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白日做梦(2 / 2)

号召全国挖河清淤?还是扩大湖泊容量?

如何解决耕地问题,成了眼前亟待思考的难题。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重大后果。

一旦决定推行,就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并妥善安抚亿万民众。

霍启煊见祖父焦虑,出言宽慰:“祖父,此事并非无解。

只需内阁颁布指令,在长江中游大力植树造林,将他处现成大树迁移以稳固河沙。

同时动员全国力量清淤疏浚河道,扩展主要支流,并实施退耕还湖计划,将原有湖泊面积扩大数倍,就能将损失降至最低。”

他又补充道:“借此契机,内阁还可推进重要城市的下水道改造工程,利用此次洪灾检验其防洪效果。

若能顺利通过,则意味着工程成功,未来再无洪涝之忧,可谓一劳永逸。”

“煊儿啊,你考虑得过于简单。

这条命令岂是轻易可下?牵涉甚广,还需做大量思想工作,不少生产活动或将暂停,整个国民经济也会受到冲击。”霍鹰东叹气道。

短暂沉默后,霍启煊坚定地说:“祖父,保经济还是护人命,答案显而易见!即便最终未发生灾情,我们不过损失些许钱财;可若不提前防范,不知会有多少生命葬送于灾难之中。

孰轻孰重,我坚信内阁自会权衡妥当,作出最明智的选择。”

霍鹰东陷入深思。

霍启煊继续劝说:“而且,祖父,我们还能借机推动一些长久以来难以开展的工作,比如加强环境保护、严控滥砍滥伐、扩大湖泊面积,以及全面升级各大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

"说是防洪抗灾,要是真能成功抵御洪涝,内阁的地位会更稳固,民众的支持也会更大。

我们能更团结,也更能集中精力办大事。

"

"总之,提前准备好处多多,不准备则隐患重重。

"

霍鹰东长叹一声,这小子竟然引用伟人的说法。

"我会找个机会向内阁汇报,这种大事需由内阁召集专家讨论,影响范围广,涉及人口多。

"

稍作停顿,他又说道:

"你把调查结果整理成报告交给我,单靠口头说没用,要有可靠的数据支持。

"

"爷爷,报告我已经完成了。

"霍启煊说。

霍鹰东沉默片刻,

"好吧,拿来我看看。

"

"好嘞!

"霍启煊急忙回办公室取报告。

霍鹰东站在大厅,心中暗自赞叹。

这孙子愈发出色了!

不多时,霍启煊返回,手捧一纸报告。

霍鹰东接过,坐在办公桌前仔细阅读。

报告详尽有序,既有理论又有数据支撑。

从全球厄尔尼诺现象到长江泥沙淤积、洪水阻滞的风险,再到具体应对策略,霍启煊都一一列出。

他还进行了损失评估,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将潜在危机转化为机遇。

整份报告逻辑清晰,论据充分,简洁有力,直击要害。

看完后,霍鹰东不禁倒吸凉气。

一百七十六个城市地下工程改造方案出炉,虽投入巨大,却利大于弊,不仅能带动就业,还能推动多行业发展。

“爷爷,趁大规模城市化还未全面铺开,咱们应尽早完成所有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彻底解决水患问题,为城市发展奠定稳固根基。”霍启煊说道,“长远来看,我希望未来每一座城市都能拥有庞大的地下空间。

目前虽不具备条件,但可以率先选定燕京、沪城、粤城、深城等核心城市进行试点。”

他接着说:“这些城市未来将愈发繁荣,人口也将持续增长。

我的设想是,将其打造为兼具地表与地下功能的立体城市。

既保留现有地面设施,又预留发展空间,逐步向立体化方向迈进。

不过,现阶段无需急于修建地下城,因为相关技术尚需完善。”

听罢孙子的规划,霍鹰东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子莫非在做白日梦?地底与地面同步建设?这得耗费多少资源?

见祖父未回应,霍启煊进一步阐述:“爷爷,我们的问题在于总盯着天空,却忽略了脚下的世界。

实际上,地球内部的空间远比地表广阔得多,不开发利用简直是浪费资源。

若能从当下开始探索地底奥秘,积累相关经验,就能在未来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在有限的地面范围内实现纵深扩展,承载更多人口和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