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仿版(2 / 2)

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象征着“现代化”和“新材料”的面料风靡一时。

陈默特意进了一批灰色的涤纶布,准备用来制作当下最流行的“港裤”。

一种裤线笔直、裤脚微喇的裤子,虽然暂时还做不出真正的牛仔裤,因为纺织厂搞不出来丹宁布,而且就算能搞到,受限于生产能力,成本也太高了。

陈默初步估算,这二十台缝纫机,如果工人们熟练上手,每天大约能生产出几十件成品衣服。

这对于小批量、快返工的模式来说,正好合适,可以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

职工们陆续到岗了。

大多是原先厂里的老人,手法娴熟,一坐到缝纫机前,那种熟悉的节奏感就回来了。

车间里响起了久违的、密集而富有韵律的“哒哒哒”的机器声。

陈默没有急着让她们大规模生产,而是先拿出了成星海邮寄来的“蝙蝠衫”。

他挑选了几位技术最好的女工,组成一个临时的“样板组”,任务就是先精准地复制出这几件“蝙蝠衫”。

“大家看,这种袖子,特别宽大,像蝙蝠的翅膀,所以叫蝙蝠衫。肩线掉下来,袖子和衣身连成一片,裁剪的时候要注意弧度……”

徐洁一边展示实物,一边讲解要点。

她也是刚刚上工,但是因为资历老,技术好,所以负责研究样板,给大家讲。

女工们围拢过来,脸上都带着新奇和兴奋的表情。

她们做惯了中规中矩的工装、衬衫,还是第一次接触如此“夸张”的款式。

“哎哟,这袖子可真大,这得费多少布啊?”一位姓王的大姐快人快语。

“王姐,现在不时兴省布料啦,讲究的是个派头!”

旁边年轻些的小李笑道,她已经忍不住用手摸着那件紫红色条纹的蝙蝠衫样品,“这穿上得多晃眼啊!”

“就是,你看这颜色,多鲜亮!比咱们以前做的灰蓝制服可强多了。”

车间里顿时充满了叽叽喳喳的议论声。

“这是从哪儿搞来这么时髦的样子?”

“听说是在南边带来的,人家那边可开放了!”

“这衣服穿出去,回头率肯定高!”

蝙蝠衫的复制工作进展顺利。

老师傅们到底是经验丰富,仔细拆解了一件样品后,很快就掌握了裁剪和拼接的关键。

当第一件棉布仿制的蝙蝠衫在缝纫机上诞生时,立刻引来了女工们的围观。

“快看快看,做出来了!真是一模一样!”

“这绿色真嫩,像刚长出来的树叶儿。”

“让我比量比量……啧啧,这要是穿上去跳迪斯科,肯定带劲!”

陈默很快就得到了消息,赶了过去,仔细查看仿版。

虽然面料和原版略有差异,但版型和神韵基本抓住了。

但是成本很低,一件的成本还不足以块钱。

有了蝙蝠衫的成功仿版,另外几款从南方样品中汲取灵感的衣服也陆续开始打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