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牛车都得征用一下。”
杰子说。
田村长赶紧叫人去孙家和宋家叫牛车。
二栋也把家里的青牛大车赶来了。
江思月的马车是固定车厢。
盛不开这么大的部件。
只能装些钉头榫卯。
当下村里的青壮们帮忙把所有部件都装了车。
浩浩荡荡往清水河赶去。
到了河边一看。
高县令的车驾早就已经到了。
两下见礼。
也顾不上多说什么。
李木匠便指挥着杰子和孙二虎等人。
一起在河边的平台上架水车。
高县令看他们一群人都听李木匠指挥。
两架水车一齐敲敲打打,忙而不乱的景象。
有点吃惊:
“他们之前是都练过的吗?
配合的还挺协调。”
高县令出身在南方江河之畔。
见过纤夫们合力拉船。
响亮的号子整齐划一,船工们配合默契各司其职。
自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壮观。
这架水车的人,虽比不上百人拉纤的壮景。
却也是自有默契。
江思月笑道:
“我们木工作坊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李大哥带着人分工合作。
这些都是跟他配合干活的老人了。
李大哥一个手势他们就知道要干什么。”
高县令点点头:
“果然李木匠是个有能耐的。
不但能造出水车这种大型利器。
还能统领手下的人齐心协力。”
朝廷就是需要这样的好工匠。
有些人手艺虽好,却不愿与人交流。
更怕手艺被人偷师了去自己没活路。
所以性格乖戾的很。
像李木匠这种手艺好又愿意跟人合作的。
倒是正适合给朝廷造重器。
正说着呢。
不远处一辆牛车驶来。
前日下定的石碑到了。
雕刻铺子老板站在车头,朝江思月招手:
“江娘子!
不辱使命。
我们终于把碑文刻完了!”
江思月很高兴。
立刻招呼田村长找人把石碑抬下来。
许多捐了款的人家纷纷围上来看。
发现自己的名字果然在碑文上刻着。
都很高兴。
江思月把尾款结给了掌柜。
掌柜兴冲冲拿着走了。
田村长和吴村长立刻找人在水车旁边的位置挖了个坑。
把石碑稳稳当当的立在里头。
高县令兴致勃勃凑过来看。
“双河渠?
这是你起的名字?”
江思月赔笑:
“我跟田村长和吴村长商量的。
我们一个上河村一个下河村,叫双河渠最是应景。”
总不能叫上下渠!
高县令点头:
“确实应景。”
说着往下看了看。
“本官的名字也刻上了!”
江思月道:
“高大人是第一个资助咱们挖渠的,自然要写上。”
而且在开头最醒目的位置。
高县令很满意。
“江娘子有心了。”
正说着呢。
身后的杰子大呼一声:
“水车装好了!
大家都起开,要试一下水力。”
众人回头。
就看到两个丈八高的大家伙,静静地立在河边。
旁边的水斗有不到一半插在水里。
由于水位太低。
水流推不动沉重的水车。
这会儿安安静静的立在河边。
杰子和二虎。
江家几个堂兄弟。
分别站在两个水车的踏板上。
一二一的喊着号子,用力踩着踏板。
不多时。
水车吱吱扭扭的慢慢开始转动。
之前插在水里的水斗慢慢升到高处,然后倒转过来。
“哗啦”一声落在岸边。
村民们大为惊奇,同时惊呼:
“上水了!
真的上水了!”
同时。
两个村长拿着铁锹,在新立的石碑旁边挖了些土。
大声吆喝着:
“两河渠正式动工!”
之前找好的工匠们闻声而动。
挥舞铁锹抡圆了胳膊,开始挖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