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2 / 2)

此次举办宴会的主人是当朝长公主长宁公主,为了避免掩盖主人风头,宾客的着装本不应如此艳丽,薛娉婷却似全然没有意识到这点。

对着梳妆镜,薛娉婷满意地转了个圈。

突然,她的脸又冷了下来。

薛家大小姐喜怒无常早已是一件人尽皆知的事,纵使是伺候了她多年的婢女,也没有一个不害怕她的性情的。

这几人中,唯有贴身侍女红梅仗着薛娉婷往日的宠爱还有几分胆量。

“扑通”一声,红梅立刻跪倒在地,壮着胆子开了口:“小姐,可是对今天的妆有哪里不太满意?”

薛娉婷斜睨她一眼,语气轻飘飘的:“起来吧,动不动就下跪,要是传出去还以为我怎么虐待你们了呢。”

“外头人传的都是一些不实之言,府中谁人不知道小姐待人都是极好的。

红梅低着头起了身。

对于红梅的话,薛娉婷只哼笑了一声,又道,“今日这妆化得,倒还不错。只是这镜子,当真是看了便使人心烦。”

红梅试探着擡起头,看了过去。

梳妆台上,正中间摆放着一面铜制的梳妆镜,镜子背后与周边刻有各种花纹,纹饰考究、辞铭温雅,华丽的图纹与美观的形态足以看出这面镜子的制作工艺有多么精湛。

若说有什么不好的,那便是这镜子颇大,也重。

当然,镜子就该摆放在梳妆台上,也不会有人想要把镜子随身带在身上就是了。

这面镜子还是薛夫人在薛娉婷十五岁生辰时送给她的贺生礼,这两年来薛娉婷对此一直颇为喜爱,红梅搞不懂她今日为何突然有此一说。

再看过去,但见镜子表面已经隐隐泛出了黄绿色,镜面略有些斑驳,人影映在其上看起来模糊了不少。

红梅恍然大悟,她下意识又想跪地,但一想到方才薛娉婷的话,到底还是止住了动作。

红梅俯身低着头回道:“是奴婢们疏忽了,竟有些时日没请人来为小姐打磨镜面,奴婢现在就吩咐下去。”

薛娉婷面上的表情还是不甚满意的样子。

古往今来,世人所用的铜镜皆是以青铜铸造而成,铜镜表面一旦与空气接触时间长了,便会逐渐变得黯淡无光,需要专门的磨镜人将铜镜打磨光洁。所以隔上一段时日,薛夫人便会让磨镜人来给府上女眷打磨镜面,只是这段时间竟好似全然把这件事忘记了似的。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忙着薛平永入学国子监一事。

薛平永乃是她一母同胞的哥哥,两人之间的感情虽不算亲近,但对这个哥哥,薛娉婷也是尊敬崇拜居多。

但这段时日,薛母竟因为他而忽视了自己,薛娉婷心里便有些不满了。

“算了算了,”薛娉婷不耐烦地看了红梅一眼,“这种事情让别人去就行了,你就别去了,赶紧同我一起赴长宁公主的宴会才是正事。”

红梅点头应是。

说起来,当朝长公主长宁公主乃是最受大夏皇帝喜爱的一位公主,长宁公主本人更是琴棋书画皆通,乃是一个有名的才女。

近日,清风书舍所出售的话本在朝城盛行起来后,长宁公主便成为了它们的忠实顾客,为此还经常发起宴会,邀请各府小姐探讨关于话本中的内容。

今日这场宴会也是如此。

前几日清风书舍新发售了一本名叫《牡丹亭》的话本,甫一上架,便被各家小姐抢售一空。

而这本由汤显祖所著的《牡丹亭》,也成了朝城近日来最为闺阁小姐们所津津乐道的事物。谁若是没看过,说不上一两句关于其中的内容,谁就会被其他小姐们认为是落伍之人。

想到这里,薛娉婷眼中一抹得意之色闪过:“最后一本《牡丹亭》被我买了,我倒要看看没有看过这本书的魏语珊在今日这场宴会上还怎么出风头。”

太傅之女魏语珊,和薛娉婷向来便是死对头。

魏语珊看不惯薛娉婷平日里作威作福的作风,薛娉婷则认为魏语珊装腔作势,更是厌恶她因那些文人评出的才女之名,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

说起来,两人关于这本《牡丹亭》还有一些小摩擦。

那日薛娉婷去往清风书舍的时间本不算早了,好在书架上还有最后一本《牡丹亭》摆在那,正要下单之际,旁边却急急忙忙传出来一声“老板,这本《牡丹亭》我们小姐要了!”

应声看过去,与这个婢女同行的人不是魏语珊又是谁?

要是那日是长宁公主亲自前来,薛娉婷还有让一让的道理。

——至于死对头魏语珊?

薛娉婷只恨当时书架上没有两本《牡丹亭》摆在那,不然她非得两本全买了不可。

“——去把我那本《牡丹亭》拿来,一同带去宴会。”

薛娉婷走出两步路,又回过头,“给我小心些,要是被我发现有哪里污损,可得紧着些你们的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