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我给秦始皇开直播答题 > 第84章 第八十四章 一种尴尬的死法

第84章 第八十四章 一种尴尬的死法(1 / 2)

第84章第八十四章一种尴尬的死法

随着她的话音悠悠落下,这么久以来,一直躲在角落,在默默吃瓜看戏、暗暗配合神迹的晋景公,呆呆地愣住了,寡人...寡人怎么会上这么个倒霉的榜单?令人唏嘘?结局悲惨?难道是赵氏一族又要弑君?哼!

想到赵氏族人这些年愈发嚣张膨胀的气焰,想到愈发式微的君权,他的眼眸逐渐变得寒光四溢....

【首先呢,主播要辟谣‘赵氏孤儿’这个胡编乱造的传说....其实,这个离真相十万八千里远的故事,最早出现于太史公编著的《史记》中,但是他所成书的西汉时期,离春秋时代隔着遥远的四五百年....还有,这个故事跟我们先前讲到的貍猫换太子一样,到了通俗戏曲行业极度发达的元朝时期,戏曲家们把这些故事进一步改编得绘声绘色,仿佛让人身临其境,很快传播得家喻户晓,让许多民众深信不疑,以为这些都是真实的历史....实际上,事情的真相我们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编著的《春秋》、《左传》等史书中窥见端倪,比如赵氏孤儿这事,还要从晋国实行的六卿制度开始....】(1)

【当年,流亡在外的晋文公姬重耳回国后,国内形势并不安稳,与死去的晋惠公姬夷吾、利益一体的世家豪族,甚至发起了叛乱,为缓和局势,平衡追随自己流亡的忠臣和国内公族势力、尽快稳固手中的君位,晋文公决定放弃模仿楚国、只设一位令尹和一位司马掌管国政的制度,选择模仿宋国的六卿制度——他宣布,将晋国t军队扩充为三军,任命异姓六卿担任三军统帅....】

另一个时空,刚刚回到晋国没多久的晋文公,登时眼睛一亮,这个办法好!既能拉拢公族,又能报答那些追随我的老伙计....

他兴冲冲地决定,寡人要马上在晋国推行这个改革,等晋国局势一安稳,寡人离成就霸业的道路又近了一步……

【是的,虽然很不可思议,但六卿手上确实是有兵权的,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雏形版本....当然,晋文公为了平衡和制约他们的权力,坐在六卿之位的,并不仅仅只有六个大臣,而是由他的心腹、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十一个世族组成,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

刘彻暗暗嗤笑一声,共治天下?又要给对方兵权,又要给对方干预朝中大事的权力,怪不得晋国最后要被他们瓜分而空,目光短浅,愚不可及!

【当然,晋文公并不傻,这个制度在刚开始,确实极大的团结了人心,鼓舞了新班子的士气,为晋国迅速称霸中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后来,那些对晋国忠心耿耿的第一代六卿去世后,他们的后代渐渐变得不安分起来,这些世家开始把君主变成自己手中的傀儡....而引发赵氏孤儿这个故事的主角赵盾,位居中军元帅,历经三朝而不倒,权倾朝野,在位期间让晋国与秦国交恶,驱逐同样位列六卿的狐氏家族,诛杀五将,使赵氏家族在晋国朝野一家独大,甚至留下‘弑君’的污点....】(2)

晋文公听到这里,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心情,嗖一下就冷静下来了,他疑惑看向19年来为自己鞍前马后的赵衰,“赵盾...为何要驱逐寡人舅父一族?弑君,君者又是何人?”

赵衰一颗心七上八下,匆忙行了个大礼,“君上请听我解释,我对您一片忠心,绝无二心,犬子定然也是如此....其间,必定有什么误会....”

最得晋文公信任的狐偃却不这么认为,他长叹一声,凄然道,“神灵所言,岂会故弄玄虚?没想到,我追随君上在外这19年间,没死在敌国的手上,我的儿孙却要被昔日的同伴逐出家国,惶惶如丧家之犬!”

晋文公急忙走下殿阶,“舅父快快勿要悲伤!且不说这这些年您对寡人的忠心耿耿,就说此番归国后,若不是舅父建议寡人、前往周王室勤王,解姬带叛乱之围,使我晋国在得到大量封地的同时,还大大提升了信义之名声,这一切都是舅父的功劳啊....”

大家闻弦知雅意,自然听出了言外之意——狐氏既是君上的母族,又有如此丰功伟绩,岂能沦落到被驱逐的地步....再说,若真要按那个六卿制度轮流执掌权力,他们也绝不容许赵氏一家独大!

赵衰心中愈发忐忑,天地良心,他对君上若有异心,早就把他出卖给敌国了....不行,赵盾那小子日后若果真会胡作非为,这个嫡长子之位不能给他!

【在春秋时期史料中的‘赵氏孤儿’一事,其实是一个夹杂着伦理、利益和权势的斗争....赵盾死后,没有把宗主之位传给嫡长子赵朔,而是传给了他的异母弟弟赵括,几年后赵朔也去世了,他的妻子、晋景公的姐姐赵庄姬,与赵朔的叔叔、赵括的同母兄弟赵婴齐私通,此事被赵括发现后,立刻把赵婴齐流放到齐地,使之客死异乡....】(3)

【接着,赵庄姬愤然向弟弟晋景公、揭发赵括和另一个弟弟赵同准备谋反之事,当然,仅凭她的一面之词,根本无法动摇赵氏在朝堂的地位....偏偏这时,另外的六卿家族栾氏和郤氏站出来为赵庄姬作证,坐实了赵氏谋反的罪名,晋景公下令出兵诛杀赵括、赵同,曾经呼风唤雨的赵氏一族顷刻迎来灭顶之灾,只留下与赵庄姬一同生活在宫中的赵武....】(4)

这下,晋国大夫们看赵衰的目光又变得复杂和同情起来,他生了一个不省心的儿子就算了,还生了第二个不省心的儿子、和得到一个不省心的孙媳,赵氏实惨....

赵衰这一刻,突然想回去把长子掐死。

【而引发这次事件的赵庄姬之子赵武,就是‘赵氏孤儿’这个故事里的孤儿,事实上,晋景公不但没派人追杀他,还让他一直住在宫中,甚至两三年后,还把赵氏一族的土地爵位赐还给了他....】

【让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这个事件吧,与其说是一个冤案,不如说是一个各方拉锯、勾心斗角的权力之争——首先,赵盾临终前不按传统出牌,把宗主之位传给亲儿子赵朔,而要传给异母弟弟,明显是在防备晋国王室,因为赵朔唯一的儿子是赵武,而赵武的母亲是晋景公的亲姐姐,偏偏这个君主还不安分,总想从赵家手中夺回权力....】

【其次,与其说赵庄姬是因为失去赵婴齐而陷入疯狂,不如说是一个绝望的女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从名正言顺的家族大宗继承人,变成了旁支小宗后,步步惊心的力挽狂澜....她为什么会选择赵婴齐呢?因为他是新任宗主的亲弟弟,在族中很有权势,毕竟,赵婴齐被赵括流放去齐地前,可是说了一句‘有我在,可保赵氏无虞,若我死了,栾书一定会肆无忌惮打击赵氏’,可见其实力....而且,从前因为行军打仗的分歧,他还跟两个兄长闹了矛盾,彼此关系并不亲近,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利用对象,是她眼下逆风翻盘的唯一希望...】

秦始皇淡淡看着画面,当年读史读到晋国下宫之难,自己便揣测,此事皆因那位赵朔妻子三言两语而起,此人在最合适的时机,做了最冒险也最正确的决定,绝非等闲之辈....

【后来事情败露,赵婴齐死了,她也身败名裂了,赵武这辈子大概再也没有机会当上赵氏继承人,为母则刚的赵庄姬并没轻言放弃,她精准拿捏各方势力的心态——晋景公想除去赵氏夺回君权、其他被赵氏一族压制的世家想重掌权柄,于是,她选择了破釜沉舟赌一把....最后,她虽然失去了并不善待她的赵氏一族,可她为儿子博到了一个光明灿烂的前途啊!这明明是一个有勇有谋的母亲,为孩子争夺到该得利益的励志故事,为什么后人非要把她们母子改编得惨兮兮的呢?】

听完这个解读,各朝各代的大臣们惊呆了,他们多数人读史书看到这段时,一直以为那个赵庄姬、是为情郎之死才报复赵家的....

看来,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女人啊!

晋景公含笑看了几眼面色惨白的赵盾,体贴提醒道,“赵盾,寡人担心阿姐再在赵氏住下去,会有什么不可预料的危险,今日起,就让她带着武儿来宫中住吧。”

这可是帮了我大忙的好姐姐呢,我得好好保护她....正在他美滋滋之际,听见了接下来的天音,

【好的,赵氏孤儿的事情讲完了,虽然在后世人眼中,晋景公除了背锅侠和那件事,好像没什么别的存在感,其实他在位十九年间,堪称战争狂魔,光是跟齐楚这种大国就打了八场大仗,其中晋国胜了七场,其他胜仗更是不胜枚举....同时在内政上,他大削六卿三军之权,巩固君主权威,称他是一代春秋雄主也不为过....不过,这么一个强硬的男人,他最后的下场实在称不上光彩....】(4)

晋景公的脸色唰一下就白了,那件事是哪件事?我死得很不光彩?难道,我是死在床榻之上,那个啥了?不!今日起,我要远离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