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生容色一肃,与一侧小脸沉静的五弟对视一眼,双双对着二哥,将头重重一点。
整个八月,学堂在墨玄梁的指导下和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风风火火地建设着。
打地基、砌墙体,村民们挥汗如雨,却无一人叫苦抱怨。
半个月后,几间屋舍已有了清晰的雏形,高大宽阔的窗户洞豁然开朗,引着阳光与南山独有的气韵涌入其中。
到了八月底,屋梁架起,瓦片铺就,学堂正式封顶,只待内部整饬和那关键的窗户安装。
九月初,空气中已隐约能嗅到粟米与小麦即将成熟的富饶气息。
农忙前夕,雷管事带着几辆马车,再度来到了宋家村。
他先是照例去作坊查验了新一批薯粉的成色与数量,完成交割。
随后,他便指挥带来的伙计,小心翼翼地将一批用厚实稻草包裹的严严实实的货物搬了下来。
打开草包,里面露出的,正是宋小麦,或者说全村期盼已久,用于学堂窗户的明瓦!
看着那一块块半透明,在阳光下泛着柔和光泽的瓦片被妥善安置,宋小麦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眼中同样满是欣喜。
更让她高兴的是,雷铭将她拉到一边,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道:“宋姑娘,大喜啊!”
“你上回提的那个专柜之策,少东家与几位大掌柜商议后,极为赞赏,已然采纳了!”
“并且,少东家亲口允诺,将来咱们景州的薯粉经销之权,优先考虑交给你们宋家村!”
宋小麦闻言,眸子一亮!
这确实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雷铭继续道:“不过少东家也说了,眼下薯粉产量终究有限,开设你说的那专卖店尚显不足,但这专柜形式,于各处分行匀出一角陈列,却是完全可行!”
“如今,少东家已命人着手筹备了开,首批将在禹州府城及周边几个大县的商行商号内设置起来。”
“如此甚好!循序渐进,正合我意!”宋小麦点头,对此安排十分满意。
“还有一事。”雷铭从怀中掏出一张草图:“少东家意欲为这薯粉定制一批专门的瓷瓶盛装,然后按照姑娘您给我说的,按照将来薯粉类别品级区分开来。”
“如此,一来显其珍贵,二来便于运输保存。”
“这薯粉既名为清河薯粉,少东家的意思,这包装样式与标识,想听听你的建议,毕竟此物源于你们宋家村。”
宋小麦听的眸子越发明亮,不禁为这异世中商人的敏锐与远见暗自喝彩。
“雷管事,少东家此议甚好!”
她毫不掩饰的赞赏道:“如此一来,咱们薯粉便不再是随意承装的散货,而有了自己真正的名姓,能登大雅之堂的精品了!”
对于标识一事,她略一思索,心中便有了雏形。
她请雷铭稍候,转身回屋去了纸笔。
铺开一张雪白宣纸,宋小麦并未急于下笔,而是闭目回想了一下村中那道清河支流蜿蜒流转的模样,又细微思索一番那深埋土中,其貌不扬却饱含生机的薯蓣。
片刻后,她睁开眼,眸光沉浸,执笔蘸墨,手腕悬动。
毫笔之下,一条流畅的线条就此于纸上游走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