指使,蒙毅点破了张然和孟渝之间的问题后,正如一开始淳于越猜测的那样,张然和孟渝都以为受这件事影响最大的会是张然。
毕竟他是这一切的受益者。
这时候的张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已经做好准备了,“若这一切都是真的,张然愿意承担一切罪责,即便是……即便是让我永不进入官场,我,我也愿意。”
说完重重的朝着蒙毅磕了个头。
说是愿意,但都知道这不过是无奈之举,因为张然没有办法保证,真的追究起来自己父亲会不会受到惩罚。
即便这件事情他父亲才是主谋,但是身为人子,尤其他还是这件事的受益者,他都有必要承担罪责。
孟渝闻言大惊,“何至于此?”
他当然知道这件事情被发现后一定要有人为其承担后果的,但这个后果是不是太严重了。
于是他立马跪下,帮着张然求情,“张然虽然受此恩惠,是名副其实的受益人,但确实不知情。
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罚他永远不入官场,未免太重了。
大秦诊视每一位人才,所以还请郡守网开一面。”
对于能说服蒙毅这件事情,孟渝有七重把握。因为这一切是蒙毅私下跟他们提及的,无论嬴政是否知情,中间都有可操作性。
如果嬴政不知道,那很好。只要蒙毅不说出去,帮他们隐瞒,他们大概率不会有事;
如果嬴政知道,那更好了。这说明君上还愿意保住他们,所以才让蒙毅过来的,否则就直接问罪就是了。
蒙毅看着突然跪下求情的两个人,想到在这之前君上的要求,于是问道,“孟渝,你是在为张然求情?即使他差一点牺牲了你的前途?”
孟渝还不犹豫的点头。
“但你可知道他这个行为影响非常恶劣,我若是网开一面,给别人一种可以随意践踏大秦律法的感觉,君上面前我如何解释?”
孟渝和张然都不明白,这件事情不过是一件小事,怎么就上升到危害社稷安危的地步了。
这时候蒙毅看出来他们两个人实在是没招了,于是提议道,“想要我网开一面,不断送张然的官途也可以,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就看你们愿不愿意答应了。”
听到还有选择,两个人眼里迸发出希望的光芒。
可惜这时候的蒙毅不是善人。
“我的要求就是,你和他两个人一辈子只能在一个贫瘠的地方做一个小小的令史,你们可愿意?”
令史是一个县里面整理文书的小官。
如果从平民到官员的变化角度来看,孟渝是实现了阶级跃迁的。
只是如今的孟渝已经见识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了,现在让他重新接受懵懂时候的目标,完全不可能,太强人所难了。
所以,这一刻的孟渝犹豫了,没有了刚才无畏的决心。
倒是张然没有犹豫纠结,也许是因为短时间内这个消息对他的冲击太大,导致他内心崩溃,也或许是因为蒙毅的要求在他看来不合理,他不愿意再一次拖累好友。
张然替孟渝拒绝了,“这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我,如果不是为了我,我父亲不会想走一条捷径,一切都是我的错。
我不能再让孟渝为我牺牲了,他应该有更好的前途,而不是和我一样蹉跎一生。
所以让我承担这一切就够了。”
张然在心里说服自己,不做官就不做官了,其实他也没有那么特别想要成为一个大官的。
心里是这样想的没错,但是实际上张然做出这个决定还是很艰难的。
孟渝看着都快哭出来的、浑身散发着颓废之气的张然,心里也不好受,于是把心一横,说道,“郡守,学生愿意。”
“什么?”
两个人异口同声。
蒙毅是惊讶中带着欣慰,做出这个决定孟渝是不会后悔的。
张然则是愧疚中夹杂着恨铁不成钢,“孟渝你是不是疯了!我不做官也可以回家继承我父亲的商户,重归我家的老本行,依旧衣食无忧。
但你呢?你还想回去种地,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吗?
你走到这一步我都看在眼里,好不容易你能出人头地了,你现在告诉我你为了一个外人就要放弃你未来?
你不是一直想改换门庭吗?你不是一直想向那些看不起你的人证明,即便出身平民也能成就一番事业吗?你那时候的雄心壮志哪里去了?
你傻不傻!”
张然的质问,孟渝只回答了一句,“你不是别人,你是我的至交好友。”
接着,孟渝就没有管张然听到这话之后有什么别的反应了,对着蒙毅重复了一句道,“学生愿意陪着张然一起做一个令史。”
“不后悔?”
“不后悔。”
这的确是孟渝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他说出这话的时候,心里明显松了口气。
孟渝知道,他或许没有办法保证自己在未来会不会后悔,会不会遗憾,但他知道,如果现在不陪着好友同进退,他现在就会后悔。
张然或许不清楚一些内情,但孟渝自己心里有数。
事情发展到现在他不能说一点错也没有,因为有一些事情他不仅是听之任之的。张父利用他为张然铺路,他同样也在利用张然为自己刷名声。
现在这个结果他得认,他经历了太顺狂妄了,觉得一切都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他太低估了君上的敏锐力,也太小看了大秦官员的能力。
他不得不承认,成功不会建立在捷径之中。
蒙毅这时候看人还是比较准的,从孟渝的表情中就知道他的改变了,心里忍不住感慨,这人的确是个可造之才,好在也没有辜负君上的看重。
孟渝说完之后便就沉默不言了,等着蒙毅下最后的判决书了。
在两个人的忐忑中,蒙毅先是鼓掌,进而缓缓开口道,“你们两人的友谊非常感人,令人动容,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蒙毅这话没有刚才有压迫力,是不是说明这里面还有转机?
孟渝和张然不约而同的想到。
“可惜谁说要处罚的张然了?”
兄弟两个双双擡头,在他们讶异的目光中,蒙毅说,“按照大秦律法,真正不被允许进入官场的应该是你——孟渝。”
孟渝无法维持表面的平静,瞪大双眼问,“为什么!”
就连张然也不懂,“明明有错的是我,要惩罚也应该惩罚我,和孟渝有什么关系?”
蒙毅给他们两个的解释和嬴子瑜对淳于越的解释差不多,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为官者不能让私念私欲左右公平的行为。
“今天,你能因为一个救命之恩放弃自己的利益;明天是不是就能因为其他人的请求放弃别人的利益?
如此一步步放低底线,大秦怎敢用你?”
蒙毅这话说的很重,而且还没有逻辑,至少张然是这样认为的。
他不顾面前的人是一郡之首,反驳道,“不是这样推论的,即便这样也只能说明孟渝很善良,懂得知恩图报。
况且这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如何作数?且郡守又不是孟渝,怎么能用自己的揣测误会他?”
蒙毅不管张然话中的其他意思,只抓住一点,“知恩图报有用吗?
也许学宫中的老师没有教过你,不过没关系,今天我来告诉你,在官场上,善良是最没有用的东西,拥有所谓的善良的人也不意味他能做好一个官!”
张然不服,“那连善良都没有的人是不是更不配为官!而且,这件事情不应该全部让孟渝背负,如果被收买有错,那些收我父亲钱财的是不是也应该断绝升迁资格?”
这话也没毛病,但今天蒙毅最主要的目的可不是与这两个年轻人讨论怎样的才是一个好官的。
“所有的我都是一视同仁的。
只是我以为你们两个,或者至少在孟渝你心中对自己的要求没有这么低,应该对标的是曾经名留青史的贤臣。
但是现在看起来是我高估了你们。
如果你们的目标仅仅是像那群浑浑噩噩的庸碌之辈,那我没有什么话可说,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们安排一个不大不小官,让你们就这样不清不楚的过一辈子。”
说完,蒙毅起身就要走了。
两个少年还是太年轻了,随随便便就能妹被蒙毅骗过去,以至于现在才隐约觉得蒙毅背后另有深意。
不过孟渝他们只以为蒙毅这样恐吓他们是想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然后在拉拢他们,让他们俩为他所用。
至于投不投靠蒙毅这件事,孟渝几乎没有犹豫,一秒就做了选择。
“郡守留步!
方才郡守说了这么多,肯定不会只为了针对我俩,问责我俩这么简单,孟渝斗胆猜测其中另有隐情。
只是孟渝愚钝,不太能参透郡守的意思,还请郡守明示。”
终于到了最后一环了,这是最关键的地方。
蒙毅听到孟渝的问题,没有立马回答他们的问题,只是沉默的将他们带到嬴政面前。
即便一路上两人询问,蒙毅也只说等会儿就知道了。
孟渝和张然感觉蒙毅一直在带他们绕弯,在绕了一大圈之后,他们才终于到了地方。
蒙毅带着孟渝和张然走进去,不仅嬴政已经坐在了主位,就连嬴子瑜、公子高、淳于越、叔孙通这些人也陪坐一边。
他们围坐在一起,似乎在商讨些什么。
蒙毅率先上前,朝着嬴政行礼道,“君上,人已经带过来了。”
嬴政让蒙毅起身不必多礼,然后问道,“事情都说了?”
蒙毅点头,“都说了。”
嬴政听到这个回答很满意,“这里不是正式场所,不必拘谨,自己找个地方坐吧。”
嬴政说这话的时候,无论是表情还是语气还是很和善的。
但是孟渝和张然并没有因此放松,他们可不会觉得君王的和善是他们无礼的借口,所以只选了最外侧的位置坐了下来。
而蒙毅则坐在了嬴政特意为其留的位置上,这个位置是除了嬴子瑜外最靠近嬴政的了,就连公子高都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