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209集:《传统技术的反击》

第209集:《传统技术的反击》(2 / 2)

第三章:锈铁与硅片的对话

“这就像用算盘解决了超级计算机算错的题。”在跨团队视频会议上,张野把铜网屏蔽的实验数据推到屏幕中央,林夏团队的李建国教授推了推眼镜,放大了其中一组频谱对比图。

“注意这个谐波结构,”李建国指着图中一组规则的波纹,“和我们在雪山基站检测到的地磁场干扰模式很相似。你们有没有想过,这种干扰不是纯粹的量子效应,而是量子隧穿激发的放射性衰变,与地壳中某些传统电磁结构产生了耦合?”

这个假设让所有人沉默。如果说林夏团队面对的是“自然规律的量子反制”,那么张野这边遭遇的,或许是这种反制在宏观电磁层面投下的“阴影”——而这个阴影,恰恰能被传统屏蔽技术“接住”。

张野拿起一片铜网,阳光透过网孔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们总以为技术进化是直线淘汰,把铜网、接地这些东西扔进了博物馆。但这次实验证明,当科技触及某种‘自然边界’时,那些被我们视为‘过时’的物理规则,反而成了意想不到的缓冲带。”

他想起仓库里那些蒙尘的老设备:二战时期的雷达屏蔽罩、晶体管时代的滤波电容、甚至还有爱迪生时代的铜线圈。这些锈迹斑斑的物件,遵循的是最朴素的电磁感应定律,却在量子科技遭遇瓶颈时,展现出一种近乎固执的韧性。就像古老的城墙,无法抵御导弹,却能在无形的能量潮汐中,用砖石的重量和结构,撑起一道意想不到的屏障。

第四章:平衡木上的技术反思

实验的最后阶段,张野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他将超导屏蔽层与铜网系统并联,用现代传感器实时监测干扰频段,再通过算法控制铜网的接地参数。当干扰波在高频段出现时,超导层立刻启动;一旦频段跳变到低频,系统便自动增强铜网的谐振效应。

这个“新旧混搭”的系统创造了奇迹——干扰抑制率达到了97.3%,远超单一技术的极限。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干扰源的一个隐藏规律:其频段跳变的节奏,竟然与地球自转产生的微弱地磁场波动同步。

“自然给我们设了个局,”在项目总结会上,张野指着墙上的时间频谱图,“它用量子效应制造麻烦,却又在宏观电磁层面留下了‘传统解法’的线索。这像不像在告诉我们:技术发展不能一条腿走路,当你仰望量子云端时,别忘了脚下踩着的,还是牛顿三定律的土地。”

实验室外,一场雷阵雨刚刚结束。张野看着窗玻璃上的水痕,突然想起老王说过的话:“老辈人修机器,讲究‘望闻问切’,听螺丝松动的声音,闻电容烧焦的气味。现在的机器越来越聪明,却也越来越容易在‘聪明’里迷路。”

后来,这个“铜网+超导”的混合屏蔽技术被写入了新的量子通信安全标准。但比技术突破更重要的,是科研人员们在锈铁与硅片的碰撞中意识到的真相:技术的进化不该是对传统的背叛,而应是一场跨越时代的对话。当人类在量子世界披荆斩棘时,那些沉淀在历史尘埃里的物理智慧,就像埋在地基里的老砖,看似过时,却在科技大厦摇摇欲坠时,提供着不可或缺的支撑。

张野最后一次走进仓库时,特意将那本1978年的手册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手册扉页上,有人用钢笔写过一句话,墨水虽已褪色,字迹却依然清晰:“所谓进步,不是扔掉过去的钥匙,而是学会在不同的锁孔前,选择合适的那一把。”而窗外,被雨水冲刷过的铜网在阳光下闪着温润的光,像一道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沉默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