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当二凤崽遇上始皇爹 > 第100章 世民的眼光的确一向极好 太子,臣怀疑……

第100章 世民的眼光的确一向极好 太子,臣怀疑……(1 / 2)

第100章世民的眼光的确一向极好太子,臣怀疑……

第101章

随着一道急报传入楚国寿春王宫,原本正在早朝的殿中,登时静得连此起彼伏的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楚王熊悍看着手中的急报,眉头紧锁,脑中一片嗡嗡声——

来了,这一天终于来了,秦国发起的灭国之战,终于也轮到楚国了!

说起来,如今距离他登基之日,已经过去整整十年了。

他自认绝非庸碌之君,上台后,对内以雷霆手段攘叛乱,对外以怀柔之策安百越。

原以为,楚国必会在自己的手上越来越强大,北战诸侯、收复失地,一步步朝着恢复庄王雄风、重振宣威二王盛世的梦想走去。

可是负刍和昭氏的叛变,猝不及防打断了他的目标,而当他困于内战之时,却发现秦国竟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开启了剿杀列国的灭国之战!

楚国的目标,也只得仓促跟着急速调头,从“再次问鼎中原”,变成了“团结列国抗秦”。

可现在,韩魏赵燕齐统统都已经被灭掉了,孤立无援的楚国,也迎来了秦国泰半兵力的大军压境....

楚王努力稳稳心神,挥手让信使下去,把目光看向了神色各异的群臣们,声音沉重道,

“秦国从南郡、汉中调兵十五万,王翦从关中带着二十五万大军南下,如今,这三支队伍已会师于我楚国边境……列位爱卿以为,此战,该如何打才能胜出?”

惊惶不安的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接话。

胜吗?秦国大军此番来势汹汹,摆明了就是要让楚国成为下一个覆国灭宗的中原五国——

楚军已被逼到了刀尖之上,唯有击败秦军,方能杀出一条生路。

可鄢郢之战楚不敌秦,国都沦陷、先王逃窜的阴影犹在,

在如今连灭五国、愈发威风的秦军面前,楚军的士气从一开始就矮了人家一头,又能拿什么来击败对方?

担任右尹的景氏族长景嘉出列道,

“王上,臣以为当务之急,不该以强兵对阵秦军,而该立刻派出特使前去讲和!”

楚王环视一圈,见点头附和的大臣不少,他满怀期待的脸顿时一沉,

“讲和?秦人妄图独吞天下的狼子野心,堪称路人皆知,令尹难道以为,王翦手握四十万大军,一心想要立功封侯,他会听得进我楚国的讲和吗?”

景嘉忧心忡忡道,

“正因为王翦手中有四十万大军,我楚军此番才非要讲和不可啊!臣总领军政之务多年,对我楚军的情况一清二楚,如今,朝廷手上可用的士卒,不到二十万,纵便再加上各地宗亲和我景屈两族的人,我楚国举国的兵力,也不过四十万人....”

楚国屈景昭三族轮流把持朝堂多年,直到昭氏背叛楚王支持负刍造反,他们才找到绝佳机会把对方彻底剿灭,好不容易迎来如今两家共享利益的好日子,于公于私,他都不想看到楚国突然覆灭!

“令尹何必长他人志气,灭我楚军的威风?”担任左尹的屈辞怒气冲冲反驳道,

“秦军远道而来,不过四十万人,我楚军以逸待劳也有四十万人,哪有仗还没开始打就要议和的?我不同意!”

景嘉也怒了,

“秦军的四十万人,跟我楚军的四十万人能一样吗?人家手上至少还有四十万,随时能前来增援,而我们呢?与其白白损耗兵力,还不如现在就派人去议和!”

屈辞气得胡子都在颤抖,

“我楚国人多地广,想临时征兵增援还不容易吗?议和,你又想拿什么东西去跟秦人议和?钱财?疆土?还是我楚国祝融子孙的尊严?”

景嘉也气得须发皆抖动起来,挥手打断了楚王想开口的话头,

“尊严?如此亡国之机,你还跟我谈什么尊严?你不管朝中庶务,哪知晓,临时征兵岂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的?你可知多增十万兵力,朝廷每日要多耗费多少粮食?如今之时,先设法保住我楚国疆土才是最重要的!”

不待楚王愤怒开口谴责他,上柱国项燕就走出了队列,冷静问道,

“不知左令尹打算,究竟要拿什么,来说服王翦接受议和?”

“当然是土地和城池!秦国如此兴师动众,为的不就是土地城池吗?”景嘉怒瞪他,

“我楚国疆域如此广袤,那些从越人手中抢来的蛮荒之地,粮产不丰,持之无用,倒不如拿来跟秦国换个和平共处之机!”

项燕心中悲哀,不由长叹一声,

“可左令尹有没有想过,就算我们今日主动让出那些越人之地,换来一两年的和平共处,那一两年之后呢?就这般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让我楚国沦为天下七国间最大的笑话吗?以秦国的野心,讲和,是最无用的!”

说着,他便不顾对方气急败坏的指责,上前撩袍朝楚王一跪,

“王上,秦军人数虽众,擅水战与山战之人却不多,我楚军完全可以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化被动为主动牵着对方的鼻子走....臣项燕,请求出战增援夷水!”

楚王立刻欣喜走来扶他起身,

“老将军所言极是,寡人亦有此意!不知老将军现在准备调集多少将士,寡人立刻安排!”

项燕报了一个数字后,马上又沉声道,

“王上,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老将军快快请说!”

“廉颇最擅防守,请王上即刻派人前去兰陵,请他前来助我一臂之力!”

气鼓鼓的景嘉立刻出声反对道,

“廉颇乃是赵国叛将,这种悖逆之徒,岂会真心助我楚国守城?再者,他今年也快八十了吧?一个连饭都快吃不下的老者,请来又有何用?此事万万不可!”

...

带着秦军抵达夷水岸边的第一天,就碰到了一场瓢泼大雨。

好在这是七月酷暑时节,将士们淋上这么一场雨并不会受寒病倒。

李世民站在一个搭好的营帐中,看着蒙恬李信等人带领士卒搭营扎寨的身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为了偷懒主动申请留在帐中专程看护太子的刘季,见状不由嘻嘻笑了,

“太子,您这是怎么了?”

李世民走回来坐下,端起案上茶水一饮而尽,才目含担忧道,

“这雨一看就已经下了多日,这段河水也远比我们预计的要深,全无半分探子所言的‘水面平静’之象....可见,夷水的汛期已经提前到来了,我大军想要顺利渡河,恐怕没那么容易。”

按照原本的计划,秦军会在南郡边境的夷水这段最浅处攻入楚境,可这连绵不绝的大雨,或许成了他们遇到的第一个敌人。

刘季听完面色也严肃起来,

“太子果然是天纵武才,竟连这等细节也注意到了!不过请太子放心,待扎营结束,臣等会带将士们去伐木造筏,有了木筏....”

李世民想了想,摇头,

“不可,我秦军人数虽众,擅水者却不多,汛期渡河,水势本就汹涌激荡,若再有楚军在对岸以弓弩相攻,落水的士卒,恐怕全会被冲去下游。”

然后,就接连丧生在山洪般迅猛湍急的夷水中。

抛开别的因素不谈,从李世民私心而论,也不忍让这些充满斗志、渴望杀敌立功的秦国士卒,就这么白白丧命在河水之中。

从没打过水战的刘季灵光一闪,忙提醒道,

“太子,若我们多采些山间野藤,用来将木筏牢牢连成一片,再以木桨快速划动筏身...如此,纵便有楚军在对岸射击猛攻....”

李世民揉着太阳xue,

“这样一来,靶子不就变得更大了吗?”

楚军在对岸,要应付这些分散在河中各处、蜂拥而来的秦军,需要动用更多人手艰难应对,

可若是秦军成群结队、乘坐连成一片的木筏渡河,岂不是给了楚军集中兵力攻打一处的机会?

刘季嘿嘿笑着挠头,

“臣与曹参几人自小在楚地泽野间长大,水性极好,在汛期泅水渡河也是没问题的....要不,太子您把军中水性好的士卒全召起来,我们夜里泅水过去打前锋,先灭一拨楚国守军再说?”

太子在王上面前,可是吹下了“半年灭楚”的大牛,如果秦军初到楚地,就因为夷水汛期停滞不前耽搁了时间,太子还怎么兑现承诺呢?

太子兑现不了承诺,他们这些副将,不也得跟着吃落不讨好?好不容易得到个出征的机会,刘季自然不想无功而返。

李世民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他原以为,按刘季但凡能偷懒、就绝不想干活的性子,接下来会假惺惺说一句“我们几人水性极好,愿背着秦军一个个渡河”的荒唐之言。

可他没想到,对方说出的,竟是泅水渡河打前锋这样的话。

且不说,在外面流速那般快的河水中,泅水渡河是何等的危险,就算他们能成功游到对岸,恐怕,也难以再分心应付楚军的弓弩攻击....

刘季,对大秦竟已忠心至此!

李世民生出了深深的自责,这个时空里的刘季,在那年选择投秦之时,就跟历史上的刘季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自己不该带着固有印象的偏见来看待他。

他立刻起身拉住刘季的手,语气温和道,

“果然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有这份忠心就够了,但我大秦每一个将士的性命都很宝贵,在还有其他路子可走的前提下,我们不需要如此铤而走险....”

刘季脑中恍恍惚惚的,嘴却高兴得早就快咧到天边去了!

太子主动握他的手了,太子还夸他值得“刮目相看”了?

他真想对全世界大吼一声:我家太子最器重我了,他是世上最好的太子!

这时,王翦走进帐中解下蓑衣,捶着后腰叹息着,

“哎人老了不中用,一不小心就闪到了腰....”

李世民忙放开刘季,跑来扶住王翦温声道,

“老将军已过花甲之年,仍在为我大秦奔波忙碌,又何须躬亲扎营劳累?快先坐下歇歇。”偏偏王翦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偏要跟着大伙去伐树扎营。

说着,他让人快去传军医前来。

这时代战争对将士的最残酷之处,在于军中医士的极度匮乏。

按惯例,列国会在出征时,为军队配上三名巫医。

可不论是巫医的医术水平,还是与将士比例严重不匹配的人数,都足以让列国军队中的伤残病号无法得到及时救治——

连贵为君主的秦献公,在少梁一战身中箭伤后,也只能抱憾身亡,更别提那些根本就见不到半个巫医影子的普通士卒。

不知有多少士卒,死在了伤口出血感染的绝望痛苦中。

李世民是上过战场受过无数次伤的人,自然十分同情士卒们的遭遇。

所以,在南星子带医家入秦以后,他就厚着脸皮一趟趟恳求对方开班讲学,希望他们能把这些能救命的药理之学传授给更多人。

好在,南星子是心善好施之人,他答应了这个请求,跟夏无且一道带着弟子们,利用闲暇时间为选拔进“医家学室”的外室弟子传道授业。

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慷慨无私,大秦这几年才涌现了大批真正能治病救人的医者,李世民才为秦军争取到了“随军同行医者二百到四百人”的待遇。

比如这一回,就有四百名军医跟随秦军来到楚地,此举,无疑给将士们带来了极大的鼓励和安抚。

在军医赶来前,李世民不顾王翦的激烈反对,坚决要亲自先帮他揉一揉伤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