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谁在车里?(1 / 2)

市技侦支队的密室里,空调出风口发出细微的嗡鸣。

唐绪的额头沁出薄汗,防静电手套与优盘外壳摩擦出沙沙声。

当\"协进会核心成员名单·1993-2023\"的血字跳上屏幕时,他喉结滚动两下,指尖在键盘上悬了三秒才落下。

\"柳元初\"三个字在名单第五行亮起时,他的后槽牙咬得咯咯响。

那是云州市委秘书长的名字,更是三天前在常委会上用钢笔戳着林昭述职报告说\"年轻人不要急着站队\"的人。

唐绪伸手去摸屏幕,又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指节抵着太阳穴反复揉搓——他想起上个月帮市公安局恢复的贪腐案卷里,柳元初的签名总在关键文件最末,像条藏在阴影里的蛇。

墙角监控的红灯突然明灭加快,唐绪猛地抬头。

金属天花板映出他扭曲的脸,他抓起鼠标重重点击\"视频分析\",屏幕里模糊的黑白影像开始抽搐。

画面是1993年的市委后巷,梧桐叶在风里打着旋儿。

黑色奥迪A6的轮廓逐渐清晰,车门拉开时,戴墨镜男子的影子罩住半个镜头。

唐绪把帧率调到1200帧\/秒,玻璃反光里突然闪过一道白——他屏住呼吸,用电子笔圈住那抹亮白,放大,再放大。

\"京南置业·柳元初\"七个烫金小字在屏幕中央炸开。

唐绪的椅子\"吱呀\"一声向后滑出半米,他抓起桌上的保温杯猛灌,却被冷掉的茶梗呛得咳嗽。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林昭发来的消息:\"需要多久?\"

他盯着屏幕里的名片,突然想起林昭父亲林正山的讣告——1993年9月18日,\"突发心梗逝世\"。

而此刻视频里的时间戳,正是那天20:17。

凌晨两点十七分,省档案馆地下库房的霉味钻进老吴的鼻腔。

他的拐杖尖敲在青石板上,\"哒、哒\"的声响惊起几只蟑螂。

退休十年了,他仍记得1993年的档案架在b区第三排,木头标签牌用红漆写着\"市委值班室\"。

\"电子检索?\"老吴哼了声,浑浊的眼珠在老花镜后发亮,\"当年那些日志,每本都要翻三遍才归档。

现在年轻人点两下鼠标就说'查无此档'?\"他扶着架子慢慢蹲下,灰尘落在裤脚,像撒了把细盐。

第三本日志的纸页发出脆响时,他的手突然顿住。

泛黄的纸页上,铅笔字被岁月浸得发灰:\"9月18日,晚8:15,京A·88入院,接走林某,手续由秦守中签批。\"老吴摸出随身带的英雄牌红笔,笔尖悬在\"京A·88\"上方抖了三抖,终于重重画了个圈。

手机屏幕亮起,是林昭的消息:\"辛苦吴叔。\"老吴把日志小心合起,用塑料封套裹好,这才掏出拍立得。

相纸在暗房灯下显影时,他盯着照片里的红圈,喉咙发紧——1993年能挂京A牌照进市委大院的车,全市不超过五辆。

而秦守中,正是当年的市委办主任,三年前在养老院咽气时,床头还摆着和柳元初的合影。

相纸\"咔嗒\"落在桌上,老吴突然想起林正山。

那时候这小伙子总跟着老书记蹲工地,裤脚沾着水泥点来查档案,说要记\"民生账\"。

后来老书记被调去养老,林正山的档案里多了份\"作风问题\"通报......

\"叮。\"手机提示音打断回忆。

老吴低头,是林昭的回复:\"我看到了。\"他把相纸塞进信封,拐杖敲得地面咚咚响——这把老骨头,总得给当年的\"小林\"撑回腰。

清晨五点零二分,城郊废弃锅炉房的风裹着煤渣灌进来。

卫东缩在墙角,红梅烟的火星在黑暗里明灭。

林昭把保温杯递过去时,触到他手背的温度像块冰。

\"那年我十六,在市委后勤处当杂工。\"卫东突然开口,声音哑得像砂纸,\"地下室的灯泡总坏,我常去换。

有次路过203办公室,门没关严。\"他吸了口烟,火星照亮眼尾的疤,\"里面有个戴墨镜的,说'柳秘书长说了,这口井必须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