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青禾轻声问道:“时砾又走了吗?”
时砚点点头:“巴蜀之地存粮多,价格也便宜。就是路远地势陡峭难行。来回一趟,得三四个月。我这次给了他双倍的银子,又让他多带了五百精兵。”
买粮不难,将粮食安全地运送回来,才是真正的难题。路上有流民匪徒,大批粮食还会引来各驻军的垂涎。之前便有过军队假扮流匪抢粮的先例。
时砾每趟出去买粮,都会带上裴字旗。如今又有真正的裴家军精兵随行护送。有眼力见的,根本就不敢招惹。
夫妻两个难得相聚,低声私语许久。
“打算什么时候回燕郡?”时砚低声笑问。
裴青禾想了想笑道:“再等两个月吧!先将这些军汉练出些模样。也得给庞丞相他们一些时日,收拾行李带上家眷,都去燕郡。”
“庞丞相颇有威望,做事也得力。他派人给北地军队送信,现在已经有五个将军送信前来,表明诚服之意。到时候会参加我在燕郡的登基典礼。”
“这么算来,还有五支军队不愿来?”
裴青禾扯了扯嘴角:“我是女子,又这般年轻,总有人心里不服气,不愿低头。无妨,少几个人,不影响大局。”
什么是大局?
大局就是天命在她。
没有人能阻拦她向前的步伐。
……
春耕结束后,庞丞相和秦侍郎等一众文官来辞行。
裴青禾令裴燕杨淮领一千精兵随行护送。
庞丞相忙道:“冀州幽州都在将军治下,一派太平。哪里需要这么多人护送。”
裴青禾微微笑道:“有裴家军相送,足以震慑宵小匪徒,也能让幽州的官员大户对丞相恭敬些。丞相不必推辞!”
裴将军有意为他撑腰长脸,确实不该再推辞了。
庞丞相拱手谢恩。
秦侍郎等人一并谢恩。
裴青禾领兵送出十里才回转。
文官们大多年迈体弱,庞丞相将近六旬,秦侍郎是五十岁的人了,最年轻的文官也有三十多岁。他们带着妻儿家眷,坐着马车,慢悠悠地前行。后面还有一长列车队。
裴燕没精打采地策马随行。
“走一个时辰歇半个时辰,照这速度,几百里路得走半个月。”裴燕也成长了,脾气收敛了不少,私下里对杨淮吐槽:“这么一群废物,到底有什么用?”
杨淮拿了帕子过来,替裴燕擦手:“不能这么说。打仗的时候,文官们确实没大用。等仗打完了,要建新朝立新典治理朝政,文官就有大用处了。”
“有这些文官拥立,将军就能堂堂正正地登基做北地天子。”
裴燕撇撇嘴:“也罢,还有用处,我就忍一忍。”
杨淮不由得一笑。
十六天后,庞丞相等一行人到了燕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