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淮泣血
弘治二十年秋,两淮盐场的盐丁在晒盐时发现盐池泛红,三百六十座盐灶渗出的黑血将白盐染成暗紫。巡盐御史谢明砚(谢迁第十四代孙)踩着浸透盐卤的滩涂赶到时,看见盐引账簿的封皮正渗出血水,每道折痕都夹着婴孩的襁褓——那是用竹刀活取的盐工孤儿指纹,指腹还凝着未干的盐税银。老盐工陈翁跪在盐仓前,后颈月牙形的疤痕在盐雾中泛着青白:"上月盐引激增,三百盐丁孩童失踪......"
(一)盐引血账
谢明砚翻开账簿,三百六十页账册每页都夹着指纹拓片,朱砂批注"每引盐课,加征童指纹三枚"的字迹还在晕染。盐仓地下挖出的陶罐里,三百六十具婴尸蜷缩成盐结晶状,每具尸体的右手都有相同的刀痕,指纹拓片被盐税账簿压成硬块,账册扉页贴着户部朱批:"两淮盐税,按引加征童纹税"。
(二)血盐残像
"看盐引夹层!"陈翁用盐铲劈开盐引木牌,焦黑的羊皮卷从裂缝中滑落,"弘治十七年春,都转运盐使严世蕃以千名婴指纹伪造盐引,苛征盐税二百万两"的字迹还沾着盐粒。谢明砚抚摸着盐工们布满老茧的手掌,那些被盐卤蚀出的深纹里,嵌着"每斤盐逼死一童"的暗码,而盐引上的官印实则是用婴孩指骨磨成的印泥盖成。
(三)盐官祭童
盐场突然卷起黑风,巡盐副使冯保(陈翁孪生弟弟)的身影在盐雾中显现,其掌心的盐工纹下,刺着与陈翁identical的月牙疤痕:"谢御史可知,两淮盐引实为天下百姓的指纹税?"说罢掀开盐仓地砖,三百六十个盐井中浮着婴尸,每个井口都刻着"以童纹镇盐,岁增税银十万两"的铭文。谢明砚在盐引背面找到苏女官的血书残片:"盐非百味首,乃千童血;引非通商证,乃刮骨刀"。
二、税银迷宫
谢明砚循着盐引标记进入盐使司地窖,三百六十个盐引架按八卦排列成阵。当火镰照亮中央的税银库,万千锭盐税银在盐卤中泛着血光,每锭都刻着婴孩指纹,对应着"孩童一指纹抵税千两"的暗码。陈翁突然跪倒在地——他后颈的疤痕与墙面砖缝共鸣,显露出被盐卤掩盖的血字:"盐使司每年以千童指纹换盐引增额,税银入了严党私库"。
(一)祖父的密档
谢明砚在税银柜底找到半卷《盐法考》,内页夹着祖父谢迁的密信:"弘治元年,严蒿以盐工童纹勾结番商,吾曾救下盐丁婴孩,其指纹有月牙断纹..."话音未落,冯保突然砸开盐井,万千盐引喷涌而出,每道引票都沾着婴孩的指血。陈翁猛地扑向谢明砚,后背被盐引刺穿,后颈疤痕爆发出盐晶:"谢大人,老奴便是当年获救的盐丁婴孩!"
(二)指纹共鸣
谢明砚接住陈翁时,发现他与冯保的右手食指都有相同的月牙断纹。此时盐场的盐工们举着火把围拢,他们掌心的晒盐纹与税银锭共鸣,在盐滩上织成"清盐"二字,每笔都由晒盐时磨出的血茧组成。冯保嘶吼着撕碎怀中的指纹拓片,万千纸蝶从碎片中涌出,每只蝶翼都映着被强征指纹的孩童——他们的指腹还留着盐卤腐蚀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