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室的暖光
长春的冬夜来得猝不及防,林夏裹紧洗得发白的棉袄,快步冲进图书馆三楼的自习室。暖气顺着地板蔓延开来,她搓了搓冻红的手,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这里既能看到楼下的雪松,又能避开人流,是她备战期末和社工资格证考试的“秘密基地”。
桌面上,摊开的《社会福利思想》被划满了荧光笔痕迹,页脚贴着密密麻麻的便签,都是她从图书馆旧期刊里摘抄的核心观点。作为助学金资助对象,她没法像同学那样报昂贵的辅导课,只能靠泡图书馆、啃旧书弥补差距。
“同学,能借支中性笔吗?我的突然断墨了。”清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林夏抬头,看见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手里捏着一支漏墨的笔,脸上带着歉意。女生叫苏瑶,也是社工专业的,听说林夏在社区实习时帮独居老人解决过实际困难,特意过来请教案例分析的思路。
两人一聊就停不下来。苏瑶家境优渥,却对社工行业充满热忱,她拿出自己整理的电子笔记分享给林夏,还主动提出一起模拟实习场景;林夏则把自己在社区积累的实操经验倾囊相授,教苏瑶如何用方言与老人沟通,如何化解服务对象的抵触情绪。
中途,林夏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一声。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最近为了省钱,晚餐只敢买一个馒头和一份咸菜。苏瑶看在眼里,悄悄从包里掏出一盒热牛奶和一块全麦面包:“我妈塞的,我实在吃不下,你帮我解决掉呗。”
林夏推辞不过,接过温热的食物,心里暖烘烘的。她知道苏瑶是在照顾她的自尊心,就像她当初在社区服务时,总是用“顺便”“刚好”的借口,帮独居老人买菜、修家电一样。
夜深了,自习室里的人渐渐变少。苏瑶突然指着窗外说:“你看,下雪了。”雪花像碎玉一样飘落,落在雪松枝头,泛着清冷的光。林夏看着窗外的雪景,又看了看身边认真刷题的苏瑶,突然明白,社会工作者的初心,不仅是帮扶他人,更是在彼此照亮中传递温暖。
苏瑶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抬头一笑:“明天我带点我妈做的酱牛肉,咱们边吃边复盘案例?”林夏用力点头,眼眶有些发热。她想起自己在申请助学金时写的申请书里的话:“我渴望成为一名社工,不仅因为它能让我立足,更因为它让我相信,再平凡的生命,也能彼此温暖,点亮前行的路。”
自习室的灯光柔和地洒在书页上,也洒在两个年轻女孩的脸上。林夏握紧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批注:“真正的帮扶,是平等的尊重与真诚的陪伴。”雪还在下,但她知道,这个冬天,因为这份突如其来的友谊,因为对理想的共同坚守,再也不会寒冷。
期末考结束后,林夏和苏瑶一起拿到了优秀实习报告的证书。在社区服务表彰大会上,她们共同帮扶过的独居老人王奶奶上台发言,握着她们的手说:“你们就像冬天里的小太阳,照得我心里亮堂堂的。”
林夏望着台下温暖的灯光,想起那个雪夜的自习室,想起苏瑶递来的热牛奶,突然懂得:生活或许有拮据与艰难,但善意与坚守,永远是最珍贵的财富。而她所追求的社工事业,正是在这些细微的温暖中,一点点搭建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闪耀着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