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福祥骑在高头大马上,腰悬双枪,披风猎猎。
他此刻的腰杆挺得笔直,眼神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从江湖草莽到一师之长,这巨大的转变让他既感到热血沸腾,又有些恍若隔世。
他时不时回头望向身后那支由昔日兄弟改编而来的队伍,心中感慨万千。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董福祥不再是那个只凭意气行事的江湖汉子,而是一名肩负重任的革命军人。
傅昊的信任,让他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荣耀与责任。
张俊、李双良二人紧随其后,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他们曾是刀口舔血的帮会头目,如今却成了革命军的旅长,这身份的跃升,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
而董福禄,董福祥的兄长,虽然未曾多言,但眼中那份沉稳与坚定,也昭示着他已决心追随这股新生的力量。
队伍行进间,洪兴策马来到傅昊身侧,低声说道:“大帅,董福祥此人,今日之举,倒也诚恳。只是他那帮旧部,良莠不齐,想要彻底脱胎换骨,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傅昊微微一笑,目光深邃:“洪参谋长所言极是。董福祥勇则勇矣,但江湖习气根深蒂固。想要将这群猛虎驯服,单靠军令和纪律还不够,更需要让他们明白我们革命的信仰与目标。董志源便是他们第一课。那里是我们革命军的根基,是我们实践民生、凝聚人心的典范。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革命。”
洪兴点头称是:“董志源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早已焕然一新。相信那帮新兵蛋子见了,定会大开眼界。”
傅昊望向远方,似乎已经能看到董志源那熟悉的轮廓。
那里,有他一手创建的根据地,有他并肩作战的“老兄弟”,更有他心中描绘的未来蓝图。
离开一年多,他心中亦是充满了期待与一丝紧张,不知故地重游,会有怎样的变化与惊喜。
队伍穿行在黄土高原的沟壑梁峁之间,沿途的村庄与田野,不少地方仍能看到战争留下的痕迹,但更多的是一种蓬勃向上的生机。
一些被革命军解放的村庄,村民们见到这支打着“革命军”旗帜的队伍,纷纷走出家门,热情地挥手致意,有的甚至捧出自制的食物和水,想要犒劳这些为他们带来希望的士兵。
傅昊看着这些本地人和秦地迁徙过来的人们,心中一阵感叹!
如果按照历史上来说,此时的陇东粮仓董志源已经成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一番景象了吧!
董福祥等人见状,心中颇为触动。
他们过去在江湖上行走,要么被人畏惧,要么被人利用,何曾受到过如此发自内心的拥戴?
这种感觉,让他们对傅昊口中的“为天下苍生而鸣”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师座,你看,这些老百姓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张俊忍不住低声对董福祥说道。
董福祥重重点头:“是啊,这才是真正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大帅不简单,咱们算是跟对人了。”
随着队伍的深入,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有序的气息。
道路变得更为宽阔平坦,沿途的哨卡也越发严密。
负责警戒的民兵见到傅昊的旗帜,立刻恭敬地行礼放行,眼神中充满了崇敬。
“大帅,过了前面那道山梁,就是董志源的地界了!”一名熟悉地形的向导兴奋地禀报。
所有人精神为之一振。
董福祥更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催马向前,与傅昊并肩而行。
“大帅,这董志源,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他忍不住问道。
傅昊望着前方,语气中带着自豪:“董志源,将是西北的革命灯塔,是人民的家园,也是我们抗击外侮、复兴中华的起点。等你亲眼见到,便知我所言非虚。”
终于,队伍翻越山梁,一片开阔的谷地豁然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