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杂论对话 > 第407章 领鸡蛋

第407章 领鸡蛋(2 / 2)

-场景:买过保健品的老人,会被拉进“高端客户群”,说“我们有个养老项目,投5万,每年返1万,还能免费住养老院”。

-套路:用“高利息”诱惑——“比银行存款高3倍”;用“熟人担保”——“张阿姨投了10万,都拿到利息了”(其实是用新老人的钱给老老人返息)。

-心理战:击中“怕给子女添麻烦”的心理——“存点钱,以后养老不用靠孩子”;利用“从众信任”——“这么多老姐妹都投了,肯定靠谱”。直到某天,“公司”人去楼空,老人才发现“高回报”是泡影,自己的养老钱全没了。

三、典型案例:那些被“鸡蛋”钓走的人生

1.张阿姨的“保健品噩梦”:从10个鸡蛋到15万积蓄

-第一步:2023年3月,张阿姨在小区门口领了10个鸡蛋,登记了“高血压”病史。

-第二步:去听讲座,领了挂面,“小李姑娘”天天给她打电话,说“阿姨您要保重身体”。

-第三步:“专家”说她的高血压“再不治就危险了”,推荐“量子降压仪”,说“用3个月就能停药”。

-第四步:张阿姨被“买1万送5000”打动,交了1.5万买仪器,结果用了半年,血压一点没降。

-第五步:小李又推荐“养老理财”,说“投10万,每年返2万,还能免费体检”。张阿姨想着“赚点利息买药”,把15万养老钱全投了进去。

-结局:2023年10月,公司跑路,小李电话打不通。张阿姨急得中风,住院花了8万,15万血本无归,至今不敢告诉外地的儿子。

2.李大爷的“养老房陷阱”:从领酱油到抵押房子

-李大爷独居,2022年领酱油时被拉去听“养老讲座”,“小王”天天陪他下棋,喊他“爷爷”。

-小王说“我们有个养老社区,环境好,您投20万就能预定,以后还能传给子女”。

-李大爷没钱,小王说“可以用房子抵押,贷20万,利息我们帮您还,还能领每月3000的养老金”。

-李大爷信了,把唯一的房子抵押了,钱全给了“公司”。

-结局:公司只还了3个月利息就消失了,贷款公司找上门,说“再不还钱就收房”。李大爷差点跳楼,最后是社区介入,才保住房子,但欠的20万贷款成了一辈子的债。

四、为什么老人容易“上钩”?不是傻,是太缺“这两样”

领鸡蛋的陷阱能得逞,不是因为老人“笨”,而是因为骗子精准击中了他们的“两大软肋”,就像猎人知道鹿渴了,会往陷阱旁倒水。

-缺陪伴:骗子用“甜言蜜语”填补孤独

调查显示,60%的空巢老人每周和子女通话不到1次,80%的老人“最怕没人说话”。骗子的“小姑娘”“小伙子”每天陪聊天、记生日、送水果,比子女还贴心。某老人说:“我知道可能是骗我的,但他们陪我说说话,我就愿意买他们的东西。”对老人来说,那点“小便宜”是借口,“被关心”才是真需求。

-缺安全感:怕生病,怕给子女添麻烦

经历过苦日子的老人,对“生病”和“没钱”有本能的恐惧。骗子说“吃了这药就不用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