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我也是有老师的人了寡人要重赏他
第21章
秦王告诉李世民,同意他拜荀子为师,并且已经为他备好了拜师礼。
正蹲在地上教扶苏用草叶编虫子的李世民,兴奋得一下就高高蹦了起来——
为拯救秦国命运迈出的第一步,终于成功了!
扶苏以为他在玩游戏,马上跟着起身高高往上一蹦,“啪叽”一声摔在了地上。
他立刻做出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嘤嘤嘤地委屈望向李世民。
秦王看得直摇头,抢先上前一把拎起他,往小屁股上拍了一巴掌,
“摔倒了爬起来就是,你一个大秦男儿假哭做什么?”
扶苏怒了,立刻停下假哭朝父亲噗起口水攻击,手脚乱踢乱拍个不停,
“俘俘坏坏,窝不稀饭泥啦!走走,泥走开开丫...”
秦王处理这事的技巧已经很娴熟了,立刻把他往前举了八尺远,再放回地上。
真拿这小子没办法!
讲道理又听不懂,一不高兴就冲他噗口水,一个个的,目无君父,放肆极了!
李世民就爱看秦王“一怒之下、只能怒了一下”的怒状,站在一旁指着他的衣襟温馨提醒,
“阿父,这里...日月纹的这里,有口水哦!”
秦王低头一看,玄金交错的衣襟处,果然有湿漉漉的一大滩口水痕迹,脸顿时更黑了。
这件不是常服,是他刚换来准备带孩子出门拜师的礼袍,穿脱极为繁复!
秦王怒气冲冲又去换衣裳了,顺手撤回了一座大山那么多的父爱。
他决定,必须要给扶苏也找个老师,不然,自己迟早要被他气死!
扶苏这会儿,才没空关心父亲的心情呢。
他一回到地上,就滚着小胖身子往地上一趴,继续做出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可怜巴巴地望着李世民,嘴里还嘤嘤地假哭着。
李世民终于看懂他想做什么了,立刻上前把他抱起来,还很配合地安慰着,
“阿兄摔痛了吗?”
扶苏立刻露出一秒得逞的笑容,急忙点点头,皱起小眉头指着自己的左脸,一脸正气地瞎编,
“窝好特特(痛)哦,要cheichei(吹)丫...”
李世民忍着笑,把扶苏“被摔痛”的左脸右脸、左手右手全呼呼了一遍,两人很快又嘻嘻哈哈闹作一团。
很快,秦王就命人来为他们换衣裳。
扶苏知道要出门,原本是很兴奋的,然而等他一听是去见老师的,立刻就挣脱宫人跑出了老远,怎么也不肯再回来换衣裳。
李世民只好跑过来劝他,
“我们是去见荀子的哦,他是很好很好的老师。”
扶苏假装很忙碌地摆着小手,
“窝不思思(不要老师),窝不写写(学学)!泥去去哦,窝不去去...”
太可怕了,竟然是去见老师!
李世民自从“神速学会认字”后,就央求秦王送了些书简给他看,有时,他还会拿着毛笔勾勾画画训练手腕力气。
扶苏见了自然有样学样,不是趁他不注意抱着本竹简倒拿着看,就是悄悄拿支毛笔到处乱戳乱画。
李世民一看他这么好学,索性就主动教他认起字来,连宫人都戏称二公子是小老师——
可这简直成了扶苏的噩梦,他再也不想去悄悄摸竹简和毛笔啦!
他只想每天跟阿弟一起跳高高,摘花花,喂兔兔,玩泥巴...他们小孩子,根本就不想认识那些张牙舞爪的字!
秦王回来听了此事也没勉强扶苏,命人把他送去交给芈夫人,就带着李世民出了咸阳宫。
...
荀子看着面前的秦王父子,一贯冷静的声音激动不已,
“秦王当真愿意,让老夫当世民的老师?”
虽然他一开始拒绝过李世民,但跟这小小孩童相处的时间越久,他就越被对方的各种品质深深吸引——
他不只非常聪明灵动、常有惊人的独特见解、常怀悲悯的善良心肠,整个人更仿若一颗光芒四射的小太阳,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迅速带来蓬勃的生机点亮四周。
这也是他在咸阳一住下来就不舍得离开的原因。
想到一回去,这辈子再也不会见到这小家伙了,他竟生出一种“老夫若能晚生数十年,定要第一时间抢他为弟子,以毕生所学滋其荣茂,养护这棵小树苗蓊郁生长”的无尽遗憾。
没想到,秦王竟然不嫌他已垂垂老矣,愿亲自登门为世民拜他为师!
在得到秦王肯定的答复后,荀子立刻高兴地收下了这名关门小弟子。
拜师仪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秦王早备齐了要用到的东西,待仪式结束时,李世民按礼制规规矩矩给荀子磕了三个响头,心中暗暗振奋不已。
从现在开始,他也是有老师的人了,他的计划终于踏出了第一步!
荀子拿起一支朱砂笔,在他眉心点了一个圆,语重心长道,
“自古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1)
你如今是一块待琢的璞玉,要想成为一块大放光彩的美玉,必须做到勤学苦读、精诚专一、持之以恒...,方能成就一番大业。”
李世民认真点头,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学生一定会牢记老师的教诲,认真勤学,文武兼修,成为大秦的美玉和明珠,成为老师和阿父的骄傲!”(2)
成为让秦国避开悲剧命运的改道人!
荀子欣慰抚须点头,
“好孩子,你年纪不大,却志存高远,孺子可教也!”
秦王含笑看着孩子,目光中有满满的骄傲和喜悦。
世民先前说要当秦王,他以为是孩子随口一提的戏言。
没想到,这孩子的志向,竟是成为守护大秦、滋养大秦的美玉和明珠!
这一刻,秦王认真生出了想立李世民为储君的念头。
虽然扶苏才是长子,虽然他以后还会有很多孩子,但早在李世民提出要驯养野兔给秦国开源时,秦王就无比清醒地知晓:
像世民这样早慧聪颖、胆大心细、洞察力绝佳、又一心牵挂朝堂的孩子,纵观古今,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他是上苍赐给秦国的社稷之礼,也是极合自己心意的继承人,只是,孩子如今还太小了些...
这时,李世民提来一只小灰野兔,乖巧递上送给荀子,
“这是学生为您准备的礼物,我养的母兔生了七只小兔,这是最大最壮的一只,还请老师收下。”
秦王当然备了拜师礼,但李世民也想表达一番自己的心意,总得先把哄荀子开心了,他才会甘愿留在咸阳久居嘛!
荀子立刻惊喜地接过兔笼,打量着里面龇着牙警惕看他的野兔,乐呵呵道,
“好!这小兔看起来野性未驯,生猛活泼,为师很喜欢你这礼物!”
李世民又取出一份宅契,双手呈给荀子,
“这是上回阿父赐给我的宅子,就在咸阳城中,不过只有三间,世民想把它也送给老师!请老师不要嫌弃,我以后一定会努力立功,挣一座更大的宅子送给老师!”
荀子一生仕途不顺,如今赋闲游历,手头也并不宽裕,刚才他坚决拒绝了秦王赠送的大宅,可是,在咸阳没个稳定的居所哪行呢?就把这个送给老师先住着吧。
荀子大吃一惊,立马就想推拒这宅契。
可是,他见刚收的小小学生正满眼忐忑而期待地看着自己,那些拒绝的话,顿时就说不出口了。
身为当世大儒,他面对过比这三间宅子更多更贵重的诱惑,都一一婉拒了。
可是这一回,他珍而重之地接过宅契,接过了这小孩童的一片真心,
“好,老师也努力活得更久一些,等着世民立功,挣一座更大的宅院来给我住!”
李世民咧出小牙齿朝他开心笑了起来。
秦王看着眼前师生情深的一幕,默默挪开了视线。
虽然此事孩子提前告诉过他了,但这毕竟是世民如今仅有的三间宅子,他怎么就不先问问自己这父亲需不需要呢?
哪怕,只是装模作样问一句也好,唉,一有老师就忘了父王!
荀子得知李世民还得了三百亩良田的赏赐,立刻眼睛一亮,指着蔺成问他,
“他父亲蔺仪当年离开赵国时,曾在路上救了一位老者,你猜那老者是谁?”
李世民瞪大眼睛看他,
“一个有用的线索都没有,我怎么猜得出来?”
荀子哈哈大笑,
“你的良田,不就是线索吗?”
秦王眸光一闪,立刻开口道,
“莫非,那老者是农家的人?”
农家兴起于楚国,却又在乱世中早早隐退。
他虽不喜农家的“君王与庶民同耕”学说,却很重视对方精通的农耕醯醢之道,还派人四处寻访过农家弟子,可惜无果。
荀子笑眯眯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