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权三金感到一股莫名的激动和自豪。他更加认真地听起历史老师的讲解,不时地在课本上做着笔记,心中却在构思着下一次活动的方案。他想着,或许可以结合历史课上的内容,设计一些更具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的活动环节,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课老师走进教室,走到教学电脑的旁边,把手中的历史教科书放在教学电脑的旁边;随后把教学U盘插进教学电脑里,在教学电脑在读取教学U盘里的教学相关教学资料的时候,对教室里在座的学生们说道:
“学生们,这学期快要结束了,这学期的历史课程就剩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个单元的学习,这届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进入本学期的第16课—《三国矗立》的学习。”
就在历史课老师的话音刚落,插在教学电脑上的教学U盘也全部读取并加载完毕,历史课老师对在座的学生们说道:
“学生们,第16课的内容从‘三国形成背景’‘魏国特点’‘蜀国特点’‘吴国特点’‘三国关系’和‘三国矗立影响’进行讲解;这六个板块老师分为两节课来讲,早自习老师打算先来给你们讲讲‘三国形成背景’‘魏国特点’和‘蜀国特点’。”
“学生们,通过之前在课堂上你们所学习的知识,用你们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东汉末年局势’,历史课课代表先来给在座的学生们打个样!”
课代表听到历史课老师的指令后,迅速站起身来,自信满满地说道: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和外戚争权夺利,导致政治黑暗,民不聊生。各地豪强地主也趁机扩张势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再加上黄巾起义的冲击,东汉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各地战乱不断,局势十分动荡。”
历史课老师听完课代表的回答,满意地点点头,说道:
“课代表回答得很全面,基本概括了东汉末年的局势。正如课代表所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国逐渐形成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三国的形成背景。”
说着,历史课老师点击教学电脑上的课件,屏幕上立刻出现了关于三国形成背景的详细介绍。老师一边指着屏幕上的内容,一边讲解道: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其中曹操、刘备、孙权三人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三股最强大的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政治上的优势;刘备则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广纳贤才,势力逐渐壮大;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凭借长江天险,稳固了江东地区。这三股势力在不断的斗争和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包括权三金在内的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在课本上做着笔记。权三金也听得格外认真,他联想到自己组织的生命接续活动,觉得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就像三国时期各股势力在斗争中融合,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一样,自己的活动也是让孩子们在参与中感受生命的多样性和美好,传承和表达对生命的理解。
历史课老师接着说道:
“了解了三国的形成背景后,我们再来看看魏国的特点。魏国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曹操在位时,重视农业发展,推行屯田制,使得魏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同时,曹操还广纳贤才,麾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为魏国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学们,在老师看来,‘东汉末年的局势’其实可以用几个简洁的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以及‘军阀割据’:首先,‘政治腐败’指的是当时朝廷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官员贪污腐化,导致国家治理混乱;其次,‘民不聊生’则反映了普通百姓在苛捐杂税和战乱频仍的双重压迫下,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最后,‘军阀割据’则描述了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重,形成一个个独立王国,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和动荡。”
历史课老师稍作停顿,目光扫视教室一圈后继续说道:
“因为有了这些,所以它也成为了乱世崛起契机,乱世之中,虽然百姓生活困苦,国家动荡不安,但同时也为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曹操、刘备、孙权等人,正是在这样的乱世中崛起,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