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867章 高宗明皇帝中

第867章 高宗明皇帝中(1 / 2)

二月壬寅日,魏国下诏书说:“君臣之间,除非是战争时期,都要守满三年的丧期。”

丙午日,魏国又下诏:“京城地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晚春的时候到京城来,朝廷要为他们举行养老的礼仪。”三月丙寅日,在华林园宴请大臣们,以及国老和普通老人。还下诏说:“国老,年纪在七十岁以上的,暂封中散大夫、郡守;六十岁以上的,暂封给事中、县令。普通老人,就只暂封郡、县的虚职,每人都赐给鸠杖和衣裳。”

丁丑日,魏国下诏:“各个州的中正官,要推举当地有声望的乡民,年纪在五十岁以上,一直安贫守道的,任命他们当县令、县长。”

壬午日,下诏说:“皇帝乘坐的车驾上,凡是有金银装饰的,都要去掉。”

咱们皇上一心崇尚节俭。太官曾经进献裹蒸(一种食品),皇上说:“我一顿吃不完这个,把它分成四份,剩下的留着晚上吃。”还有一次用皂荚,皇上把剩下的皂荚水递给身边的人说:“这个还能再用。”太官在正月初一给皇上祝寿,用了银酒枪,皇上就想把它砸了;王晏等人都夸赞皇上品德高尚,卫尉萧颖胄却说:“朝廷的盛大礼仪,没有比得上正月初一的。这个器具既然是旧物,不算奢侈。”皇上听了不太高兴。后来参加宫廷宴会,席上摆满了银器。萧颖胄说:“陛下之前想砸酒枪,恐怕现在应该把这种想法用在这些银器上。”皇上听了很惭愧。

皇上喜欢亲自处理各种琐碎事务,管得也很细,于是郡县以及六署、九府的日常工作,都得向皇上汇报,等皇上下诏指示才能决定怎么做。那些有功劳的文武大臣,都不由吏部选拔任用,皇上身边亲近的人凭借权势,相互勾结举荐,导致皇上处理的事务过于繁杂琐碎。南康王侍郎颍川人钟嵘上书说:“古代的时候,贤明的君主根据才能来安排政务,衡量能力授予官职,三公坐着讨论治国的道理,九卿负责具体执行事务,天子只要恭恭敬敬地坐在朝堂上就好了。”奏章呈上去后,皇上很不高兴,对太中大夫顾暠说:“钟嵘是什么人,居然想管我的政务!你认识他吗?”顾暠回答说:“钟嵘虽然职位低、名气小,但他说的话或许有可取之处。而且这些繁琐的事务,本来各有负责的部门;现在皇上全部亲自处理,这就导致皇上越来越劳累,而大臣们越来越清闲,这就是所谓的‘代替厨师宰割,代替工匠砍削’啊。”皇上没接这话茬,转而说起别的事。

夏天,四月甲辰日,魏国广州刺史薛法护前来投降。

魏国攻打司州,栎城的守将魏僧珉抵抗并打败了魏军。

五月丙戌日,魏国在河阴修建祭祀土地的方泽。又下诏,汉、魏、晋各位皇帝的陵墓,百步之内禁止砍柴。丁亥日,魏主在方泽举行祭祀仪式。

秋天,七月,魏国废掉皇后冯氏。当初,文明太后想让自己家族显贵,挑选冯熙的两个女儿进宫,其中一个早早去世,另一个得到魏主的宠幸,没过多久,生病了,就回家当了尼姑。太后去世后,皇帝立冯熙的小女儿为皇后。后来她姐姐病好了,皇帝想念她,又把她接回宫中,封为左昭仪;皇后的宠爱就渐渐少了。昭仪觉得自己年纪大,又是先入宫的,就不遵守妾室的礼仪。皇后心里又羞愧又怨恨,昭仪趁机说坏话,皇后就被废掉了。皇后向来品德操守很好,就去瑶光寺做了修行的尼姑。

魏主因为长时间干旱,从癸未日开始不吃饭,一直到乙酉日,大臣们都到中书省请求面见皇上。皇上在崇虎楼,派舍人推辞不见,还问大臣们来的原因。豫州刺史王肃回答说:“现在京城周边都已经下了充足的雨,只有京城雨稍微少点。老百姓一顿饭都没少吃,可陛下却已经三天没吃饭了,臣下们心里又害怕又不安。”皇上让舍人回应说:“我都好几天没吃饭了,上天还是没什么反应。最近不管朝廷内外,贵贱之人,都说京城周边有雨,我怀疑他们是想安慰我,不一定是真的。我正打算派人去查看,如果真像他们说的,我就马上吃饭;要是不是这样,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就用自己的身体来为百姓承担罪过吧!”当天晚上,就下了大雨。

魏国太子元恂不喜欢学习,身体向来肥胖,受不了河南的炎热天气,常常想着回北方。魏主赐给他汉族的衣服帽子,他却经常偷偷穿胡服。中庶子辽东人高道悦多次恳切地劝谏他,元恂很讨厌他。八月戊戌日,皇帝去嵩高,元恂和身边的人密谋,召集负责牧马的轻骑兵想逃回平城,还在宫中亲手杀了高道悦。领军元俨严守宫门进行阻拦,到了晚上局势才稳定下来。第二天一早,尚书陆琇快马跑去把这件事报告给皇帝,皇帝非常震惊,暂时隐瞒了这件事,仍然到汴口后才返回。

甲寅日,皇帝回宫,召见元恂,数落他的罪行,还亲自和咸阳王元禧等人轮流打了他一百多板子,把他拖出去,囚禁在城西;过了一个多月他才能起身。

丁巳日,魏国相州刺史南安惠王元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