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在锅里铺上薄薄一层猪油,待猪油化开,再将切好的土豆块置于其上,不用多久,土豆煎得焦焦的香味便能散发出来,接着,轻轻给土豆翻个面,均匀煎熟,再盛到碗内,洒上香料,搅拌均匀,一份又香又辣的小土豆便做好了。”
谢司一边说,围观的群众们一边吞口水。
只是听他的描述,就能想象到这种小土豆有多好吃。
公子们吞着口水示意谢司别说了,这可是菜谱,他们的菜谱!
谢司微微一笑,从善如流地闭上了嘴。
反正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边关种的辣椒和孜然虽然目前尚未成熟,但不妨碍他现在找好潜在客户吧。
一车土豆很快就卖完了。
有些还在观望的人见到早已卖空的推车,只得扼腕叹息。
谢司记下这些人,待人群散去,他又偷偷找到他们:“看你诚心要买,我也有心交你这个朋友,这样吧,我这还剩一点儿土豆,就忍痛匀你一些好了!”
谢司话说得漂亮,不说“卖”,说“匀”,那些不谙世事,不知商场险恶的公子哥听了,还真以为谢司是在为他们着想,忙不叠便让仆人送了银两来,接着大摇大摆兴高采烈带回几斤土豆回去。
两大车土豆,很快就只剩下了一小部分,在平城其实也能卖完,但谢司却还打算前往晋城看看。
只是到了晋城,谢司却不打算再按照这种法子卖了。
关于如何重建城内建筑这个问题——
盛玉的考虑是在便利百姓生活的基础上,尽量保留其原本的特色。
为了保证房屋的坚固性,目前的修建过程皆是以石头、土砖做填充,再用水泥糊面。
在房屋的外表上,盛玉也不打算做太大改动。
边关地处西北,常年少雨,避免了排雨水的问题,因此该地区的房屋建筑以平顶居多。
且边关作物多为谷物类,平顶房有利于谷物的晾晒与收集。
在风沙较多的情况下,以防风沙侵蚀与以作保暖之用,边关的建筑大多墙壁厚实,窗小而少。
这便是边关原本建筑的原貌。
城内原本的民居盛玉不作改动,但东街除厂房外,还有部分地界用于居民居住。住在这里的大多是些平民百姓,地方小家中人口却很多,盛玉打算将这些民房与东街的员工房做成三层、两层的楼房,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积的情况下增加可居住面积。
至于西街,盛玉一开始的规划便是以此作为商业街。
若是只有一层楼房,那未免太浪费了些。大夏已有建高层楼房的技术,朝城最高的茶楼便足足有十五米高。
盛玉不打算照葫芦画瓢,西街的大部分建筑建起两三层便足够了。当然,为了房屋的建筑错落有致,偶有高楼也是可以的。
既是商业街的定位,房屋外表的美观则更为重要,盛玉打算在平顶楼中间隔修筑斜式屋顶,打造青砖绿瓦白墙风格。
只是遗憾的是,边关人手有限,商业也未曾发展起来,西街建设完成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另外,房屋的明亮程度极大影响了居住体验,盛玉下一步的目标,便是制造出玻璃。
东街的厂房又新建起好几个,目前是边关最热闹的地方。
为了节省通勤时间,不少人都选择住在了位于东街的员工宿舍,这里也是水泥队最先建设完工的地方。
两层半的小平房,用土砖、水泥建设完成,墙体宽厚坚硬,就连上楼的楼梯也由水泥浇筑而成。
屋后则是一排排土炕,排列整齐,与屋内的暖炕相连,需要用时,往炕眼里添加燃料烧热即可。
目前用作烧炕燃料的是牲畜的粪便,便是谢景珩前不久遣人送回来的牛羊。
牛羊是食草动物,它们的粪便并不臭,晒干后基本没有味道了,相反还有一股淡淡的青草香;且牛粪很好收集,其中也并无太多杂质,晒干后便可以直接使用。
这也是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式。
单间的小屋子,适合个人居住,从楼梯上来便是一米半宽的阳台。进了屋,对门的那面墙上开了窗,光线从窗户透进来,看着干净又明亮,白兮兮的墙面看着让人不忍在上面染上一点儿污渍。
屋子虽不太宽敞,但一个人住也绰绰有余。
两三进的屋子,自然也有,只是需要和谢厂长等人打报告申请才能居住。
审核条件也更为严格,一家人都不曾有过恶劣行为记录是基本条件,且所需的工分不菲,房子建成月余,才有一户人家住了进去。
盛玉行走在东街的街道上,入目所及的是干着各种活儿的百姓,孩童们在其间穿插着奔跑而过,不谙世事的脸上是一副无忧无虑的神情。
见了盛玉,他们纷纷停下手上的活计,看向她的方向。
直接和盛玉说话,他们是不敢的,但不影响他们和旁边的人窃窃私语:
“少夫人又来东街了!”
“说起来真是好久没见到少夫人了啊,少夫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看!让让,让我多看两眼!”很难想象这句话出自一个妙龄少女之口。
“话说少夫人此次来东街是为何?”
“是造纸厂吧!前不久造纸厂才建起来,我猜少夫人此次定是为了造纸厂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