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们为刚刚发生的事情感慨时,岩缝中的暗红血晶之光稍纵即逝,隐没于石隙间,似被黑暗悄然吞噬。叶凌霄的手仍覆在沈清璃的手背上,掌心血痕未愈,却已不再渗血。他指节微动,将她的手腕轻轻压低,玉符边缘仍朝前,金线隐没于符面裂痕之中。
十二息。
第一道震荡自左后方岩壁传来,低频灵波如砂纸磨过神识,沈清璃眉心一跳,指尖微颤,石片上的断续横纹刻痕偏移半分。她未抬头,只将玉符横移寸许,符面轻抵石片边缘,借材质共振稳住灵觉。
叶凌霄已转身,剑尖点地,三息一划,在身侧划出三道短弧。灵波触及弧线,如水入沟渠,顺势滑向右侧裂隙,岩层微震,碎石簌簌而落。他未收剑,反将剑柄后移,掌心血痕贴上剑脊,一缕血丝顺刃而下,沿地面细缝延伸,悄然渗入裂隙深处。
时间再次流逝,第二波震荡从头顶压下,灵流扭曲成螺旋状,直逼识海。沈清璃闭眼,玉符贴额,不启灵觉,仅凭材质共鸣感知波动周期。九息间隙,她以指尖蘸血,在石片背面飞速推演:倒三角顶点与三交汇点重合度提升至九成七,导流带曲率误差缩小至三点二度。笔画落定,她立即将玉符覆于石片之上,符面裂痕压住推演终点,如封印般隔绝外扰。
正当叶凌霄准备应对第二波震荡时,剑势未停。第三波震荡尚未抵达,他已提前挥剑,在空中划出倒三角轮廓。血丝自剑尖滴落,未触地便被灵流卷起,缠绕剑身,形成一层薄如蝉翼的血膜。震荡波撞上血膜,发出沉闷嗡鸣,力道被分散为七股,分别导入四周岩柱基座。其中一股误入第三根立柱夹层,引发短暂共鸣,柱体表面浮现出半道残缺符号,旋即隐去。
他未追查,只将剑收回身侧,目光扫过岩壁裂隙。震荡波经血膜折射后,在岩层中留下极淡痕迹——一道逆向符痕,形似倒写的“引”字。他记下位置,未动声色,只将掌心血晶残渣抹入剑槽,以血为引,持续捕捉震荡前兆。
第七次震荡提前到来,仅隔七息。
波动频率突变,携带幻影残像,自四面八方逼近。一道幻影凝成叶凌霄模样,持剑直取沈清璃后心;另一道化作沈清璃本相,玉符倒转,金线直刺叶凌霄眉心;第三道则浮现血晶碎裂之景,仿佛预示结局。幻象未带杀意,却直击认知根基,试图撕裂二人对符号体系的信念。
沈清璃玉符裂痕骤震,她立即将符面轻压眉心,材质共鸣如钟声震荡,幻像瞬间扭曲。她未睁眼,只将玉符金线投射为环形光幕,罩住石片与地面刻痕。金线流转,形成三重防护,将幻影隔绝在外。
叶凌霄迎向幻影,一剑斩向持剑的“自己”。剑锋切入幻影胸口,未遇阻力,却在接触瞬间,幻影崩解为灵波碎片,与震荡波形成谐频共振。他猛然醒悟,迅速调整剑势,在空中划出与符号体系对应的倒三角回路,剑尖引动灵流,将共振之力导入地下。
血晶所在岩缝骤然升温,内部微光加速流转。表面浮现出细密纹路,与玉符裂痕完全一致,仿佛两者本为一体。叶凌霄未停手,继续以剑引导,将剩余共振力尽数压入地脉。岩层深处传来低沉回响,似有某种结构被短暂激活。
沈清璃睁开眼,石片上的推演已完成八成。她未看血晶,只将玉符收回袖中,指尖蘸血,在石片边缘补全最后一组角度标注。她低声说:“导流带曲率与螺旋折线偏差已小于一度,滞留区边界与横纹重合率九成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