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 > 第459集:“伦理旅游”的“新名片”

第459集:“伦理旅游”的“新名片”(1 / 2)

林砚舟的越野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了四十分钟,车窗缝隙里钻进来的风还带着松针的清苦,视线尽头却突然撞进一片刺眼的蓝——那是龙脊山风电场的测风塔,银灰色塔架在暮色里戳向天空,像一排没入云层的金属筷子。

“林工,前面就是沙坪村了。”副驾的实习生小周指着路边褪色的路牌,塑料板上“沙坪村”三个字被雨水浸得发乌,下方还歪歪扭扭写着“反对风电场”的红漆,笔画已经斑驳。

林砚舟掐灭手里的烟,指尖在方向盘上敲了敲。作为省能源局派来的伦理评估专员,她这趟来龙脊山,是要给搁置了半年的风电场项目做最终伦理环评。可车还没进村,村口老槐树下就围了二十多个人,领头的老汉手里攥着个铁皮喇叭,看见越野车就往路中间走,身后的村民也跟着往前挪,眼神里满是警惕。

“是省上来的人不?”老汉的声音透过喇叭有点变调,“俺们村的地,凭啥说占就占?那风车子转起来,俺家娃夜里都睡不安稳!”

林砚舟推开车门,刚要说话,裤兜里的手机就震了。是局长的电话,语气里带着急:“砚舟,沙坪村的事你得抓紧,投资方那边已经催了三次,再拖下去项目就要黄了。”

“李局,伦理环评不能只看投资方,村民的诉求也得……”

“村民那边村支书会协调,你重点把环境影响报告弄好,下周就得交。”电话里的忙音切断了林砚舟的话,她抬头看见老汉朝她走近,手里的铁皮喇叭还冒着热气。

“俺是沙坪村的老支书,姓王。”老汉的手背皱得像树皮,指了指远处的山,“那片山是俺们村的祖坟地,风电场要在那儿立塔,得迁二十多座坟。俺们庄稼人,祖坟动不得啊。”

林砚舟跟着王支书往村里走,路边的田埂上插着几面小旗,旗上写着“保护耕地”。她想起上周看的项目资料,里面写着“风电场占地面积仅0.5平方公里,不影响耕地”,可眼前的景象却不是这样——几台挖掘机停在田边,履带压过的地里,麦苗还没返青就蔫了。

“这些挖掘机是上个月来的,没跟俺们商量就动工。”王支书叹了口气,“村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就剩俺们老的小的,拦也拦不住。”

林砚舟的手机又响了,这次是投资方的张总。“林工,沙坪村那边是不是故意刁难?我们都按规定给了补偿款,村支书还不配合。”

“张总,我刚到村里,看到挖掘机压了耕地,还有村民说祖坟要迁……”

“耕地那是临时施工用的,之后会恢复。祖坟迁移补偿款我们给了双倍,是他们贪心!”张总的声音拔高,“你要是搞不定,我就找局里换人。”

挂了电话,林砚舟揉了揉太阳穴。她做伦理环评五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棘手的情况——投资方催进度,村民护土地,局里要结果,三方的诉求像三根绳子,把她捆在中间。

当晚,林砚舟住在村小学的教室里。夜里,她翻出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里面写着“风电场运行期间噪声值低于55分贝,符合国家标准”,可她凌晨三点走到村口,却听见远处测风塔传来的嗡嗡声,在寂静的山里格外清晰。她掏出分贝仪,屏幕上显示62分贝——超过了标准7分贝。

第二天一早,林砚舟去找王支书,却在他家门口看见几个穿西装的人。是投资方的人,正跟王支书争论。“补偿款再加十万,你们赶紧签字。”张总把一张支票拍在桌上,“别耽误我们动工。”

王支书把支票推回去:“不是钱的事,是俺们村的根不能动。”

林砚舟走进去,把分贝仪放在桌上:“张总,测风塔的噪声超标了,得整改。还有耕地的事,必须恢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