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个问题是这两天里最困扰她的,她是因为改名换姓才叫的赵子瑜,真实身份下的名字到现在也没人告诉她啊。
虽然到现在为止,大父他们一直叫她“小鱼儿”,但是赵子瑜知道这只是自己的小名,她父母不会这么丧心病狂让自己的大名叫这个的。
也许是赵子瑜问的太坦荡了,嬴政和扶苏没反应过来,“什么叫什么?”
赵子瑜见他们没听明白自己的意思,于是解释道,“以前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跟着李斯学了姓氏规矩才懂了,现在的贵族有姓有氏,男子称氏,女子称氏。
按照规矩我已经是嬴姓,但是到现在为止你们还没跟我说过我叫嬴什么呢?”
说到这里赵子瑜后知后觉,如果当初她多想一点就会发现这里面的不合理之处的。
他们家一直说是赵氏,自己叫赵子瑜,但是父母又说他们是秦王宗室,完全不合理。
真正的秦王宗室应该是嬴姓秦氏,而非嬴姓赵氏。
后世约定俗成的称呼不论,她家大父现在正确的名字应该是秦政,阿父是秦扶苏,而非嬴政,嬴扶苏之类。
甚至自己叫了半天的嬴政、嬴扶苏按照现在的看法反而是带着轻视和侮辱的意思,和赵政、吕政一个级别,难为自家大父忍了这么久了。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解释,天子无氏只称姓,也勉强能解释一二。
可是无论如何,说来说去,如果当初自己发现这其中的问题,再多留心一些,可能早就猜到真相了。
也就是当初自己傻,太想当然了。
所以现在赵子瑜对于自己叫什么名字非常谨慎,觉得必须要问清楚。
听了赵子瑜的分析,嬴政没想到自家小孙女还想了这么多,嬴政还是秦政的,或者只叫政他都不在意,反正如今天下无人敢在他面前直呼他的名字。
至于自家孙女纠结的她的名字,嬴政表示,“赵是假的,但是子瑜这个名是真的。
在大秦宗室册上记录的你的名字就是‘嬴子瑜’,所以你无需纠结新名字的问题。更何况以后多数人称呼大约还是会直接叫你‘子瑜’的,不会带着姓氏的。”
就和秦二世扶苏一个意思,秦三世子瑜。
听到自己未来更多被叫子瑜,嬴子瑜(以后赵子瑜就换成嬴子瑜了)不合时宜的想,这个叫法真熟悉,让她觉得她未来一定会有一个叫“子婴”的亲弟或者堂弟。
说到子婴,嬴子瑜就想到了秦二世胡亥,以及大秦十四年后灭亡的事情,瞬间压力起来了。
还有时间没不要着急。
嬴子瑜连忙摇了摇头,将脑子里的想法甩了出去,非常熟练且顺手的抱着嬴政。
但是在手抱住嬴政的那一刻,嬴子瑜莫名产生了一种一样的感觉。
眼前这位曾经非常亲近的大父不再是自己的大父了,他还是大秦的秦王,秦朝的始皇,天下共主,第一位皇帝。
瞬间距离感和陌生感涌了出来。
扶苏看见嬴子瑜的表情一下子就猜到了她心中的想法,虽然知道这对小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但理智告诉他,这是小鱼儿成长必须要经历的,君臣之别是永远在祖孙之情上的。
扶苏现在非常欣慰,越早知道越好。
但是嬴政不这样认为,他狠狠瞪了一眼不跟自己一条心的扶苏,然后像是猜到嬴子瑜要做什么一样,在她准备抽回手的时候一把摁了回去。
表情动作就还像曾经那样没有改变,摸着嬴子瑜的脑袋说道,“无论其他身份怎么改变,小鱼儿都是大父的小鱼儿,大父也永远是你的大父,知道了吗?”
嬴政的话就是给嬴子瑜的保证。
“知道了。”嬴子瑜如此回答。
嬴政点了点嬴子瑜的鼻子,“好了,可不许再听信谗言疏远大父了,你阿父脑子不好,咱们不听他的挑拨。”
扶·进献谗言·脑子不好·挑拨离间·苏觉得自己好冤枉。
看到扶苏百口莫辩的样子,嬴子瑜破涕为笑了。
嬴政瞧着嬴子瑜心情好些了,像是才想起来一样,准备告诉嬴子瑜一个和她有关的消息。
嬴政揣摩着,应该是个好消息的。
“曾经你遇到的两次绑架之事,背后的真凶都浮出水面了。”
“真凶?”嬴子瑜重复了这两个字。
嬴政点头,“虽然这两次表面上都是赵国余孽所为,但是第一次背后有楚国的手笔,这已经帮小鱼儿报仇了;
而这次的绑架,背后是齐国和燕国。”
说道这两个国家,嬴政厌恶值就蹭蹭蹭的往上涨,尤其是燕国,总是做一点登不得台面的事情。
“我们小鱼儿受了这么大的罪,朕不可能是惩罚一个小小的赵国公主就轻轻揭过这件事,受到牵连的人全部送到边境修长城。
其他暂时安分的六国贵族,尤其是六国王室贵族,朕已经派人将他们从原本的地盘上全部迁了出来,迁移到洛阳,集中看管。”
另外,嬴政没说的是,直接参与绑架的人当场车裂。
嬴子瑜听完总感觉这个做法有点熟悉。
扶苏补充道,“原本父亲震怒,打算迁怒所有的六国贵族,把他们全部赶去修长城,好在在朝臣极力反对和子房重提迁徙制度之下,父亲同意迁户的。”
听到自家父亲提起张良,嬴子瑜这才想起来自己为什么会觉得这个措施耳熟,这就是一个改版了的陵邑制度啊。
不过似乎历史上秦始皇也曾经做过迁移六国豪强的事情。
只不过当时迁移的目的地是咸阳,而大秦首都咸阳无法容纳这么多人,最终这个政策失效了。
现在因为厌恶,自家大父没有将这群人迁到咸阳,而是迁到因战乱而荒废的洛阳就不会产生历史上的问题,顺便还能回复洛阳的民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当然这也和自己今天要说的一个内容有关。
“大父,既然你都准备将六国豪强迁徙到洛阳了,而且还准备听张先生的建议,在洛阳修建一些奇特的园林,那不如咱们把这些园林修缮的漂亮些,然后再挖掘一下他们的潜力。”
嬴子瑜说这话的时候两眼放光,端的是一副奸商的模样。
“发挥他们的潜力?你说的是园林的潜力还是六国豪强的潜力?”
对于嬴政的调侃,嬴子瑜嘿嘿一笑,“都发挥一下,并不冲突的。”
嬴政纵容嬴子瑜坑人,“你说说看你的想法呢。”
嬴子瑜抽出腰间的一个迷你小算盘,噼里啪啦打的作响,“我听说这些豪强家中藏书非常多,用汗牛充栋形容也不为过。
所以咱们可以将修缮的园林分为三六九等,一等园林只有一个,力求精美绝伦,之后的质量依次递减,数量依次递增,营造一种数量越少越珍贵的认知。
等那些六国豪强快要到洛阳的时候,放出风声去说,园林各色不一,先到先得,去晚了就什么也没有了,这群人会为了住上好房子而努力的。
等到他们到了洛阳之后再告诉他们,因为看上园林的人太多了,售卖的人不敢得罪这些顾客,所以只好进行拍卖,价高者得。
但是大秦富有,不需要这些人的金银财宝,拍卖的筹码就用他们这些豪强家中的藏书来抵押。
按照藏书的数量和珍惜程度来估算价值,至于珍惜的标准当然是由我们来规定的。
当然大秦不会私吞他们的藏书,我们只是誊抄一份副本而已,原本到时候还是会还给他们的。”
嬴政目光一动,嬴子瑜提出审阅藏书的时候,他最先想到不是誊写能丰富大秦的藏书,毕竟他的咸阳宫里珍贵藏书不算少。
他最心动的就是借藏书誊抄能筛查不利于统一的反书,集中焚毁,更正他们的思想。
他可以在借阅的同时删选一部分藏书,有利于大秦统一的他正常归还,如果有哪些不利于大秦的藏书,他就要派人动动手脚了。
非常珍贵的就备份一本藏好,其他的全部一把火烧了。
不过按照嬴政对自家小孙女的了解,她肯定不愿意看到书籍被焚毁的结果,所以只能退一步,让人修改这些藏书的内容了。
嬴政越想越觉得可行,即便嬴子瑜最终目的不是这个他也会全力推进的。
扶苏好奇嬴子瑜要藏书的目的,问道,“小鱼儿想要这些书做什么?”
“当然是建一个学宫啊,先网罗天下藏书,然后用天下藏书吸引天下学子,最终不就能是天下学子归心了吗。”
嬴子瑜已经可以想象得到之后的场景了,洛阳未来必然会成为天下学子心中求知的殿堂。
扶苏看到嬴政若有所思的样子,好奇,“小鱼儿想要建立一个稷下学宫一般的学宫吗?”
稷下学宫的作用是君王进行询议问政、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学子辩论,扶苏以为嬴子瑜也是这样打算的。
但是嬴子瑜却摇摇头,询议、教育和辩论倒在其次,她想做的学宫最终目的是为大秦培养输送合适的治国人才。
说是学宫,但职能更偏向于后代的太学、国子监这些。
原本嬴子瑜就打算未来搞一搞开民智这条路的,只是因为现在是秦始皇当政,嬴子瑜不敢有太大的、违背商鞅之法的动作。
但是现在,她都已经是大秦的公主了,嬴政都是最宠爱她的大父了,她还害怕什么?
事情搞起来啊!
嬴子瑜修建学宫这件事情背后代表的开民智这件事,不仅是嬴政,就连扶苏,甚至是有点政治头脑的人都能看出来。
扶苏对此是乐见其成的,就是嬴政有点犹豫,开民智好也不好,百姓有太多想法就不利于管理。
“你说出一个让寡人必须要建学宫,开民智的理由呢?”
理由而已,这还不简单,“刚刚说了,学子向往可以让下一代六国之人归心,思想的统一更能让天下的百姓方便管理,怎么看都是非常有利于大秦的一项措施啊。”
嬴政不这样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怎么能保证这些百姓开智之后会服从管教呢。”
嬴子瑜耍赖,“大父你说错了,这句话应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只有让百姓开民智才能更好的管理这个国家。
大秦虽然统一了,但只是统一了土地,人心没有统一,只有开民智,向百姓宣扬大秦的思想才能教化曾经六国遗民,使他们认同自己秦人的身份。”
最后一段话嬴政听进去了,尤其是在经历过嬴子瑜被绑架和自己被刺杀之后,嬴政更觉得现在大秦暗流涌动。
对外矛盾没有了,对内矛盾就成为了主要矛盾。
不过嬴子瑜对未来还是比较乐观的,自家大父现在要做的就是重新统一一遍。
纵观封建史,每一个朝代的开国必然需要经历两次统一,一次物理意义上的土地统一,一次精神层面的精神统一。
没有精神层面的统一的王朝都不会长久。
如果她前世的历史中的大秦,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再进行一遍清理,然后扶苏继位施行仁政,或许会有个不一样的结局的。
想到这里,嬴子瑜建议道,“大父想要在精神层面宣告大秦的统一,大秦的合法地位,有没有想过封禅呢?”
从建学宫到封禅,嬴政怎么看怎么觉得两者跨度比较大,尤其是建学宫的问题还没有商讨清楚呢。
嬴子瑜到是没有这个顾虑,反正她的设想已经说完了,这么大的工程肯定不会讨论一次就拍板的,现在她要做的就是基本说服嬴政,然后逐个击破找李斯这些人。
不过到这里嬴子瑜就有点踌躇了。
以前不知道身份的时候她联系李斯,给李斯安排事情没什么,现在知道自己的身份了,贸然联系李斯会不会让自家大父觉得自己有意插手朝政啊。
要不要把剩下的事情暂时放一放呢?
嬴政像是没有发现嬴子瑜的犹豫一样,而是揪着嬴子瑜说的封禅事情,“小鱼儿对封禅的事情有什么看法吗?”
嬴子瑜不好意思挠挠头,“看法谈不上,我只是觉得封禅是君主向上天表达尊敬、汇报国家成就的方式,也是宣誓自己权利的合法性,毕竟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嘛,极大程度上有利于人心稳定。”
嬴政点点头,没有反驳赵子瑜的话。
“小鱼儿说的没错,而且朕也想过要去泰山封禅,只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只能暂时推迟了。”
“各方面的原因?”赵子瑜不懂有什么原因能让这项十分重要的仪式推迟,“难道是因为天气的原因。”
这么说起来,好像史书上是记载过秦始皇泰山封禅之后出现了大风暴雨,还有人觉得这就是不祥之兆的。
但是如今要封禅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家大父,嬴子瑜必然不可能让自家大父遭受原本历史上的秦始皇一样的委屈啊。
电光火石之间,嬴子瑜就想到她在封禅当天要送给嬴政什么祥瑞了。
但是嬴政摇摇头,“不是因为天气的原因。”
“那是什么?”
说到这件事,嬴政脑子还时不时出现幻疼,他用手揉了揉太阳xue,“还能是什么原因,还不就是因为安排封禅之礼的儒生提出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啊。”
那些儒生,尤其是齐灭之后的儒生对他封禅提出的条件居然是“古者封禅为蒲草,恶伤山之土石草木”。
简单来说就是八个字——化繁就简、化奢为俭。
如果嬴政只是单纯封禅,仪式简化他也能勉强忍一忍,但是他这是要在封禅大典上立皇太孙的,太简陋他觉得有点委屈自家小鱼儿。
几番扯皮之下,双方都没有说服对方,所以嬴政只能按下封禅的念头,打算过一两年再说。
说到这里嬴政瞪了一眼站在一旁的扶苏,当时那种情况下,扶苏不帮着自己也就算了,居然还觉得那群齐鲁儒生说的对,简直愚不可及。
他这样做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他,为了小鱼儿,简直就是不识好歹!
扶苏感受到嬴政的愤怒,有苦难言,并且还觉得非常委屈。
他有话要说,他真的不是因为向着儒生,也不是因为不帮自家父王,更不是不识好歹。
毕竟父王要册封小鱼儿这件事情虽然没有其他人知道,但是作为嬴子瑜的父亲,扶苏是知道的。
即便扶苏不知道为什么嬴政会越过第三代的所有公子选择公主继位,但这不妨碍扶苏高兴和支持,他又不是圣人。
但是讲道理,当时他在朝堂上反对的明明就是封禅时嬴政要求的大排场,而不是赞成儒生对自家父王的苛求啊。
扶苏回忆了一下大秦如今的国库,流下了吝啬的泪水。
嬴子瑜没有接收到自家大父和阿父之间的刀光剑影。
听到是因为儒生的介入而导致的封禅之事搁置,在了解清楚大概缘由之后,嬴子瑜按照自己的理解说道,“齐鲁儒生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仗着封禅只能他们来而已。
但是天下儒生这么多,他们不愿意有的是儒生愿意啊,齐鲁儒生不行,换楚儒如何?”
嬴政笑着摸了摸赵子瑜的脑袋,还是个孩子,不知道鲁儒代表的意义,孔子嫡传,周礼传承。
赵子瑜却笑自家大父陷入了死胡同,“封禅泰山理当删繁就简,化奢为俭。
但是大秦是一统的大秦,大秦与周是一样的统一王朝,大秦延续自周,但也脱胎与周。
周礼发展至今早就有不符合当下实际的近况,大秦立国本就不该照搬周礼,更别说一板一眼按照齐鲁儒生所言,将周礼奉为圭臬。
周已经灭亡了,他们还固守周礼是想要干什么?复国?
现在是大秦,一切就要按照我大秦的规矩来办事!”
嬴政笑问,“那咱们大秦的规矩是什么?”
嬴子瑜看出这是自家大父在和自己开玩笑,于是也开玩笑说,“大秦的规矩就是天上地下,为朕独尊!”
嬴政点点头,非常满意,“今后这个‘朕’字就只能寡人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