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石室约莫两丈见方,地面铺着不规则的青石板,墙角堆着数十根粗壮的松木,想必是当年用于防潮驱虫用的。
石室中央,整齐码放着十口巨大的柏木箱子,箱身刷着深褐色的生漆,虽已开裂起皮,却依旧保持着规整的形状。
铜质锁扣早已锈死,赵国强抬手间,锁扣便在他蛮力下碎裂。
掀开第一口箱盖,耀眼的金光险些晃花眼睛——箱内铺着早已褪色的麻布,上面堆满了马蹄金与麟趾金,造型古朴,色泽纯正,每一块都刻着“上林”二字,显然是当年皇室铸造的贡金。
金块之间,还散落着数十件鎏金铜器:鎏金铜佛造像高约尺许,面容慈祥,衣纹褶皱自然流畅,是北魏早期造像的典型风格;
鎏金铜灯盏造型精巧,灯座是三只匍匐的瑞兽,灯柱缠绕着藤蔓纹,做工极为考究;
还有数件鎏金铜碗、铜盘,器形规整,表面的鎏金虽有磨损,却依旧难掩华贵。
接连打开几口箱子,惊喜接踵而至。
第二口箱子里,是满满一箱玉器与玛瑙:和田白玉雕琢的观音佩,质地细腻如羊脂,观音面容温婉,手持净瓶,衣纹飘逸;
红玛瑙串珠色泽浓艳,颗颗饱满,中间夹杂着几颗罕见的蓝玛瑙,通透如宝石;
还有数件玉辟邪、玉瑞兽,造型憨态可掬,雕工简练却神韵十足,尽显北魏“秀骨清像”的审美风尚。
第三口箱子最为特别,里面竟是数十件陶俑与青瓷。
北魏陶俑身形瘦长,眉眼细长,武士俑身披铠甲,手持长矛,神情肃穆;
侍女俑身着襦裙,双手交叠,姿态温婉,细节刻画得生动传神。
青瓷则以碗、盘、壶为主,釉色青中泛黄,带着北魏青瓷特有的“蟹爪纹”,其中一件青瓷莲花尊,器形高大,腹部雕刻着层层叠叠的莲瓣,釉色莹润,是北魏青瓷中的珍品。
穿过第一道石室的侧门,第二间石室的景象更为震撼。
这里没有木箱,而是在墙壁上凿出了数十个壁龛,每个壁龛里都摆放着一件石刻造像。
造像材质多为汉白玉与青石,题材有佛、菩萨、飞天等,最小的仅巴掌大小,最大的高达一米有余。
其中一尊汉白玉菩萨像,面容清丽,头戴宝冠,身披璎珞,双手结印,衣纹贴体,尽显北魏造像的灵动与飘逸;
还有一尊飞天造像,身姿轻盈,裙摆飞扬,仿佛正要从石壁中飞出,线条之流畅,令人叹为观止。
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青铜鼎,鼎身刻着繁复的饕餮纹与云雷纹,三足鼎立,气势恢宏,鼎内还残留着些许谷物的碳化痕迹,想必是当年的祭祀礼器。
第三道石门后,是一间更为隐蔽的密室,面积虽小,却藏着此行最珍贵的宝贝。
密室的地面铺着整块的汉白玉,墙壁上嵌着一面铜镜,镜面虽已氧化,却依旧能映照出模糊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