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依旧突突地往前驶,碾过土路,越过田埂,朝着公社后方更远的城郭而去。
远处的城郭还只是一道模糊的影子,藏在阴云与尘土之间,而这台东风-26拖拉机。
载着兄弟俩,在微凉的晚秋时节,稳稳地行驶在通往城里的路上,身后的尘土与旷野的寂静,渐渐被抛在身后。
日头悬在中天,暖融融的光线裹着几分初夏的燥意,洒在县城的柏油马路上,泛着淡淡的油光。
拖拉机突突的轰鸣声在街道上格外显眼,陈大牛握着方向盘,目光稳稳落在前方,陈伟坐在旁边的车斗沿上,手抓着栏杆,看着沿途掠过的景致。
街道比村里热闹多了,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门窗擦得透亮,挂着各色招牌。
有的写着“烟酒糖茶”,有的贴着“成衣定制”,红纸黑字在阳光下格外清晰。
行人三三两两穿梭着,有挑着担子叫卖青菜的小贩,竹筐上的菜叶还带着露水。
有穿着的确良衬衫的年轻人,手里攥着自行车铃,叮铃铃地从拖拉机旁驶过。
还有挎着布包的妇人,领着扎着羊角辫的孩子,正朝着街边的小吃摊张望。
偶尔有几声吆喝声顺着风飘过来,混着拖拉机的轰鸣,织成了县城独有的喧嚣。
拖拉机在百货商场门口的空地上停稳,尾气带着淡淡的柴油味,消散在空气里。
两人跳下车,踩着被晒得温热的水泥地走进商场。一进门,凉丝丝的气息扑面而来,驱散了一身燥热。
商场里的货架摆得整整齐齐,沿着墙壁一路延伸,顶上的吊扇慢悠悠转着,扇叶搅动着空气,带来阵阵微风。
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布料区的绸缎、棉布、的确良挂得满满当当,红的、蓝的、粉的,色彩鲜亮,有的印着牡丹、喜鹊,有的带着细密的暗纹,摸起来光滑或厚实,都是成亲用的好料子。
陈大牛走到这儿便停下脚步,指尖拂过一匹大红的绸缎,质感柔滑,又拿起一块藕粉色的棉布,对着光线看了看布料的纹路,确认结实耐用后,便示意陈伟叠好放进随身带的竹篮里。
厨具区的搪瓷制品泛着莹润的光泽,白底子印着红囍字的搪瓷盆、带着提手的铁壶、边缘打磨得光滑的铁锅。
陈大牛挨个翻看,选了大小合适的一套,又拿起两把木柄的勺子和一双红漆筷子,这些都是新人居家过日子的必需品。
不远处,周红正站在日用品货架旁,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头发用发网拢得整齐,正低头仔细整理着货架上的香皂和牙膏。
她瞥见陈大牛和陈伟,眼神里带着几分熟稔的笑意,轻轻点了点头。陈大牛也颔首回应,脚步没停,径直走向喜品区。
那里摆着卷成筒状的红绸、裁好的红纸、印着“囍”字的红包和喜糖袋。
陈大牛拿起一卷红绸,展开看了看长度,足够用来装饰新房的门窗,又挑了几沓红纸,打算回去请村里的先生写喜字,喜糖袋则选了红底烫金的,看着格外喜庆。
陈伟在一旁帮忙,把选好的东西一一放进竹篮,竹篮渐渐满了起来,沉甸甸的,透着即将成亲的热闹劲儿。
商场里还有其他顾客,有的在和售货员低声交谈,有的在货架前仔细挑选,偶尔传来几声算盘珠子的噼啪声,格外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