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第八十七章所谓父子
管仲忙让人端水上前喂齐桓公,面色凝重道,“君上,如此说来,是臣错了!当日君上以贪玩好色于霸业有无大碍问我,我以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错了,我们都错了....”
耿直的鲍叔牙看了看管仲,又看了看齐桓公,一跺脚道,“既如此,君上若想成霸业,守霸业,就都改了罢!”
齐桓公想着画面中自己悲惨的下场,怔怔道,“是要改了,这般看来,儿子多了也无甚大用....”
这时,孟棠的声音再次响起,
【跟齐襄公比起来,齐桓公算得上是一位尊重人才、不卸磨杀驴的君主,可惜,他最后的结局堪称悲惨无比,而造成这个原因的人,偏偏就是他自己...好的,关于齐桓公的故事我们就说到这里了...其实,以一代中原霸主之身,惨死于亲子争权夺利之手的君王,又何止齐桓公一人?
赵武灵王想到神画最开始出现时,提到过一句自己的悲惨下场,骨节泛白的拳头忍不住渐渐握紧起来,本王也能在这个榜单排上号了吧?很好,今天又能揍儿子了!
秦始皇迅速想了一遍,在心中感叹道,想必此时盘点这位,是那位天纵英才的赵武灵王吧...
【巧合的是,这一位君主跟李隆基的谥号也有异曲同工之感——他就是赵武灵王赵雍,按周礼谥法,军功宏大曰武,诡秘神异曰灵,他这一生,成于武,败于灵....】
大臣们突然有点瑟瑟发抖了,一年多前君上听闻自己的死讯,当即把公子何抽得鼻青脸肿,这一回,宫里恐怕又要迎来一顿腥风血雨....
【说起赵国的由来,不得不提三家分晋之事....当年,晋献公为彻底解决公子夺权问题,索性大肆诛杀晋国血亲公族,联合楚国大灭与晋国同宗的姬姓诸国,甚至把自己的亲儿子、齐桓公的亲外孙申生也杀了,接着,他还想杀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这才有晋文公姬重耳在外流亡19年的故事....】
【但作为一个脑子灵活的政治家,晋献公这么做倒也是有利可图的,于公来说,在各国皆任用公族之人管理朝政的时代,晋国一通折腾下来再无公族可用,干脆广开招贤纳士的大门,在来自四面八方的卿大夫建议下,抛弃周礼束缚的晋国开始大杀四方,灭掉周边数个小国,将河内河西之地尽收囊中,一时实力大增....于私而言,他也为最宠爱的姬妾骊姬生的幼子奚齐,扫清了即位后的一切拦路虎...】(1)
刘彻对这种八卦还蛮有兴趣的,当即兴致勃勃道,“什么遵守周礼大义的时代,分明是一帮不讲理的野人。你们还记得吗,那晋献公在亲爹的病榻前与庶母齐姜偷情,生下一儿一女,即位后立刻封这儿子申生为继承人,宝贝着呢...后来,他攻打骊戎又抢来骊姬那对姐妹花,为了扶持骊姬的儿子上位,毫不犹豫杀了当初最喜爱的太子申生....可见男人的承诺就是骗人的鬼,绝不能信!”
大臣们:....陛下,醒醒!您说的是您自己吗?
【后来,逃亡回国t继位的晋惠公夷吾,为巩固权力拉拢卿大夫,拱手把大量属于公族的土地送给了他们..接着,晋文公重回晋国掌权后,为平衡国内卿大夫和心腹重臣们的权力,开启六卿制,军政合一,卿大夫们手中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其实,这种摒弃任人唯亲、启用异姓贤能大臣掌权的制度,本质上算是一种进步,但它缺乏监督考核淘汰机制,而且,卿大夫们手上的权力实在太集中了...这种情况下,在威望高能力强的明君时代,一般出不了什么大乱子,但普天之下,哪个君主敢保证自家世代出明君呢?后来,卿大夫家族被陆续灭掉,看起来似乎是好事,但实际上那些留下来的少数卿大夫家族,实力已经膨胀到非常强大的地步...】
【终于,在得到周天子承认的诸侯之位后,灭掉其他卿大夫家族的韩赵魏三家,直接废除晋静公,将晋国土地一分为三,晋国灭,韩赵魏三国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赵国的建立人,就是那个‘赵氏孤儿’赵武的后代....】(2)
晋文公的眉头紧紧皱出一个‘川’字,寡人流亡大半辈子,刚回来当了国君,仙人就预示我晋国要亡,还是被臣子瓜分的?
狐偃心头一动,急忙上前表忠心,“君上,老臣对您一片赤胆忠心....”
其余追随他一路颠簸的大臣,也忙着纷纷捶胸顿足表忠心...
晋文公扶着狐偃的手,有意无意瞟了一眼赵衰,意有所指道,“舅父何必如此?照仙人的说法,狐氏一族最后都被赶出晋国了,何来不忠之说”
赵衰心里一咯噔,该来的还是来了,唉....迅速再次跪下,声音悲切道,“君上,臣教子无方,儿孙不孝,求君上处罚!”
【赵国一开始并不强大,甚至算得上分晋的三国中最弱的,当时,魏文侯变法,依靠强大的经济和魏武卒率先崛起,四处攻打秦、楚、齐、赵,获得大片土地,接着,秦国也在商鞅变法后一跃而起,在时代的狂风暴雨中,赵敬侯、赵成侯一次次铩羽而归,艰难保全着家业,赵肃侯在大国的夹缝中,屡屡参战夺取部分被占领的土地,暗暗忧心赵国会沦为微不足道的弱国,迎来被列国吞并的命运,当此之时,赵国横空出世一位智勇双全的军事天才:赵雍。可以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其他霸主的成就离不开贤臣的辅佐,只有赵雍是唯一一位、凭借其与生俱来的政治军事天赋,主动带领国家走向巅峰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