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977章 辽国宝藏,江南乱起(一)

第977章 辽国宝藏,江南乱起(一)(1 / 2)

把传统蒸汽发动机改成直排模式,不再通过驱动涡轮转换动力,而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直接向后喷射,以反推力推动火箭高速前进;

同时保留涡轮结构,用它来增加进气压力,助力火箭加速突破音速壁垒。

而判断是否达到超音速的直观标准,便是飞行时在火箭尾部形成的环状气流波纹,一个清晰的环,就代表突破了一个单位的音速。

尽管朱有建的解释略显生硬干巴,有时还得靠手比划辅助,甚至说不出原理细节,但这些研究员皆是大明顶尖的读书种子,个个心思活络、动手能力极强,又擅长举一反三。

再加上研究院承诺多学科协同攻关、资源全力倾斜,就算一时半会儿摸不透门道,也能靠着一次次试验慢慢摸索规律。

在朱有建看来,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大明的科技才刚刚踏上快车道,哪怕要耗费数十年光阴打磨,也完全等得起这份面向星空、联通天下的未来。

若不是乾德皇帝下了死命令,要求研究院上下全员参与西苑培训班,还特意让李太妃亲自带头坐进课堂树立榜样,恐怕研究院里真要有人找各种借口推脱这看似“耽误研究”的额外功课。

可当这群特殊学员出现在培训课堂时,朱有建当场就愣住了,满眼都是藏不住的吃惊:

研究院啥时候藏着这么一批“老神仙”?

只见十几位白发白须的老头,清一色穿着浆洗得发白的圆领儒士袍,布料边角都磨出了细密的毛边,却被浆洗得笔挺板正,没有一丝褶皱。

头上的发髻只用一根普通木簪简单束挽着,既没戴朝廷赐的官帽,连文人常佩的纶巾都省了,浑身透着股不重名利、不修边幅的纯粹书卷气。

看年纪个个都得在七旬往上,走起路来步子不算蹒跚踉跄,却也绝谈不上精神抖擞,每一步都慢悠悠的,透着岁月沉淀的沉稳。

他们都是一辈子埋首翰林院故纸堆、领着微薄翰林俸禄的老学究,眼里装的全是经史子集与尘封的陈年卷册,对窗外的科技革新向来不闻不问。

一旁的王承恩连忙上前,压低声音给圣皇介绍,语气里满是难掩的敬重:

“圣主,这些老人才是大明史籍文献里真正的活宝藏,通俗说便是咱们大明的‘活史书’——

前朝旧事、典章制度、秘闻逸事,没有他们不清楚的!”

朱有建对这群老史官给足了礼遇与关注,他原先只当记载宫廷起居录的女官便是史官,万万没想到,史官竟是个独立的专门群体——

既非单一家族世代传承,也不隶属于常规官僚体系,而是挂靠翰林院、却并非翰林吏的专业队伍,一辈子埋首书斋,专司记载史事、整理典籍、修订国史,低调得仿佛从未在朝堂上留下过痕迹。

正因圣皇这般重视,这群被王承恩称作“大明活宝藏”的老史官,也得按规矩完成至少三个基础培训班:

生存自救、基础军事与简易医疗。

都不是多难的高阶课程,核心就是教些乱世保命的实用本事——

怎么辨别干净水源、怎么快速搭建临时庇护所、怎么处理刀割箭伤等小伤口、怎么在战乱中躲避流矢与追兵,不求他们上阵杀敌,只求在乱世或灾荒中能保住自身性命,不至于让承载着千年文脉的珍贵史籍与知识,随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