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河县。
天刚蒙蒙亮,街道上就已经有了些许人气。
早起的摊贩推着车,准备开始一天的营生。
“号外!号外!”
一声清脆的叫喊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一个瘦小的报童,怀里抱着一摞还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一边跑一边扯着嗓子喊。
“抗战日报号外!正定县大捷!猛虎团击溃日军第38旅团!”
“号外!美军在太平洋重创日寇海军,小鬼子没油了!”
街道上瞬间安静了一瞬。
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扭头看向那个报童,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敢置信。
下一秒,整条街都炸了锅。
“啥?你说啥?再说一遍!”一个卖炊饼的汉子扔下擀面杖,几步冲到报童面前,激动地抓住了他的胳膊。
“报纸!报纸上写的!正定县大捷!咱的部队打赢了!”报童涨红了脸,用力地挥舞着手里的报纸。
“买!我买一份!”
“给我来一份!”
“还有我!我也要!”
人群“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一个个都掏出了兜里珍藏的铜板、毛票,争先恐后地递向报童。
这些人里,十个有九个不识字。
但他们不在乎。
他们只想把这份承载着天大喜讯的报纸捧在手里,那粗糙的纸张,似乎都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力量和希望。
一个头发花白,穿着长衫的老先生被人从人群里推了出来。
“陈先生,您给大伙儿念念!”
“是啊陈先生,上面到底咋说的?”
被称为陈先生的老秀才扶了扶眼镜,从一个汉子手里接过报纸,清了清嗓子。
整个街道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双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张薄薄的纸。
“咳咳……”
老先生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先看了一眼那个最大的标题。
“猛虎团正定县外以一千之代价,歼灭日寇精锐第38旅团四千余人!旅团长麻北正龙仓皇逃窜!”
静。
死一般的寂静。
随即,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好!!!”
“打得好!!”
“他娘的!总算让咱们扬眉吐气了一回!”
一个卖菜的老农,蹲在地上,用粗糙的手背抹着眼泪,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俺的儿啊……你看到了吗……咱们的人,给你们报仇了啊……”
旁边的人纷纷安慰他,眼圈却也都红了。
谁家没有亲人死在鬼子手里?
这场胜利,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胜利,更是对所有被压迫、被欺凌的国人,一次巨大的精神鼓舞。
老秀才也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深吸一口气,继续念了下去。
“另讯,据可靠消息,美利坚合众国之军队,在太平洋战场连战连捷,已彻底切断日寇自南洋获取油料之通道……”
“……日本国内资源枯竭,其战争机器已是强弩之末!”
这段话,普通老百姓听得有些云里雾里。
“陈先生,这油料是啥?太平洋又在哪?”有人不解地问。
一个在城里帮人修汽车的师傅,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跳了起来。
“油料就是油啊!开汽车,开坦克的油!”
“没油了,鬼子的王八壳子不就动不了了?”
“不止!”另一个见多识广的商人补充道,“鬼子的飞机也得用油!没油,天上的铁鸟也得趴窝!”
“我的乖乖!”
人群再次沸腾了。
如果说刚才猛虎团的胜利,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火苗。
那现在这个消息,就是给这火苗狠狠地浇上了一桶油!
“这么说,鬼子的坦克飞机都要变成废铁了?”
“那我们离抗战胜利不远了?”
“太好了!终于要熬出头了!俺还想着给俺娃儿娶媳妇呢!”
兴奋和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仿佛压在头顶多年的乌云,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洒下了万丈光芒。
当然,也有人保持着冷静。
“大家先别高兴得太早。”一个看起来像学生模样的年轻人说道,“鬼子虽然在外面吃了败仗,但咱们国内,还有大量的国土在他们手里。”
“磐县、红北、正定……这些县城,不都还被鬼子占着吗?”
“想要把他们彻底赶出去,恐怕不是一天两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