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第158章宣谕密书建储立皇十五……
第二年年末大选,皇上对庆妃颖妃选上来的秀女很满意。
魏敏见状,特意向皇上求了恩典,请求晋封庆妃为庆贵妃,并将大部分宫权交给庆贵妃。
皇上语气淡淡:“皇贵妃,朕让你摄六宫事,你不愿意?”
魏敏没好气道:“当然不是了,臣妾都管了多久后宫了,若是现在才不愿意,未免也太晚了些。”
弘历一想也是,心里那一点即将萌发的恼意顿时消失无踪。
他脸色讪讪,极其自然地转换了语气:“敏敏,那你是怎么想的?”
魏敏叹了口气,遗憾地说:“这么些年,臣妾不得不承认,在管理后宫上臣妾不如庆妃妹妹有天赋。臣妾新鲜点子多,算账也不错,却不如庆妃行事果决,偏偏管理后宫就需要这一点果决。”
她温柔地看着他:“皇上让臣妾做皇贵妃,将内廷托付给臣妾,是对臣妾的信任,臣妾当然不能辜负皇上,因而要选出最好的人才帮皇上打理后宫,让皇上没有后顾之忧。”
她一席话说得熨帖极了,仿佛没有半点私心,弘历的眉头顿时就舒展开了。
魏敏的提议,弘历心里其实也是赞成的,因为他不想再出一个那拉皇后,天天膈应他,烦都烦死了,他亦有意分割后宫宫权,达成一个平衡。
魏敏的性子,确实是过于宽仁柔弱,以往很多事情,只要是擡擡手能过去的,她最后都擡了手,长此以往,
弘历思索片刻,道:“既如此,就依你的意思,晋庆妃为贵妃,以后宫中小事皆由庆妃做主,有大事你再拿主意吧。”
魏敏笑着蹲下:“谢皇上恩典。”
至此之后,魏敏基本不再管后宫事,关起门来一心过自己的清静日子。
转眼间五年过去了。
这五年,无论皇上再怎么宠爱新人,后宫都没有子嗣诞生。
所有人都觉得皇上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连弘历自己都这么觉得。
于是乾隆三十八年,在反复对比了仅有的几个皇子的能力之后,弘历召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等,宣谕密书建储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百年后继承帝位,并将谕旨收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里头。
然后乾隆三十九年,新宠惇妃突然有孕,怀胎十月后生下了皇十女,皇上龙颜大悦,对皇十女爱若珍宝,赐封号和孝,对其恩宠程度不亚于先皇后的长女和敬公主。
一时间,惇妃炙手可热。
某个冬日下午,魏敏小憩醒来,云裳悄无声息地走进来,低声在她耳边说:“娘娘,惠妃病危。”
魏敏一怔,坐起身来:“走,去储秀宫看看。”
和庆贵妃共同抚养十六阿哥之后,惠妃就逐渐变成了宫里的隐形人,起初皇上偶尔还去看看她,但是每次去看她,她都不给反应,一副癔症很严重的样子,久而久之,皇上也烦了,就不去了。
十六阿哥逐渐长大,庆贵妃不可能当着他的面虐待他的生母,因而一直在生活上关照着惠妃。
魏敏以为,有庆贵妃的照顾,惠妃可以平平淡淡地活到老,没想到不过短短几年,惠妃就不行了。
难道命运真是注定的?
云裳在耳边低声解释:“惠妃娘娘自生了十六阿哥便常常觉得骨头疼,那时候她年纪轻、症状浅,也就吃药慢慢养着,哪知年纪越大,骨头疼得越厉害,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只有服用了安神汤能稍稍睡一会儿。太医的意思是,药有三分毒,惠妃娘娘就是安神汤喝多了,体内积累的毒素越来越多,变成了不治之症。”
魏敏脚步匆匆赶到储秀宫,惠妃正坐在桌边吃面条。
她脸色红润,面带笑容,神情飞扬,一点儿也不像病危的样子:“令姐姐来了?您坐。”
她友好地伸手打招呼,险些将魏敏弄懵了。
惠妃病危?别是搞错了吧?
庆贵妃蹲身行礼,拉着魏敏到桌边坐下,四目相对时,用口型向她比了四个字:回光返照。
惠妃挑起面条搅动辅料,白色雾气翻腾而起模糊了她的面容。
“我在闺中的时候,最喜欢吃面条,老母鸡熬成的高汤,香菇切成丁增加鲜味,再加半勺猪油,一把香葱,几颗烫得鲜甜鲜甜的小青菜,一碗面吃完,肚子里暖烘烘的,再将煮了两个时辰的鸡腿从汤里捞出来,撕下肉一点点地吃掉,就是我最满足最幸福的时刻。”
“那个时候我喜欢一筷子挑起一大坨,塞进嘴里,再呼哧呼哧地嗦进去,额娘总骂我是饿死鬼投胎,说我吃相不雅,硬将我吃面的习惯扳正了过来。”
“后来进了宫,吃东西就更讲究体面了,虽然我还能吃到面条,但总觉得没有小时候有滋味。”
她挑起一大坨面条,将腮帮子塞得鼓鼓的,一边吃一边往里嗦面条,不一会儿就将整碗面吃光了。
她放下筷子,一抹嘴:“痛快!”
魏敏瞧着她的笑容,莫名觉得微微心痛。
“永璘,你过来。”惠妃将旁边伺候着的十六阿哥揽过来,推到魏敏面前,“给你令额娘磕头。当年若无你令额娘拼尽全力转圜局面,额娘也不能亲自抚养你长到这么大。令额娘对你额娘的恩情,你要永远记得。”
永璘老老实实下跪,带着哭腔:“儿臣谢令额娘对额娘的救扶之恩。”
魏敏连忙伸手扶他:“好孩子,快起来。”
惠妃压着永璘继续给庆贵妃磕头:“若无你庆额娘,额娘和你这些年也不能过得这么清静自在。庆额娘对咱们母子的恩情,你也要永远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