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开国功臣一直都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他们在国家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国家进入和平时期,如何妥善安置这些功臣,却成了历代统治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比如说,在后世的某个朝代,有一位名叫朱明的开国皇帝,他以铁血手段登上皇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然而,这位皇帝却在坐稳江山后,对曾经跟随他一同打天下的功臣们展开了一场血腥的屠杀。
朝堂之上,原本嘈杂的声音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群臣们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惊恐之色。有的人甚至直接跪伏在地,额头冷汗涔涔,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有的人则偷偷地瞥一眼身旁的同僚,眼神交汇的瞬间,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整个朝堂陷入了一片死寂,没有人敢发出一点声音,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了。
天玄帝望着天幕投影,眉头拧成“川”字,出声质问:“他为何要把功臣杀绝?难不成是镇不住这些人,才出此下策?”话语里满是困惑,似在揣度那位帝王的无奈。
天玄帝并非反感帝王杀人,只是费解:“后世这位皇帝,就不怕后世骂名?功臣杀得太绝,史书里怕是要溅满污名。”
谈及开国帝王,他话锋一转,满是推崇:“瞧瞧咱们大乾高皇帝,对功臣多宽厚!论功行赏从不吝啬,列侯、关内侯封了一茬又一茬,连异姓诸侯王都给了不少。”
话头轻晃,语气带了几分哂意:“当然了,列侯们懂审时度势,自然活到最后;异姓王偏要往死路上撞,高皇帝拦都拦不住——没眼力劲的,怪不得旁人。”
大皇子袁熙垂首思忖,忽得想起高皇帝晚年旧事,拱手道:“儿臣猜想,或许是他自知时日无多,怕新君镇不住功臣。毕竟这些人功劳太大,万一压过新帝,朝堂易乱。”
三皇子袁祉却不服气,折扇“啪”地甩开,指着天幕嚷道:“就算要清障,也犯不着杀绝啊!选的新帝要是连个功臣都镇不住,那才是真无能!”
袁泽站在一旁,慢条斯理接话:“也可能是继承人出了岔子。比如太子早逝,帝王想扶皇孙上位,只能血洗朝堂,给孩子铺路。”
天玄帝听得烦了,摆了摆手:“罢了,与我大乾无关。”
转而看向袁泽,语重心长教诲:“高皇帝常说,不能寒了功臣的心,更不能因自已不如功臣,就心生嫌隙。先帝也讲过,咱们袁家人,行事要温和。”
这话听着是护着功臣,实则暗戳戳提醒——别被功臣身份捆住手脚,该出手时就得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