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小蒋敦促顺治礼佛(1 / 2)

郑森在屋内来回踱步,心生疑惑。

上次出使江宁,刘国轩是副使,他们之间是否有什么勾连?还是姓蒋的故意挑拨离间?

“来人。”

“末将在。”

“抽调几名信得过的亲卫,暗中监视刘国轩,盯他家有没有陌生人来往。”

“是。”

不是郑森多疑,而是在明末清初这段时间,二五仔实在是太多了,不得不防。

谁为主帅?

周全斌、马信明显更擅陆战,不大适合。

总不能自己亲自挂帅吧?

郑森正头疼时,亲卫前来禀告。

“殿下,那位王御史又来了。”

……

“下官拜见延平王。”

“坐。”

“谢王爷,下官今日叨扰还是为了那件事,王爷您得尽快搬到福州履行巡抚职责。”

“厦门不好吗?”

“厦门再好,也不是省城。”

“好吧,本王答应你,5日之内必定启程。”

“谢王爷。下官还有一件事,吏部已经批准了您递交的福建官吏名单,名单上的这些人也需尽快到任履行职责。如果他们在任上做的不到位,下官身为监察御史,代天巡狩,肯定是要弹劾他们的。”

郑森的笑容瞬间消失了。

“什么意思?”

“按照约定,福建无需向朝廷交纳一粒粮一两银,但这些人身为父母官仍需做好境内的教化、赈灾、保境安民等等事务,若他们做的不好,下官会弹劾。当然,罢免官吏需王爷首肯。”

“罢免之后,由谁接任?”

“仍由王爷推荐,吏部批准。”

郑森的脸色缓和。

“王爷,做了官就得造福一方,而不能鱼肉百姓、尸位素餐。您对吧?”

“当然。”

“所以,下官斗胆请王爷以书面形式告诫下属,上任之后需时刻牢记圣人教诲,做好分内职责。”

“这你不必担心。本王素来治军严厉,凡犯错之人从不宽宥。”

“谢王爷。”

王御史拱手后离开。

郑森望着他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

自从自己宣布易帜之后,中枢痛快让出了福建全境,撤走了全部流官,除派遣8位监察御史驻闽之外,没有驻扎一兵一卒。

信用方面是不错的。

但总觉得没安好心。

……

郑森无法拒绝易帜换地的诱惑。

金厦,大福建。

控制了福建,声威大震,郑氏的财政收入直线飙升,每月光收取商船的保护费就高达15万两。

海贸利润更是飙升四倍。

当月。

一批批郑氏军将带着满身的海腥味,登岸上岸,摇身一变成为了知县、知州、知府,道台。

所有人都很开心。

大家把脑袋别裤腰上跟着王爷打江山,就为了这一天。

驻扎在金门和厦门的各镇步军也陆续登岸,屯守要地。

郑森本人也遵守承诺,搬至福州城内办公。

上任之后,他亲自巡视了包括仙霞关在内的几处关键关隘,又派冯锡范携重金拜访两江总督周绍。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粮食长期无法自给。

广东也缺粮,指望不上。

只有江西产粮多,但如今江西被纳入了两江总督治下,要想买粮顺利,必须和周绍打好私人关系。

在巡视仙霞关回来的路上,郑森心想,待时机成熟,该筹备进攻尼德兰人据守的大员岛赤嵌城了。

拿下大员,好处多多。

一来可以将海峡变成后院,控制周边两千海里范围内的海贸。

二来可以缓解粮食危机,大员是一片待开发的农业沃土。

……

联合帝国诞生之后,被战争煎熬了许多年的黎民百姓终于松了一口气,日子不怕苦,只要太平。

战争,聚焦山海关。

各方陆续出兵的奏报陆续抵达京城。

四川,出兵5000。

云贵,出兵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