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道清冷的声音响起:“秦明,我有话与你说。”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言清站在角落,素白的衣裙上还沾着些许未洗去的血点,却依旧身姿挺拔,眼神清亮。
秦明见她神色凝重,知道是有要紧事,便对众人吩咐了一句“看好耿精忠”,随即引着言清走出了坞堡。
刚出堡门,一股淡淡的血腥味便飘了过来。
秦家村的街道上,村民们正默默地清理着残留的血迹,有人用草木灰覆盖暗红的印记,有人用门板抬走尚未清理干净的残肢,几个老人蹲在墙角,一边收拾着破碎的农具,一边偷偷抹眼泪。
不远处的食堂已经升起了炊烟,袅袅的烟柱里裹着米香;医庐的门敞开着,能看见里面晃动的人影,偶尔传来几声伤员的低吟,却比清晨时平静了许多。
“雁北关的守军,两千人,已经出发往黑山县来了。”
言清停下脚步,语气比刚才更沉了几分,她抬头看向秦明,眼神里满是担忧,“我先前通过飞鸽传书收到的消息,不会有错。”
“两千人?”
秦明眉头瞬间皱紧,上前一步追问,“估计多久能到?”
他对言清的情报从无怀疑。
自打言清来到秦家村,即便足不出户,也总能通过飞鸽传书掌握外界动静,黑山县令肖青山的动向、平安卫的粮草运输、甚至邻县的灾情,她都了如指掌。
秦明不知道她背后有怎样的情报网络,但他清楚,如今两人是一条船上的人,言清绝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
“雁北关离这里将近三百里,若是急行军,三到五天便能抵达。”
言清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你要知道,雁北关的军队是大周的精锐,常年与北狄作战,绝非平安卫这种闲散卫所可比——他们的甲胄更厚,弓箭更远,连士兵的拼杀技巧都强上数倍。”
“这个……”
秦明比谁都清楚秦家村的处境:民壮团虽胜了平安卫,可火器已经消耗殆尽,坞堡的围墙被轰出了好几个缺口,短期内根本修不好;村里的粮食够吃三个月,可若是来了两千精锐,别说抵抗,能不能守住坞堡都是问题。
“言清姑娘,你有良策?”
秦明看向她,语气带着几分期待,论兵法战术,他不如言清周全。
言清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除非……我们能占据县城。”
“县城?”
“对。”言清点头,眼神亮了些,“县城的城墙比坞堡坚固数倍,既能容纳村民和民壮团,又能守住平安卫囤积的粮草。只要占了县城,我们才有底气挡住雁北关的军队。”
秦明眼前猛地一亮。
其实他早有此意,秦家村的坞堡虽好,可扩建的余地早已用尽,最多只能住五六百人,粮仓也撑不了太久。
想要扩军壮大,必须要有更大的地盘,而平安县的县城,无疑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