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的碎银被山风一卷,便散进了山涧的溪水里。
孙小朵发梢那撮翘起的猴毛被夜露打湿,软趴趴搭在耳后。
她望着挑柴老汉的背影消失在青石板路尽头,又看盲童攥着种子的小手被母亲牵进竹篱笆院,忽然拍了拍火尖枪枪杆——这枪跟着她闯过南天门,砸过雷音寺的琉璃瓦,此刻倒像根烧火棍似的戳在地上。
\"总得去看看新规矩长啥样。\"她嘀咕着,抄起枪往山脚下的话事亭晃。
那亭子是前月百姓自发盖的,四根红漆柱子上还沾着未擦净的浆糊,据说专门给人刻\"咱自己定的规\"。
话事亭的石桌上点着盏南瓜灯,暖黄的光里,个白胡子老农正踮着脚往青石碑上刻字。
他左手攥着凿子,右手举着铁锤,每敲一下,银白的石屑就扑簌簌落进粗布裤管。
孙小朵凑近一瞧,碑上歪歪扭扭刻着:\"不准偷莲种者,罚扫街三日。\"
\"老伯,这规是您写的?\"她蹲下来,火尖枪往地上一杵,枪尖的莲火映得老农脸上暖融融的。
老农被吓了一跳,铁锤\"当啷\"掉在石桌上:\"女娃子走路没声儿的?
这碑...是大家伙凑的。
前日里王二家小子偷了西头张婶的莲种,张婶抹着眼泪说要罚,李屠户拍着案板说扫街好,我就...我就给刻上了。\"他说着挠了挠后颈,\"可要说谁先起的头,还真记不清了,就跟春天下雨似的,说下就下了。\"
孙小朵盯着碑上的字,忽然想起三日前在凌霄殿,玉帝把帝冠往龙椅上一搁,说\"替人行道\"时眼里的光。
可此刻这碑上的字,怎么看着像团要烧起来的云——看着软乎乎的,真要砸下来,怕也是要压伤人的。
\"老伯,\"她伸手摸了摸碑面,石屑沾了满手,\"下回刻规,让写规的人签个名成不?\"
老农愣住:\"签名?咱庄稼汉认字的少,按个手印成不?\"
\"成!\"孙小朵把火尖枪横在碑前,枪尖的莲火\"噼啪\"炸出两星,\"就这么定了。
谁立规,谁留名。
要是哪天这规不公平了,大家伙儿也知道该找谁说理去。\"
山风裹着南瓜灯的光往北边吹,吹得萧逸的广袖猎猎作响。
他踩着星砂在三十六座民约碑间穿梭,每到一座碑前,指尖便轻轻划过\"守约人\"一栏——前六座碑还好,有按手印的,有画歪桃的,第七座碑却让他顿住了脚。
\"孙小朵监\"四个鎏金大字刻得极深,像是拿刀尖剜进石头里的。
萧逸蹲下来,指尖沾了点星砂按在碑底,星砂遇石即化,顺着刻痕往地下钻。
不多时,地下传来细碎的说话声:\"小朵姑娘护着咱们打跑天兵,这规自然得她监着!就是就是,有她名字压阵,谁还敢乱改碑文?\"
萧逸冷笑一声,袖中星砂\"唰\"地全撒在碑上。
星砂遇光即隐,却在碑底刻下道细如发丝的纹路——那是他用北斗星轨编的咒,\"若签一人名,则全碑自焚\"。
\"咱们反了天规,倒要立个新神?\"他望着北方渐起的晨雾,把广袖一甩,\"小朵要是知道,怕要拿火尖枪戳你们屁股。\"
此时韦阳正带着盲童穿过青水城。
盲童的手搭在他胳膊上,另一只手攥着颗温热的种子——那是前日孙小朵塞给他的,说\"种在心里,比种在地里更旺\"。
城门口突然传来喧哗。
韦阳抬头,见两个戴红袖标的\"护规使\"揪着个少年的衣领,少年的蓝布衫被扯得歪歪扭扭,后背上还挂着块木牌,写着\"擅改碑文\"。
\"让让让!\"护规使扯着嗓子喊,\"这小子把'不得辱骂长辈'改成'若长辈先打人,可骂',坏了规矩!\"
韦阳上前一步,挡住他们的路。
他个子高,往那一站,护规使的脖子立刻缩了缩:\"这位爷,这是按民约碑办的事...\"
\"让我问问他。\"韦阳蹲下来,看着少年发红的眼眶,\"你改碑文,是因为你娘打你了?\"
少年咬着嘴唇点头,眼泪\"啪嗒\"掉在木牌上:\"她...她饿了三天,我偷了张婶的莲种。
她拿竹条抽我,边抽边哭,说'娘不是人'...可我还是怕她再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