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终南偶遇,道途初会
林烨睁开眼时,只觉山风凛冽,带着松针的清苦气息。他记得自己前一刻还在图书馆翻《神雕侠侣》的校注本,指尖刚触到“林朝英”三个字,眼前便猛地一黑,再睁眼,已是苍崖古松,云雾缭绕。
身上的T恤牛仔裤早换成了粗布长衫,脚下一双半旧的布鞋沾满泥尘。他掐了把大腿,疼得龇牙咧嘴——不是梦。
“这是……终南山?”他喃喃自语,看着远处隐约可见的重阳宫轮廓,心脏狂跳起来。作为金庸迷,他太清楚这地方意味着什么。神雕前期?那岂不是……
“阁下是谁?为何在此徘徊?”
清冷的女声自身后响起,如玉石相击,带着几分警惕。林烨猛地回头,只见一名女子立在丈许外的青石上,白衣胜雪,青丝如瀑,眉目间既有绝世容光,又藏着几分拒人千里的傲气。那双眼睛尤其亮,仿佛能看透人心。
林烨的呼吸漏了一拍。是她!林朝英!
“晚辈……林烨,迷路至此。”他定了定神,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恭敬,“不知前辈是?”
林朝英眉尖微蹙,显然没听过这名字。她打量着林烨,见他衣着古怪(虽然换了长衫,但举止神态仍带着现代人的痕迹),却并无恶意,便淡淡道:“林朝英。”
“原来是林前辈!”林烨心头剧震,面上却不敢表露太多,“久仰大名。”
林朝英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她虽自负武学天资,却向来隐于终南,除了那几个对头,极少有人知其名讳。这年轻人怎会“久仰”?
不等她细问,另一道沉厚的声音传来:“朝英,何事在此耽搁?”
一名道人缓步走来,身着八卦道袍,面容清癯,颔下三缕长须,目光深邃如渊,正是王重阳!他身后还跟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浓眉大眼,一身僧衣(此时尚未出家,应是段氏皇族常穿的素色锦袍),气质雍容,眉宇间带着与生俱来的贵气,却又透着出家人般的平和。
林烨的心跳几乎要冲破喉咙。王重阳!还有……看这年纪和气度,难道是年轻时的段智兴?
“这位是?”王重阳看向林烨,目光平和却带着审视。
“迷路的年轻人,叫林烨。”林朝英语气稍缓,“看着不像恶人。”
王重阳颔首,对林烨略一拱手:“贫道王重阳。”又指了指身旁青年,“这位是大理段智兴段公子。”
段智兴亦拱手为礼,笑容温和:“林兄客气了。”
林烨连忙还礼,手心全是汗。他知道,王重阳与林朝英一生纠葛,此刻同路,多半是某次比武后的同行;而段智兴出现在终南,想来是早年游历中原,与王重阳结识——这段情节,金庸并未细写,却被自己撞上了!
“林兄似乎对我等颇为熟悉?”段智兴心思细腻,察觉到林烨眼神中的激动并非单纯的初见敬畏。
林烨心头一紧,暗道失言。他忙笑道:“晚辈久闻重阳真人武学通神,心怀敬仰。至于段公子……大理段氏一阳指威名远播,晚辈也是闻名已久。”这话半真半假,既解释了激动,又捧了两人,倒也说得过去。
王重阳不置可否,林朝英却哼了一声:“油嘴滑舌。”但眼神里的警惕淡了些。
“我等正要往大理一行,林兄若真迷路,不如同行?”段智兴性情宽厚,见林烨孤身一人,便主动相邀。
林烨求之不得,连忙应下。他知道,这一路必定波澜壮阔。
第二章大理途中,心事暗涌
同行的日子里,林烨渐渐摸清了三人的性子。
王重阳看似淡泊,实则心怀天下,言谈间常不离“侠义”“苍生”,对武学的理解更是深不可测,偶尔指点林烨两句(林烨自称略通粗浅拳脚),都让他有茅塞顿开之感。林烨看得出,他对林朝英的感情极为复杂,既有敬重,又有因理念不同而生的隔阂,偶尔目光相触,总有种欲言又止的怅然。
林朝英则外冷内热。她嘴上对王重阳诸多嘲讽,比如笑他“满口仁义道德,不如专心练武”,却会在王重阳打坐时,悄悄为他披上御寒的外衣;她武学天赋极高,路上与王重阳切磋(多半是她挑衅,王重阳无奈接招),招式精妙狠绝,却总在最后关头留手。林烨看得出,她对王重阳的执念,远比书中描写的更深。
而段智兴,真如书中所说,是个天生的贵族。他待人温和,见识广博,对中原武学充满好奇,与王重阳谈得极投机。他身上没有丝毫骄纵之气,见林烨对大理风土好奇,便耐心讲解,甚至教他几句大理话。林烨常常看着他,想起后来的一灯大师,心中不禁唏嘘——这般意气风发的皇子,终将为情所困,遁入空门。
这日宿在一处客栈,林烨睡不着,走到院中,正见王重阳与段智兴在月下论武。
“……重阳真人的先天功,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晚辈听着,倒与我段氏一阳指的‘气走周天,聚于指端’有几分相通之处?”段智兴的声音带着思索。
王重阳抚须笑道:“段公子所言极是。先天功重在内息流转,一阳指则重爆发凝练,若能相辅相成,必有进境。”
林烨心头一动——来了!这段剧情,正是两人交换武学的开端!
他屏住呼吸,听王重阳继续道:“不瞒公子,贫道观一阳指精微奥妙,若能习得,或可补先天功刚猛不足之憾。只是……”
“真人若不嫌弃,晚辈愿倾囊相授。”段智兴爽朗一笑,“武学之道,本就该相互印证,何谈‘嫌弃’?只是不知真人是否肯将先天功……”
“有何不可?”王重阳眼中精光一闪,“段公子胸襟开阔,贫道自当投桃报李!”
两人相视一笑,大有相见恨晚之意。林烨站在暗处,只觉热血沸腾——这可是两大绝学的交汇!后世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场面,竟被自己亲眼目睹!
这时,林朝英也走了出来,抱臂靠在廊下,冷笑道:“王重阳,你倒是大方,就不怕人家学了你的功夫,将来抢了你的天下第一?”
王重阳无奈道:“朝英,武学非私器,能得段公子这般知己,是贫道之幸。”
“知己?”林朝英嗤笑,“我看你是想找个能胜过我的人。”她的语气带着酸意,眼神却有些落寞。
林烨心中暗叹,这两人啊……
段智兴温言道:“林前辈说笑了。重阳真人的胸襟,晚辈佩服。”他转向王重阳,“不如明日起,你我便相互研习?”
“善!”
林烨看着三人的身影,忽然意识到,自己不再是旁观者。他身处这个时代,这些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如此真实。
第三章武学交融,锋芒初露
接下来的行程,几乎成了武学交流会。
每日宿下后,王重阳与段智兴便闭门切磋。林烨虽不能参与,却能从两人偶尔的讨论中,窥得一二。
王重阳讲解先天功时,声音沉稳:“……此功需凝神静气,引天地元气入体,流转丹田,再分注四肢百骸……”段智兴则会追问:“若遇强敌突袭,来不及聚气怎么办?”王重阳便会演示如何在瞬息间调动内息,化险为夷。
而段智兴演示一阳指时,林烨有幸远远看过一次。只见他指尖凝气,对着院中的老槐树轻轻一点,树皮上便出现一个深约半寸的小孔,边缘光滑,竟无半点碎屑。王重阳在一旁点头:“气凝而不散,果然精妙。只是这指力虽强,若遇内力深厚者,恐难破防。”段智兴便请教如何蓄力更久,爆发更强。
林烨看着两人毫无保留地交流,心中感慨万千。这等胸襟,后世罕见。他也没闲着,将两人的只言片语记在心里(虽然他没内功基础,练不了,但过过眼瘾也是好的),偶尔插言提问,往往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比如他问王重阳:“真人,先天功讲究‘静’,可若是敌人用诡计,让您静不下来呢?”王重阳一怔,随即笑道:“林小友此言有理,看来还需练‘动中求静’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