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819章 太宗明皇帝下

第819章 太宗明皇帝下(1 / 2)

北魏显祖从小就聪明过人,性格刚毅,做事果断,而且喜欢黄帝、老子的学说以及佛教。他常常召集朝中大臣和僧人一起谈论玄理,很轻视富贵,一直有超脱尘世的想法。他觉得叔父中都大官京兆王子推沉稳文雅、仁爱宽厚,一直很有声望,就想把皇位禅让给他。当时太尉源贺正统领各路军队驻扎在漠南,显祖就派人骑快马把他召回来。源贺回来后,显祖召集公卿大臣们一起商议,大家都不敢先开口说话。任城王拓跋云是子推的弟弟,他回答说:“陛下正让天下走向太平,统治四海,怎么能对上违背宗庙的传承,对下抛弃天下百姓呢。况且父子相传皇位,已经由来已久了。陛下要是一定想放弃尘世事务,那么皇太子就应该继承正统。这天下,是祖宗传下来的天下。陛下要是把皇位传给旁支,恐怕不符合先圣的心意,还可能引发奸人作乱的心思,这可是祸福的根源,不能不令人害怕呀。”源贺也说:“陛下如今想把皇位禅让给皇叔,我担心这样会打乱宗庙的昭穆顺序,后世肯定会有违背祭祀规矩的指责。希望陛下深思任城王的话。”东阳公拓跋丕等人说:“皇太子虽然很早就彰显出圣德,但年纪实在太小。陛下正年轻,才开始处理各种政务,怎么能只想着独善其身,而不把天下大事放在心上呢,那宗庙该怎么办!百姓又该怎么办!”尚书陆馛说:“陛下要是舍弃皇太子,另立其他王爷,我就死在殿庭,不敢接受诏令!”显祖听了很生气,脸色都变了。他又去问宦官选部尚书酒泉人赵黑,赵黑说:“我拼死也要拥戴皇太子,别的我不管!”显祖沉默不语。当时太子拓跋宏才五岁,显祖因为他年幼,所以想把皇位传给子推。中书令高允说:“我不敢多说,只希望陛下能想想宗庙托付的重任,回想一下周公辅佐成王的事。”显祖这才说:“那就立太子,让各位公卿辅佐他,有什么不行的!”又说:“陆馛是个正直的大臣,肯定能保护好我的儿子。”于是任命陆馛为太保,和源贺一起拿着符节,捧着皇帝的玉玺、绶带,把皇位传给太子。丙午日,高祖拓跋宏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延兴。高祖从小就很重情义,前一年,显祖生了痈疮,高祖亲自为他吸吮脓血。等到接受禅让时,高祖悲伤哭泣,不能自已。显祖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代替父亲承受痛苦的感觉,让我内心十分难过。”

丁未日,显祖下诏说:“我向往远古的淳朴,心志淡泊,所以让太子登上皇位,这样我就能悠闲自在,保持内心的宁静。”

大臣们上奏说:“以前汉高祖称皇帝后,尊他的父亲为太上皇,表明太上皇不统领天下。如今皇帝年幼,国家的重大事务,还是应该由陛下您来总揽。我们恭敬地给您上尊号为太上皇帝。”显祖同意了。

己酉日,太上皇帝搬到崇光宫居住,那里的椽子都是原木,没有经过砍削,台阶也是土做的,就这么简单。但国家大事还是都要向他汇报。崇光宫在北苑中,太上皇帝又在北苑西边的山上修建了鹿野浮图,和禅僧们一起住在那里。

冬天,十月,北魏沃野、统万二镇的敕勒人反叛,朝廷派太尉源贺率领大军前去讨伐。有两千多部落投降,源贺又追击剩余叛党,一直追到枹罕、金城,把他们打得大败,斩首八千多级,俘虏男女一万多人,缴获各种牲畜三万多头。朝廷下诏让源贺都督三道诸军,驻扎在漠南。

在此之前,北魏每年秋冬都会发兵,分三路同时出击,以防备柔然,到春天中期才返回。源贺认为:“军队这样来回奔波,士兵们太疲劳了,时间长了可受不了。我请求招募各州镇身体强壮的三万多人,修筑三座城池让他们驻守,冬天就让他们练武,春天就去耕种。”但朝廷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庚寅日,北魏任命南安王拓跋桢为都督凉州及西戎诸军事,兼任护西域校尉,镇守凉州。

刘宋皇帝命令北琅邪、兰陵二郡太守垣崇祖去谋划收复淮北地区,垣崇祖从郁洲带领几百人深入北魏境内七百里,占据了蒙山。十一月,北魏东兖州刺史于洛侯进攻他,垣崇祖只好带兵退回。

刘宋皇帝把自己原来的府邸改建成湘宫寺,修建得极其壮丽。本来想建造一座十级的佛塔,但没能建成,就分成了两座五级的。新安太守巢尚之卸任回朝拜见皇帝,皇帝对他说:“你去过湘宫寺了吗?这可是我做的大功德,花了不少钱呢。”通直散骑侍郎会稽人虞愿在一旁侍奉,说:“这些钱可都是百姓卖儿卖女、典卖妻子换来的,佛要是有知觉,应该慈悲怜悯百姓。这罪过比佛塔还高,哪有什么功德可言!”在座的人都吓得脸色大变,皇帝非常生气,让人把虞愿赶下殿去。虞愿却慢悠悠地离开,神色不变。皇帝喜欢下围棋,但棋艺很烂,他和一品棋手彭城丞王抗下棋,王抗每次都故意让着他,说:“皇帝这步飞棋,我王抗没办法截断。”皇帝一直没明白王抗是在让他,反而对下棋更加痴迷。虞愿又说:“尧用下棋来教导丹朱,这可不是一国之主应该喜好的事。”皇帝虽然气得不行,但因为虞愿是先朝老臣,所以常常宽容他。

王景文一直担心自己权势太盛,多次请求辞去职位,皇帝都不答应。但皇帝心里因为王景文是外戚,家族显贵,张永又多次经历战事,怀疑他们将来难以信任,于是自己编了个谣言说:“一士不可亲,弓长射杀人。”(“一士”合为“王”,“弓长”是“张”)王景文听了更加害怕,就上奏请求解除扬州刺史的职务,言辞十分恳切。皇帝下诏回复说:“人处在尊贵重要的位置,关键看心里是怎么想的。大明年间,巢尚之、徐爰、戴法兴、戴明宝,他们的职位不过是执戟郎,可权势却能和皇帝抗衡。如今袁粲担任仆射兼管选拔官员,可人们常常都不知道有袁粲这个人,袁粲升任尚书令,依旧没人在意;大家对袁粲的态度很平淡,也没什么改变。像这样处在尊贵重要的位置,会有担忧和争权的情况吗?身处高位有危险的担忧,地位卑微又有穷困填沟壑的忧虑,要是一心想着避祸,还不如坦然顺应命运。存亡的关键,大事小事都是一个道理。”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展现了北魏与南朝宋交替时期的政治生态与人性百态,字里行间暗藏着权力博弈的逻辑与历史演进的伏笔,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解读:

权力交接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