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柱打算的是,让贾张氏搬去后院跟棒梗一起住,何小住在中院临建房,但棒梗死活不同意。
后来经过何家和贾家的共同商量,最终决定贾张氏搬去和秦淮茹一起住。
1983年12月18日。
今天是个十分特殊的日子——改革开放五周年纪念日。
津门滨海新区。
寒意裹挟着渤海湿润的空气弥漫在这片大地。
在这本该万物俱静的季节,滨海新区的建设工地上,却是热气腾腾。
年近80的大山同志,在中央和津门同志的簇拥下,亲自踏上了这片热土。
他要亲眼看看,经过这今年的发展,滨海新区究竟发展得怎么样。
津门飞扬国际大厦。
这座大厦由津门市政府跟飞扬集团共同投资修建。
其高达135米,地上共37层,是津门第一座,也是此时唯一的一座超百米高层建筑。
大山同志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要登上大厦的天台。
大山同志站在大厦天台,寒冷的海风掠过他的鬓角,随行人员几次想为他加披一件大衣,都被他轻轻推开。
随着大山同志的目光看去,在滨海新区的工地上,数以百计的高楼正拔地而起,无数吊机的巨臂在空中来回摆动。
曾经死气沉沉的滨海,现如今到处是一片繁忙的建设图景。
看到这生机勃勃的一幕,大山同志的脸上,总算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虽然他早已经在中央的文件中,看到了关于滨海新区取得成绩的内容。
但对于他老人家来说,不亲眼看一看,总是有些放心不下。
“张扬同志,你过来!”
大山同志亲切的朝张扬招了招手。
等张扬走近后,大山同志朝张扬问起了滨海新区的各项关键数据,以及新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当听到滨海新区三年生产总值增长了二十倍,外汇收入翻了三倍时,大山同志用他那独特的川省口音,十分认真的朝一众高级领导说道:“滨海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这句话,我待会儿要把它写下来,送给你们滨海。”
闻言,在场的一众津门干部,脸色顿时露出了笑容。
现如今,龙国内部关于经济特区的争议,并非完全停止。
有不少人都批评滨海忘了阶级斗争,犯了走资本主义路线错误,是妥妥的邪门歪道。
要是再这么搞下去,滨海总有一天会变了颜色。
但只有津门的干部和群众才知道,经济特区给津门百姓带来了多么大的好处。
正如大山同志说过的那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每一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滨海新区成立不过四年多,可新区内百姓的平均收入,增长了至少一倍。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对老百姓来说没什么比穿衣吃饭更重要的了。
只有百姓的收入切切实实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才能迎来真实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