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白起长平之战的战果,被秦昭襄王急于求成的邯郸之战败光了大半:列国联军乘胜追击,展开收复失地之战,赵国收复武安、太原,韩国收复汝南大片地区,魏国攻占陶、卫六百里之地...韩赵魏三家再次获得壮大的时机,而一生专注于研究战争、谋划战争、赢得战争、无心拉帮结派的白起,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用超前的军事眼光预判出这场战争的必败,怀着反思和愧疚拒绝参战,最后又因‘善谋国而不善全身’而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并不喜杀戮、不杀功臣也不杀六国旧民的秦始皇,看着画面若有所思,“武安君,杀降自古为不详之兆啊...”
【又巧合的是,战国时期另一位武安君的下场,与武安君白起如出一辙,他就是被称为赵国战神的李牧...】
正在边疆带着将士们宰羊庆祝的李牧,迷惘放下了手中的刀——我,也会落得白起一样的下场?
将士们急忙围过来安慰他,“李将军,别怕,咱们一辈子守在这雁门关,打匈奴,别回去跟秦军交手....”
李牧苦笑一声,很快调整好心情,将士受命于君王,如何能随心所欲一辈子守雁门?
不过,就算如仙人所言,秦国最后注定会胜出,我李牧身为赵国之人,无论如何也该上战场与秦军血战,死有何惧?
【李牧多年驻守雁门关,一开始,他整天带着将士们吃吃喝喝、练习骑射,任凭匈奴怎么打,他都不准士兵捕杀匈奴人,这下不但匈奴人以为他是好捏的包子,连士兵和朝廷都大为不满,赵王一怒之下把他撤回来,换了人去驻守雁门,哪知一看,换去的将领虽然领兵出站了,但损失比李牧这不肯出战的还大,只好重新调李牧回去,允许他吊儿郎当吃吃喝喝...】(5)
画面中,好吃好喝于心不安的士兵们,纷纷请愿,“李将军,请让我们去打匈奴吧!我们一定把那些欺我中原人的狗东西打得满地找牙!”
“是啊,李将军,让我们出战吧!我们参军几年,天天跟着你吃香喝辣的,再混下去对不起国家啊....”
“是啊将军....”
李牧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哦?你们确定真的要打?打得过那些骑马的蛮子?”
士兵们齐声高呼,“要打!我们一定要打败他们!我们不怕死!不怕死!”
李牧这才放下手上的羊腿,朗声道,“这还差不多!男人就要拿出不怕死的气概来!好,先准备准备再打!”
【这一回,擅长摆奇阵的李牧,带着人数并不多、士气却空前高涨的赵军,破东胡,降林胡,以伏击战歼灭匈奴10万大军,迅速成为匈奴人闻之色变的噩梦....此后数十年间,匈奴人再不敢靠近赵国边城....】
赵武灵王大喜,我赵国有此悍将,大幸!
可接下来转念一想,他的脸色更加阴沉起来,有此大将也打不过秦国,为何?他究竟是死于秦军手中,还是死于寡人儿孙手中?
【但是,这时赵王赵迁是个昏庸无能的君主,而他最大的对手——秦王嬴政,却是一代雄才伟略、影响华夏走向的千古英主,这样的狭路相逢,早就注定了赵国最终的结局...】
【在嬴政24岁那年,秦军越国太行山大举攻打赵国,三年之中连连取胜,赵王急忙调李牧回都城驰援....】
刘彻鄙视地吐槽道,“就那宠幸奸贼的昏君,也想打赢秦始皇?做梦吧!”
卫青点点头,“是啊,李牧所率的北部边军,乃是维系一国安宁之底牌,以边军取代卫军,就如同取粮种熬粥,自绝生路...”
赵武灵王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不是说我赵国那时还有廉颇吗?廉颇莫非也战死了?
【说来令人唏嘘,赵国与秦国虽然是同宗亲戚,但比起秦国数代子承父志的团结,赵国走向了一个奇葩的极端——举国上下,没几个人遵守游戏t规则,私斗倾轧不断,从赵国建国到灭亡,一共有十二代君主,其中十一代都在搞权力争斗,好不容易出了个赵武灵王,他的英明却只延续了儿子这一代...连大将廉颇都被赵王逼得投奔魏国,最后又投奔楚国,郁郁而终...现在要用人了,赵王找了一圈,咦,只有李牧能用了...】
李牧面色倏地凝重起来,廉颇将军竟遭遇如此下场,那我...大概不是死在秦人手上的...
秦始皇暗道,赵国反复折腾,大起大落之下基业难以积累,我大秦早年虽有昏君,但自献公起,嬴氏世代子孙以复穆公霸业为已任,六世终成大业...
【李牧回朝担任大将军,确实也没让赵王失望,他的到来,让秦军被迫停下了扩张的步伐,第一次,他败秦军于宜安,第二次,他败秦军于番吾,被封为武安君....但是,在边关顺风顺水多年李牧怎么也想不到,进入赵国的核心权力圈子,就意味要经历赵国传统内斗的洗礼,这一回,他真正的敌人不是身前的秦军,而是背后的自己人...】
【三年后,已经灭了韩国的嬴政命王翦带军,对赵国发起最后的决战,这一回,王翦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军备,并不打算速战速决,而是要打持久战——对远道而来的秦军而言,持久战明显会带来更大的后勤压力,为什么秦国会做出这个决定呢?因为,这时的秦王嬴政身边有李斯、顿弱等谋臣,他们知道,只需要给赵国留下足够多的时间,再稍稍挑拨一下,喜欢内斗的他们,又会乖乖上钩....】
喜欢研究反游击战、热爱自由、不喜尔虞我诈的李牧,麻木地看着画面上乌泱泱出发的秦军,他有一种预感,这一回,那个自己会迎来死亡...
【秦王暗中派人送出黄金七千斤,贿赂赵王迁的宠臣郭开,历史一次次说明,在国家危亡之时选择大义之人,永远是那些刚正不阿的直臣,而郭开这种以奸佞得宠的小人,任何时候都不会在意国家安危...他毫不犹豫向赵王打小报告,诬陷李牧和另一位重要守将司马尚想造反,他们先前打胜仗是故意迷惑君王的...而赵迁真不愧是亡国之君,他信了,还马上派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去取代李牧...】(6)
画面中,李牧怒吼道,“造什么反,啊,我造什么反?老子要造反,早就联合匈奴人打到邯郸来了,还等到今天?两军交战之际,赵国面临强敌之际,你们竟置国家安危不顾,要让那种三流水平的人来跟王翦打?滚!要除我的兵权也可以,等这场仗打完再说!”
画面中,宫城里的郭开善解人意地劝道,“君上啊,您看看李牧这说的是什么话?他竟然后悔没联合匈奴攻打邯郸,简直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啊....”
画面中,赵王赵迁咬牙切齿道,“好你的李牧!这是想等打完了仗,就去勾结匈奴人造反是吧?来人!给我把李牧抓回来,立刻斩首!”(7)
【明知腐烂的赵国必会亡在秦国手中、却依然忠心护国的李牧,死在了奸臣和昏君手中,没了李牧这个强大的拦路虎,秦国势如破竹击败赵军,赵国亡...】
画面外,赵武灵王只觉得心头一阵钝痛渐渐蔓延开来,痛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在两个儿子哭哭啼啼的呼喊声中,慢慢失去了意识,那一刻,他多么希望自己的后代,是嬴政那个冷静睿智的年轻人....
雁门关中,吹着冷风的李牧呆呆站在原地,他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决定两国一生一死之际,君上竟然要杀了自己这主将?他好恨,他不甘心!
将士们急忙围过来拉住他的衣袖,“李将军,您干脆逃了吧!反正廉颇将军都能逃,我们不想看着您回去送死啊!”
李牧慢慢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跟往常一样的笑容,“嗐,我这辈子是逃不了的了....我生是赵国人,死是赵国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