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阿父,这就是你为孩儿准备的惊喜吗?……
第56章
李世民忙拍拍小肚皮解释,
“是鹅,鹅!已经被孩儿吃掉报仇了。”
秦王蹙眉低眼,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囮,被你吃了?”
李世民伸出三根小手指,
“对,我们五个人吃了三只鹅,把它们啃得只剩下骨头渣!”
秦王骤然松了一口气,原来孩子吃的是鹅。
但看着孩子满脸满手的淤伤,他默了默,看向一旁的蒙恬,
“也就是说,寡人的太子,是被三只鹅欺负成这样的?军营之中哪来的鹅?你那时又在何处?”
语气中是饱含浓浓怒意的。
蒙恬心中本就愧疚,君王的质问让他愈发无地自容,忙俯身下跪请罪。
李世民立马抢着开口,把事情的经过细细解释了一番。
秦王的语调一下就没那么温和了,
“所以,是你大半夜不睡觉跑去惹鹅,才把自己弄得一身是伤的?”
亏他刚才还心疼得不行,以为孩子被人给欺负了...真想狠狠揍这小子一顿!
李世民心虚点点头,见秦王的脸又黑了,急忙伸手摸摸他的脸,夸他认真保养身体气色不错。
秦王没好气瞪他,
“闭嘴吧你,手上这么多伤,还敢动来动去!”
蒙恬急忙取出王翦的书信呈上,解释太子那夜睡不着是情有可原,因为,他们头一晚去赵军城中救出了王翦——
这都是太子的功劳啊!
秦王接过书信,诧异看向怀中小儿,
“你还一去,就真把王翦给找回来了?”
李世民骄傲昂起头,
“当然!以李牧的性子,孩儿知道只有我亲自前往,才能说服他配合秦国寻人...”
秦王静静听着孩子的童真之言,没有再开口斥责小家伙偷跑一事。
他揉了揉李世民的小脑袋,心中五味杂陈,又涌起了许多愧疚。
看来世民此番举动,绝非无的放矢,可自己先前,还责怪他太过大胆顽劣...为父之道,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时,夏无且带人匆匆赶来了。
待把孩子抱进内室一看,满身的淤青惊得他连连感慨“幸好未伤及要处,幸好伤口未化脓”,又根据军中跌打药的配方减量,当场带人捣了两种药汁出来。
秦王看得愈发心疼不已,亲自取过药汁为孩子细心涂抹,一个念头也愈发强烈起来——
孩子,还是得一直待在自己身边才安全,他绝不会再让世民离开咸阳外出冒险!
...
其实,李世民并未把这点小伤当回事,他前世在尸山血海里蹚了那么多回,跟刀伤箭伤比起来,被鹅啄伤实在不值一提。
更何况,鹅咬人虽痛,喙却远不如刀箭锋利,咬出来的伤口很浅,只是看起来吓人罢了,自己年纪小,恢复起来也是极快的。
但秦王却把这些啄伤,看成了天大的事。
等夏无且离开后,他又命太史令前来占卜,在得出“太子必可否极泰来”的满意占辞后,才稍稍安下心来。
接着,他又下令从今日起:
不许再给太子食用“秫”(糯米),以免伤口会被它黏住长不开;
羊肉鱼肉也是不能吃的,因为会诱发伤口痒痛;
骑马练箭也是要暂停的,因为会加重伤口病情;
荀子那边也是先不用去的,因为孩子受伤了不能太辛苦....
一连串的禁令听下来,李世民整个人都快麻了,立刻提出了抗议,
“不行!桂花糖饼这个时节最美味,孩儿这点小伤吃秫根本就不碍事的...”
却被秦王果断拒绝了。
李世民无语凝噎,想来想去,忍不住不满地跺了跺脚,
“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做,早知这样,我还不如在军营多待些日子呢...”
父亲啊,学会放手吧,我真的已经不是一个小婴儿了!
秦王见他的精神头还挺好,还能开始跟自己闹起别扭来,不由目光一变,伸手取出孩子先前寄来的那封信,冷声道,
“好了,寡人心意已决,你不必在此讨价还价白费口舌。我倒是想问问你,信中写的这些是何意?”
李世民不满地哼哼着,接过被秦王翻得都已经有点磨边的信,嘟囔着展开,
“什么这些是何意?我不是给阿父报喜,说王翦已经平安救回来了吗...”
下一刻他猛地刹下话头,惊悚睁大了眼睛——
自己那晚难道是鬼迷心窍了吗,怎么可能写着写着,就把秦王当成了李渊!
还是那个上了年纪、当了皇帝以后的荒唐李渊!
原本持宠而娇的孩子顿时一秒变怂,他心虚地移目慢慢瞄向秦王,
“那个,其实,老人家是一种尊称...”
“是吗?”秦王淡声道,“劝寡人远离奸佞酒色也是一种尊称吗?还有,蒙寂又是谁?”
蒙毅心怀忐忑看向小太子,该不会,他说的奸佞真是自己吧?臣冤枉啊!
李世民闭了闭眼睛,反正是躲不过的,咬牙豁出去了,
“阿父你听孩儿解释!其实我那晚太困了,写信时恍惚做了一个梦,梦到阿父老年后,有个叫裴寂的奸诈无耻之徒,到处给你物色佳人美酒和丹药,蒙寂是孩儿笔误了...”
虽然这话细究之下处处是破绽,但也只有一个孩童做了这种荒谬梦的说辞,才能勉强掩盖信中那些关于大唐的痕迹吧。
“行了,不必再解释。”秦王冷嗤一声,薅了一把李世民的小脑袋,
“原来寡人在你的梦里,竟是个昏庸无德沉迷酒色丹药的老东西。”
什么乱七八糟的,还不如不解释呢!
李世民巴不得这事赶快过去,闻言忙伸手按捏父亲的手臂,一脸甜甜笑道,
“阿父,人们说梦境都是反的嘛...”
秦王轻轻握住他的小手,制止了孩子给自己按捏,轻斥道,
“自己一身的伤,还逞能做什么?对了,你近日字也不必再写了,好好给我待在殿中休养身子!”
李世民脸上的笑,倏地又消失了,
“什么?这点小小的皮外伤,至于连字也不能写吗?我不同意!”
他又不是花朵,真的没那么娇气啊!
秦王轻抚着孩子脸上的点点淤青,有些头疼吩咐宫人去取铜镜来。
他把铜镜置于李世民身前,叹息道,
“自己看看吧,连这张脸都伤成这样了,身上该有多疼,这还叫‘小小的皮外伤’么?你这孩子,也太不懂得顾惜自己了!”
李世民盯着镜中的自己,左看右看,不服气地擡头,
“孩儿脸上只有四五个小小的伤口,哪有那么严重啊?我不管,暂时不练骑射可以,但我必须要每天练字!”
这个提议,当然又被秦王无情拒绝了。
李世民正愤愤不平之时,突然一眼瞥见了案桌上的竹棍,顿时愤怒地大声控诉道,
“阿父,这些竹棍,难道就是你为孩儿回宫准备的惊喜吗?”
孩子数了数竹棍的数量,这下可真有些被伤到了,眼中很快泛起了泪光,
“孩儿不懂,你让蒙恬给我送东西过去,难道不是已经原谅我了吗,那你为何又准备了十二根竹棍?是想把孩儿一趟打死吗...”
无缘无故的,又十分巧合地出现这么多竹棍,除了用来打自己这不乖的孩子,还有什么其他可能吗?
见孩子如此振振有词,理直气壮,秦王简直快被气笑了。一个幼小孩童胆敢离家出走,跑去军营,难道还不该打吗?
可现在,偏偏孩子受了这么严重的伤,他一个做父亲的,哪舍得再打半下?
嗯,他不但舍不得疼在儿身,也舍不得疼在儿心——
要是世民知道,自己先前确实是想揍他一顿,这一身的伤,恐怕就会好得更慢了...
孩子“打死”二字一出口,秦王立刻捂住他的小嘴,怒斥道,
“我说过很多次,不许再提那个字!寡人在你心中,就是这般爱打孩子的父亲么?”
说着,他朝蒙毅淡淡抛去一个眼色。
蒙毅被迫背锅负重而行,忙上前劝道,
“太子您确实误会王上了!这些竹棍,是臣寻来另有用处的...”
李世民眼中包着一汪亮晶晶的泪花,用小手敲了敲紫檀案桌,反问道,
“蒙毅,你可看清楚了,这是我阿父的案桌,你怎会做出如此僭越之举?”
君王一衣一物,皆是离世人遥不可及的存在,蒙毅精通律法最重规矩,怎么可能把这些竹棍放到秦王的桌上?
秦王快速答道,
“寡人不过暂且替他保管一下。好了,不说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了。来,跟父王说说,你在路上都看到了哪些风景吧...”
然而李世民根本就不信,他又不傻,秦王像是那种热衷助人的君王吗?还帮蒙毅保管十二根竹棍,骗奶娃娃去吧!
伤心的孩童很生气,不管父亲怎么放软声音哄劝,也默默噙着泪水不再开口说话——
他的父亲,竟然准备了十二根竹棍来打他!如果不是他刚好被鹅啄了,这棍子现在已经打到身上了吧?
光是想想就让人心碎,秦王怎么可以这样对他!
...
孩子不肯理人,秦王自觉理亏,只得叹了口气,探手取了一叠奏章递给孩子,
“不是最喜欢看奏章吗?养伤这些日子,正殿这些奏章就让你随意看个够,可好?”
此事虽然不合礼制,但孩子顶着一身的伤都伤心成这样了,偶尔惯一惯孩子也无妨。
蒙毅张了张嘴,终究没有说出劝阻的话来。
自家小太子,跟世间所有太子都不一样,王上让他提前看看奏章练手,必定是有道理的。
这一回,李世民终于对秦王的话做出了反应,伸手取过一道奏章,自顾自认真看了起来。
又被孩童本能左右,是该看看国家大事转移注意力了。
秦王见孩子这般,总算放下心来,命蒙毅把王翦的书信拆开念给自己听。
当听到“燕国太子姬丹收买臣的副将樊於期,与赵怱颜聚二人合谋设局”时,他心中骤然一沉,
“你是说,姬丹也参与了此事?”
蒙毅停下来,再仔细看了看这段话,
“回王上,王翦将军确实说,燕国太子姬丹与赵人合谋...”
秦王腾出一只手来,蒙毅忙把信呈给君王。
李世民突然心中一动,擡眼朝父亲看去。
史书上说,秦王当年与姬丹同在邯郸为质,“其少时与丹欢”,可见二人曾是儿时好友。
而后来,燕王不知出于什么缘故,又把姬丹送来了秦国当质子,
但这时已经当上了秦王的嬴政,对他的态度却是“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1)
所以,自己也顺理成章以为,秦王与姬丹少时的情谊,早就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不见了。可秦王此刻的反应,分明是很在意姬丹的!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今的秦国虽然强大,却并没有真正灭掉任何一国,按尉缭定下的远交近攻战略,诸侯对秦的警惕心是极低的。
而燕国太子姬丹,竟然这么早,就开始收买樊於期给秦国使袢子了,可见此人绝非善类。
更别提,他还在史书上留下了“荆轲刺秦”的幕后主使大名,
如果秦王还对这样一个儿时好友怀有期待,有了期待就会有失望,有了失望就会有痛苦...
李世民不想看到秦王被一个不值得的人伤害,于是,等他看完信开始蹙眉思索时,立刻主动开口道,
“阿父,你认识姬丹吗?他这人可坏了!”
他一个孩童,怎会知道秦王和姬丹的幼年情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