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轻语摸出相机,镜头对准赵编辑发亮的眼睛。
快门声轻得像声叹息,却把这个瞬间永远钉在了相纸上——有些光,总在黑暗里更耀眼。
上午十点,区政府新闻发布厅。
张主任整理着面前的文件,指节在"舆情溯源专项小组"的红纸上顿了顿。
他抬头扫过台下乌泱泱的记者,最后把目光落在第三排的林昭身上——那年轻人正低头翻笔记本,发梢在灯光下泛着暖金,像极了二十年前,那个在他办公室里背《政府工作报告》的清瘦大学生。
"现在播放一段关键证据。"张主任按下遥控器,大屏幕亮起雪花点,接着是模糊的监控画面:深夜的云讯科技机房,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正往服务器里插U盘;画面切到聊天记录,"明天必须出林昭收黑钱的稿子";再切到银行流水,每笔"稿费"最终都流向明杰集团离岸账户。
台下响起抽气声。
有记者举起话筒:"张主任,网传有官员干预调查,是否属实?"
张主任的手指在桌下捏紧。
他想起三天前,某副区长拍着他肩膀说"年轻人别太较真",想起昨天凌晨,林昭把整理好的"干预记录"放在他桌上——每通威胁电话的时间、内容,甚至对方的呼吸频率,都被系统精准记录。
"确有其事。"他声音沉稳如钟,"但我要特别说明——青阳区政府有位同志,用三个月时间,把这些'干预'变成了'证据'。"他转向林昭,"我宣布,舆情溯源专项小组顾问,由林昭同志担任。"
闪光灯骤然亮起。
林昭抬头时眯了眯眼,看见顾轻语举着相机冲他比了个"耶"。
他喉咙发紧,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话:"昭昭,做官要像修桥,桥在那儿,人就有盼头。"
傍晚六点,区委办公室。
林昭盯着系统界面的金光,新解锁的"国家级网络安全专家"联系方式在屏幕上跳动。
他摸出钢笔,在合作意向书上签下名字,墨迹晕开时,系统提示音响起:
“任务完成度:100%”
“奖励:网络安全专家陈老私人号码(已存入通讯录)”
“新模块开启:舆情防火墙(可实时监测异常舆论动向)”
窗外的晚霞把文件染成橘红色。
林昭翻开父亲的旧笔记本,最后一页是父亲的字迹:"昭昭,我没能守住当年的真相"墨迹边缘有些模糊,像是被泪水浸过。
夜幕降临,林昭站在宣传部大楼顶层。
风掀起他的西装衣角,远处的城市灯光像散落的星子,渐次熄灭又亮起。
系统界面浮现在眼前,那个新模块的图标是座小灯塔,光束刺破黑暗。
"爸,"他对着风轻声说,"您看,现在的光,比从前更亮了。"
风卷着银杏叶掠过他脚边,其中一片停在他脚边,叶脉清晰如父亲从前画的政策流程图。
林昭弯腰捡起,夹进旧笔记本里——这一次,他要把真相和希望,都好好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