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珪不敢置信地看着画面中,刚才那般灼灼其华的女子,突然就变成了现在这个半老徐娘,t这..还是她吗?这样想时,他心头那把火已经唰地凉了下来,面色如常地回到座上。
漆黑的画面中,本就对父亲怨气冲天的拓跋绍,带着手下的武士和宦官,悄悄翻墙来到宫中拓跋珪的寝殿,宫中侍卫大喊,“有刺客...”
话音未落,拓跋绍已带着武士杀进来,拓跋珪猛然惊醒,大怒不已,喝道,“你这逆子,是想造反不成!”
说着,他习惯性地摸向腰间,突然面色大变,防身的弓箭腰刀全部不翼而飞了!他翻身下塌正想逃跑,被狞笑着的拓跋绍从身后一刀砍来,在拓跋珪倒地的那一刻,听到儿子得意的大笑声,“是啊老不死的,我今天就是要造你的反..”
【十六岁的拓跋绍杀了父亲后,还没来得及篡位,就被其他部落联合来趁乱打劫,搅得朝廷鸡飞狗跳,后来,深得人心的太子拓跋嗣,在朝中众人的接应下回京,赐死拓跋绍母子...在死在儿子屠刀下那一刻,属于拓跋珪的时代正式落下了帷幕,好的,我们现在开始盘点最后一位,他的下场也堪称令人唏嘘...】
画面外,看到自己悲惨死状的拓跋珪狂怒不已,用力一把掀翻案桌,“岂有此理!这胆大包天的畜生,竟敢弑杀君父!来人,给我...”
大臣们正要壮胆上前劝,拓跋珪突然愣住了,不对啊,我此生并未纳了那女子,又何来这个叫拓跋绍的孽子?
他想通这一层,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幸好有神迹预示,不然...吾命危矣!
看到这里的贺太后不怒反笑,转身就往回走,这下那混账,绝不会再惦记我那妹妹了,也不会再有后来那些破事了...
没有人知道,在这一世,贺氏和丈夫琴瑟和鸣,生了两个乖巧懂礼的孩子,那个让她陷入不幸的男人和厌恶的孩子,从未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秦始皇静静看着屏幕,为君者手握生杀大权,首先要做的就是约束自身,勿为一己之欲,贪图一时之乐,带来社稷之危。
画面一转,一位身穿绯红仙鹤官袍的男子,正沿着宫城白玉台阶缓缓而上,儒雅而肃穆。
朱棣眼睛一亮,继而想到这个榜单的涵义,眸色一暗——这是我大明官员...
万历皇帝朱翊钧惊呼道,“老师!这是老师!好精神啊!”
百官们悄悄看向首辅张居正,只见他面色如常,并未出现惊慌抑或愤怒,只是表情淡淡地看向天幕。
【他就是历经三朝的明朝内阁宰相张居正,有人说他是权臣,也有人说他是忠臣....而后世人说得最多的是:得国最正的明朝,还是有点子运气在身上的——国家生死存亡的土木堡之变时,有于谦挺身而出,为大明续上国运;内外矛盾极度尖锐、明帝国再次摇摇欲坠时,有张居正出来,为大明续上国运...】
朱翊钧自豪地看向自己最敬重的老师,这是朕的先生!他是如此卓越之人...然后他面色一变,等一下,先生为何上了这个榜单?
尚显青涩才十来岁出头的少年天子,难得神情阴郁地扫向一个个大臣,究竟是何人,敢害先生?
当他的目光与张居正交汇时,对方一如既往温和的笑意,让他稍稍安了心——神迹既然提前预示了,朕一定要好生保护先生,再不能让奸臣害了他!
收回目光,张居正心无波澜看着天幕,他的心里一片明晃晃——若无意外,普天之下能让我上这个榜单之人,想必只有皇上...
【明朝中叶以来,嘉靖皇帝一心修道炼丹,二十多年不上朝;隆庆皇帝软弱无能,贪欢好色,遇事连个决断都拿不出...内阁党争更是连绵不断,严嵩前脚刚斗垮夏言,后脚就被徐阶斗倒台,徐阶还没过几年安生日子,高拱又来了...】
朱元璋一口老血憋在心口,破口大骂道,“嘉靖和隆庆那俩乌龟王八蛋!炼丹,怎么不拿刀抹了脖子直接升仙,啊?贪图美色,皇位都没了,哪个美人还愿跟你一个草包过?蠢!这些王八蛋不会是朱祁镇那头猪的后代吧...”
大臣们闻言,欲言又止地悄悄擡头看了看他,见皇上气得脖子青筋都起来了,急忙重新低下头,这种时候装不存在是最明智的,皇上如今虽然给我们涨了薪水,但...他一生气就爱砍人的爱好大概还没变...
朱标叹了口气,走上前附耳过去,“爹,朱祁镇也是您的孙辈,您再气,也不能连自己一块骂啊!”
气咻咻的朱元璋顿时眼睛一酸,“好竹出歹笋呐,我的儿孙不如我爹的儿子争气!”
燕王朱棣擡手挠了挠脑袋,迷惑道,“爹,我祖父的儿子不就是你吗你咋喜欢变着法的夸自己...”
话音未落,朱元璋又拎着棍子快成一道残影跑过来,“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不但我爹的儿子比你爹的儿子争气,而且,老子的儿子比你的儿子争气...”
朱标急忙跟着他爹跑过去,一场鸡飞狗跳的追逐战再次展开。
【这时的明朝面临宦官专权、内阁党争、土地兼并严重等一系列朝政问题,吏治腐败,财政拮据,内部阶级斗争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南边倭寇肆虐,北边蒙古逞威,明帝国的统治,走到了崩溃的边缘...隆庆六年五月,病榻上的隆庆帝把幼子托付给顾命大臣、内阁首辅张居正后,安详地闭上了眼,他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张居正从这时开始了他长达十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政治生涯,雷厉风行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方面面实行改革政策...】
朱元璋扔下棍子喃喃道,“朱棣,你小子的儿孙运气不错啊,我大明,运气不错啊...”
【他在政治方面,澄清吏治,裁减冗员,为中央缩减大量行政开支,并且推行考成法,要求吏部对官员的考核必须名副其实;在军事方面,他任用戚继光等将领,操练新兵,提高明君战斗力,加强北方边防安全,积极与蒙古人茶马互市,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在经济方面,他命人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改革税赋制度,任用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河和淮河,修筑便民水利设施,减少水患带来的损失,后来,他还退出‘一条鞭法’,税赋由以银钱代替实物,不但让朝廷税赋混乱制度得以改善,还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刘邦指着画中人对萧何道,“此人确实是个做实事的,才能半点不输给你啊!”
萧何心中一抖,很怕这是刘邦在试探自己,忙躬身道,“陛下谬赞了,臣何等何能,不敢跟这位张相相提并论!”
刘邦哈哈笑了两声,没再说话。
明朝末年的皇宫中,自从知道自己最后会吊死在煤山的崇祯,这一年来拼命模仿张居正搞改革,借着神迹的庄严来狐假虎威,倒真从京城大户手中弄到了不少银子,此时,他看着画面上忙得连轴转的张居正,泪水悄悄掉了下来,暗想,若张江陵能生在我的时代,该有多好啊!
【自古以来,变法这条路就不好走,而张居正却成功了,这是为何?因为年幼的君主信任他依赖他,因为后宫太后信任他,因为他拉拢了宦官群体的支持,有人诟病他的某些手段不磊落,但他作为一个身处泥潭的政治家,深知,某种意义上的同流合污才能被接纳,想保持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清高,就意味着寸步难行...张居正并不在乎骂名,也不在乎使用什么手段,他只想尽快实现目标:富国、富民、强兵...】
【那时的明朝,由于朱元璋当年订下的藩王世袭分封制度,导致皇亲贵族手握大量土地,在封地成为土皇帝,胡作非为倾轧百姓,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同时,这些掌握最多财富的藩王,与当地官员、豪门狼狈为奸,虚报税收,导致‘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张居正要改革经济,就必然要触犯这些人的利益;同时,他要改革吏治,也会得罪所有的朝廷官员...】(4)
【他淡然面对着百官和藩王们的怒火,忍受着‘奸臣弄权’的骂名,一步步沿着匡扶祭祀的目标,把人生最后的十年,殚精竭虑全部奉献给了大明朝廷和百姓...十年时间,他让国库重新充盈起来,让有心做实事的官员得到重用,让老百姓重新看到活下去的希望...他凭一t己之力,为大明王朝续了近70年寿命,后世人常说,他是华夏古代改革家里,唯一一个为百姓变法的官员...甚至后来清兵入关,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前,都在哭着念叨,如果张居正还在,大明绝不至于沦落到那个地步....万历十年六月,操劳半生病逝的张居正没有想到,在自己死后,一场密集针对他的疾风骤雨即将来临,来自他效忠之人的背刺,也即将扑面而来..】(5)
朱棣心里一咯噔,万历,定是万历那混蛋要搞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