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清宫之金玉满堂(二十)
兰箐箐跟李侧福晋的交易,弘时是知道的。
所以,他根本就没想过将自己亲爹嫡母亲娘封做太上皇太上皇后,哪怕等他们死后给他们追封也不成。
大清入关皇帝从顺治帝开始数起,到弘时这里也就第三代。
如果从建国皇帝开始算起,那就第四代了。
从大清的前身大金的开国皇帝开始说起,就是第五代了。
也就是说,实打实掌权的皇帝也就五任,但受封的皇帝却远不止这些,大清建国后,就将爱新觉罗·孟特穆认定为先祖,被追尊为肇祖原皇帝,庙号为肇祖,肇祖往下一代受封的就是爱新觉罗·福满,追尊为兴祖直皇帝,庙号为兴祖,实际上兴祖为肇祖的曾孙。
兴祖的下一代就是爱新觉罗·觉昌安,追尊为景祖翼皇帝,庙号为景祖,景祖跟兴组是父子关系。
到了爱新觉罗·塔克世这里,他是爱新觉罗·觉昌安的儿子,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亲爹,追尊为显祖宣皇帝,庙号显祖。
这些追尊的皇帝哪一个平生都没有实打实的成为皇帝过,只是因为后世子孙才有了死后荣光。
除了爱新觉罗·孟特穆这个被认定的先祖外,其他追尊的皇帝无一不是父子关系,爱新觉罗·孟特穆和爱新觉罗·福满这两个追尊的皇帝之间隔着数代,中间的先祖可没被追尊过。
严格来说,大清也不是什么先祖都追尊的,只是象征性地让自己的祖先有个来处,实际上不追尊也不是什么大事。
雍亲王没当过皇帝,他儿子当上了,他儿子要是实在孝顺,或是为了巩固自身地位,等亲爹死后将亲爹追尊为皇帝未曾不可。
反正生前晋封是不可能的事,宫里又不是没有太上皇。
但弘时干脆将自己亲爹的死后荣光也杜绝了,为了避免自个儿亲娘一时不忿,再度将时间回溯,到时这一切苦心经营的局面再一次被毁,再度经历时间回溯的人可能承受不住一次次身体与灵魂的回溯,结局再度被毁,人也不复存在了。
一切只会走向更糟糕的结局。
虽说自己亲爹上辈子没做错什么事,可苦果却是他酿成的,既然如此,这苦果就必然得受着了,不然结局不成,世界也就不复存在了。
他的苦难,他的幸运都不存在了。
这个结果,他不能接受。
其实弘时并不觉得自己亲爹上辈子当皇帝,这辈子当亲王哪里不好了,荣华富贵、妻妾成群还是照旧享受着,只不过这一世权力大不如前。
因此这亲缘的册封,也只是针对他的兄弟姐妹。
弘时将自己妻族的岳父岳母小舅子小姨子等人都册封后,才正式册封自个儿兄弟姐妹。
大哥弘晖就册封为多罗端郡王,二哥弘昐就是多罗贝勒,三哥弘时也是多罗贝勒,五弟弘历和六弟弘昼都是固山贝子,他的兄弟中,年纪还小的尚未当差,想给过高爵位,那也不像话。
而他年长的兄弟中,要是忽视其自身功绩就受封过高爵位,只会让宗亲寒心,因此,也就大哥弘晖作为嫡长兄受封的爵位最高,其他兄弟都不如大哥,肯定不能高过大哥。
只不过,就雍亲王独占一个爵位,他的子嗣差不多都受封了,日后雍亲王的爵位也不知传给何人,不过据弘时观察,大哥有意等自己生下两个儿子后,一个接手阿玛的爵位,一个接手自个儿的爵位,反正就是不让阿玛的东西给了其他兄弟。
“大哥这心思可真隐蔽——好在我真没跟大哥争。”
弘时唏嘘不已,“我从前只觉得大哥温柔好说话,但大哥是嫡长子,阿玛的东西肯定是要给嫡长子的,要是等阿玛继承皇位,我们再跟大哥相争,估计又是夺嫡之争,争到头破血流,大哥也不会放过我们的。”
兰箐箐笑道:“子承父业,天经地义,你也不看看大哥是嫡长子出身,周围人都在说大哥必然是世子爷,况且以大哥的出身,这嫡长子是他,大阿哥也是他,大哥还平安长成了,要是他没法接手阿玛爵位,那才不像话,哪有嫡长子不继承家业的。”
弘时深以为然,“所以我就没想过跟大哥争,我甚至连其他兄弟都不想争,哪个想接手阿玛的地位都好。我都是等死混吃的,我成为皇帝是意外之事,属于大哥的,大哥肯定不会让给其他人,我也只愿大哥能如愿以偿吧。”
他从来都只盼着大哥继承阿玛地位,换个人来,不光大哥不服气,会跟底下兄弟斗,其他兄弟也不会服众的,到时兄弟之间闹得能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到时不还是你一旨令下吗?”
“也是,到时我就将阿玛的爵位给了大哥长子。”弘时点了点头。
“该商量你那些姐妹的册封了。”兰箐箐打开名册,指尖在年侧福晋的四格格上点了一下,“年侧福晋是年羹尧的妹妹,对她的骨血,可不能疏忽。”
早些时候弘昐夫妇育有嫡长子永珀,年侧福晋也诞下了七阿哥福宜,之所以不从弘字日字,也只是因为弘时登基了,为了避讳,理应将其他兄弟堂兄弟的名字都改了。
但弘时为了避免麻烦,敲定从前就从弘字日字的兄弟不用改名字,在他登基后才出生的婴孩名字就不从弘字日字了。
因此,七阿哥的名字就叫福宜,愿他福气满满,怡然自得,七阿哥的身子比四格格的身子还差,这个名字就是他爹娘对他最真心的祝福了。
年氏一族的年羹尧虽说效忠雍亲王没有得到最好的结果,但雍亲王的儿子登基了,对他来说,不过是将效忠对象从爹换成儿子,都是一脉相承,没啥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从前的功绩放在新帝面前那得重新算过了,但是总体而言,年羹尧远征西北,又是大将军的能耐,弘时总不能真忽视他。
等年羹尧在西北战出军功就是好几年后的事了,在这之前,年羹尧之妹年侧福晋生下的七阿哥福宜因年纪太小没法受封,因此四格格必然要好好册封。
虽说格格的册封对年家没有实际上的好处,可这正是新帝对年氏一族的重视,面子情做到位了,底下人才会更真心效忠,也免了换主的忐忑。
弘时若有所思,“四妹妹啊……我想想,就受封和硕公主吧。”
兰箐箐点头,“和硕公主也好,总归是皇帝的亲妹妹。”就是这亲爹不是皇帝,后世人估计得在其中编排出不少故事,不过弘时这一辈不追封雍亲王为皇帝,往下几代,那还真不好说。
“其他姐妹……我不想都册封公主。”弘时语气淡淡,“嫡额娘没有嫡女,也就没必要高看一眼,不同于亲王连宗亲都可册封,但公主只能是帝王之女,我不愿额娘多想,她怕是怨恨极了阿玛,也怨恨极了王府的一切。”
兰箐箐笑道:“都册封了吧,不能厚此薄彼,况且,日后你不追尊自己亲生阿玛,如果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看重,在世人眼里未免显得太凉薄,我当初只答应过李侧福晋不会让雍亲王及其妻妾——也包括她,都不能有生前威名,死后荣光,但是没答应过她要让所有格格都无法册封公主。”
毕竟弘时的兄弟迟早都是亲王或是郡王,最低也是贝勒,但姐妹们顶着亲王之女的身份,这辈子和硕格格就算到头了,都说亲王位比固伦公主,但固伦公主的俸禄远远不及亲王。
到后来,当公主的反倒还欠国家银钱,但当王爷的却潇洒过日子。
兰箐箐不想这些了,别的她不能做到,但是让格格们成为公主却势在必行。
“至于四格格,那就受封固伦公主吧,别的格格就只是和硕公主,你觉得可好?”
弘时没有犹豫,“就听你的吧。”
箐箐说的,那肯定是可行的,“既然都受封公主了,我记得三妹妹跟你很要好,也册封固伦公主吧。”
兰箐箐摇了摇头,“没必要,宋格格只是格格,你额娘还是侧福晋,你同母姐姐都不册封固伦公主,你却册封三妹妹为固伦公主,那就说不过去了,不同于年侧福晋家里是真有为江山效忠之人,李侧福晋和宋格格娘家那是真没有能人出,甚至你外祖都是靠雍亲王给的官位,宋格格娘家人全是白身,你不册封她们的女儿为固伦公主那还说得过去,可一旦你打破平衡,这就难说了。”
要是人人都册封固伦公主,那固伦公主这个身份就不显得稀罕了,对年氏一族而言,便显得那样寒碜,也算不上是安抚。
她语气沉沉,“我不会因为一个人跟我亲密就忽视最根本的现状,宋格格的女儿只能是和硕公主,况且,我自觉我救了宋格格的两个女儿,已经很对得起她了,她们母女待我亲近,也只是因为我救了她们一命,和硕公主就足够了。”
弘时点头,“都按你说得来,我立马下旨。”
他肯定听箐箐的,他这个皇帝是为箐箐当的,他眼里没有黎民百姓,也没有大清江山,甚至最关键时候,他的兄弟姐妹都能舍去,他的性命也能给出。
比起他失去的,他得到的永远是最多最满的。
他从来都不曾后悔过,今后,也不会后悔,比起后悔,他无时无刻不感谢上天让箐箐来到他身边,从此以后,他眼前不再是暗沉一片。
她对他承诺过的,都做到了。
他对她的承诺还在践行中,并且永远不会停止。
……
雍王府,彼时大阿哥夫妇、二阿哥夫妇和三阿哥夫妇都想往外搬了。
自家王府安置好了,有更大更广阔更自由的地方供自家当家作主,何必非得跟兄弟姐妹以及爹娘挤在一起,搬出去,必须得搬出去!
除了年纪更小的五阿哥和六阿哥,这两个阿哥尚未成亲,还得待在自个儿额娘身边,其他年纪大了的兄弟能搬就搬。
其实弘历和弘昼两个年纪不大的小家伙,在看着哥哥们一个劲的往外跑,那双眸子啊,满是眼巴巴的羡慕。
回到自个儿院子后,弘历这个早熟稳重的孩子,也忍不住拉了拉自己额娘的衣袖,“额娘,儿子也想搬出去,儿子不是贝子爷吗?儿子也能在外建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