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1 / 2)

第75章

朱栋还没熟悉完矿场的情况,就发现寿善回来了。

他一脸目瞪口呆,刚才还觉得寿善十分稳重,怎么刚过去就跑回来,这是想偷懒吗?

寿善却顾不上跟朱栋解释,飞快跑到书房里头,打开折子一口气写了起来。

他来缅甸之后,三五天写一折子,越写越熟练。

如今寿善都不用多想,直接就能写完,都不需要修改和誊抄一遍。

不过他还是谨慎检查了两遍,另外又写了一封信放进锦盒里头,然后擡起头来问站在门边愣住的朱栋:“四哥要写信回家吗?正好等会信使过来,一并送回京城去。”

“你给嫂子写信报平安,记得给妹妹也写一封信。”

朱栋一怔,点点头进了来。

寿善让开了一点,把折子和信笺放进锦盒里头,等会再把朱栋的放进去,上面加个封条,就能送出去了。

朱栋看弟弟如此熟练的样子,确实不是第一次做了。

他一边写信给家里人,一边还分心问道:“五弟刚去暹罗那边,怎的这么快就回来,不是说要商量吗?”

寿善点头道:“这次弟弟过去就是查看一下情况,商谈的事不着急。我先把折子送回京城,让皇上定夺。”

朱栋听见后不住点头,弟弟果真是历练久了,确实稳重,知道事情重大,不会随意擅自做主。

他很快就把回信写完,还给苏澜也写了一封报平安的信笺。

寿善一边让人去叫信使,一边把信笺通通放进锦盒里头。

信使一来,他就吩咐道:“八百里加急,左边的折子送进宫里,右边这些是我和兄长写给家里人报平安的信。”

寿善还给信使示意了一番锦盒里面的东西,信使仔细记住后点了下头,他才开始给锦盒上面加了封条。

信使检查封条完整后,这才行礼退下。

两人也不是第一次写信送信了,彼此之间都行个方便,这事办得是又快又好。

朱栋在旁边看着,越发觉得自己过来历练是对的。

要不然寿善越发厉害了,自己这个当兄长的却远不及他,只能在原地踏步,这就有点丢脸了。

苏澜很快收到寿善和朱栋的信笺,她先打开了朱栋的信。

上面只寥寥几句报平安,又说一路顺利,开始熟悉矿场那边的事。

底下还提到寿善晒得黑漆漆的,刚见面,朱栋险些没认出这个弟弟来。

苏澜看着不由笑了,又觉得是不是该让人准备点珍珠粉,叫寿善敷一敷。

身上晒黑就算了,好歹这脸都护着点儿,不然晒得厉害还会掉皮,怪难受的。

她吩咐白云去办了,另外多买点软膏。

如今的女子也爱美,冬天干燥,容易掉皮,不好上妆。

所以擦脸的软膏就多了起来,有带着香味的,有更滋润的。

苏澜索性让白云多买点没香味又比较滋润的,回头给两位兄长送过去。

等她打开寿善的信笺看过后,不由挑眉。

九阿哥回来的时候,见苏澜没在后院跟小狗玩儿,居然在屋子里看信,一副心情不错的样子。

他一看就猜出来了:“是寿善送信来了吗?”

苏澜点头答道:“还有四哥也送信来报平安,看着一切顺利,已经到缅甸了。”

九阿哥坐下后笑着问道:“看你心情不错,寿善说了什么好消息吗?”

苏澜看了他一眼也笑了:“看来爷已经知道了?”

九阿哥点头道:“寿善给皇阿玛送了折子,估计跟送来给你的信笺是一起的。折子里提到矿工迷路挖到了一条铜矿么,寿善就过去看了,还提了建议。”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笑了:“只能说,寿善在那边历练久了,倒是越发聪明会变通了。”

苏澜眨眨眼,怎么感觉九阿哥不像是在夸人呢!

九阿哥说完又补充一句:“嗯,像我,还十分会坑人了。”

当然坑的不是自己人,而是暹罗人了。

寿善的建议很简单,那就是暹罗人狮子张大口,要他们买下暹罗那边的半条矿脉。

他觉得应该答应,然后把暹罗那边的铜矿围起来,算是买下那小片土地。

虽说是买了,却不打算出钱。

毕竟暹罗不是三年要上贡一次吗?

不如这样,下次上贡的时候少送点,就算是买下这铜矿的钱了?

这操作是真的骚,连皇帝看后都忍不住笑了。

但是不得不说,还真是个好办法。

暹罗人少上贡一点,他们这边不用再掏钱,不也皆大欢喜吗?

当然,欢喜的只有他们,暹罗人是一点都不会高兴。

暹罗人还以为能诈点银钱,多多益善更好,谁知道寿善居然打算一文钱不给,直接就把铜矿给圈了。

寿善还振振有词,少进贡点,不就算是给钱了吗?

毕竟他们掏钱的话,给的不就是暹罗进贡来的。

左手给右手,还要再给一次,多麻烦啊!

暹罗人无语,这能一样吗!

他们每三年上京一回,去的人不多,能带去的贡品其实也不多。

暹罗进贡的礼物包括香料、美人,还曾送过两头大象和两头金丝猴。

但是进宫后,大清这边确实要回礼的,送的上等锦缎,好几十匹。

如此算下来,寿善感觉他们就是冤大头了。

别的藩国送的贡品就要实际得多了,比如琉球国,进贡就十分大方。

琉球国每两年进贡,送的硫磺一万斤,红铜三千斤,白刚锡一千斤。

这都是实打实的,不像暹罗那么敷衍。

如今大清这边都说减免一点贡品了,暹罗还不满意,真是反了天了。

暹罗这边也郁闷,说是减免,减多少都不合适。

毕竟他们是心知肚明,原本进的贡品就不多,再减那就不体面了。

但是不减吧,那铜矿不就白送了吗?

可是减吧,减多少才合适?

要减多了,大清会不会觉得他们不重视进贡,然后翻脸了?

暹罗就是想占便宜,没想过真跟他们闹翻。

毕竟大清再怎么不愿意大动干戈,皇帝真生气了,那也不是不能调兵遣将,把暹罗狠狠打一顿。

不说打了,还可能直接把国王换人做。

暹罗这边就发愁了,只好托关系想跟寿善见面,看看能不能给点建议。

或者让寿善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送点钱行不行,别减贡品了。

哪怕钱送少点,意思意思也比直接不给要好啊!

暹罗想着他们都退让了,两边又不想打起来,寿善怎么也得让一下。

然而寿善却不,他压根就不见暹罗的人。

副手是欲言又止,朱栋却很赞同地点头道:“见什么,他们自己都没想明白。既怂不想打仗,却又想占便宜。还不愿意亲自来,找五弟当中间人,想得挺美的。”

他从来不是什么大善人,尤其暹罗这种想得寸进尺的,不把暹罗伸出的手都剁了,已经足够仁慈了。

副手小心翼翼提醒道:“只是这样不会闹僵跟暹罗之间的关系吗?毕竟咱们如今算得上是邻居,要真有什么事,鞭长莫及啊。”

寿善瞥了他一眼,心想这个副手是真的不能继续留在身边了。

私心重就算了,还怕这个那个的。

朱栋看了寿善一眼,心思跟弟弟一样。

什么怂货,居然能当副手了?

寿善找了个借口打发掉副手,朱栋这才开口道:“这人一开口就劝我们跟暹罗交好,难不成是暹罗那边的人?”

闻言,寿善笑道:“人是不可能是那边的,就是可能暹罗人给了他什么好处。”

他把之前有人给副手好处,在自己面前说好话的事提了。

朱栋不可置信,这种人寿善居然还留在身边,嫌命长吗?

寿善耸耸肩道:“他之前做得不错,加上这边没什么能用。不过没事,四哥不是来了?就等着你跟他交接清楚后,就能打发他走了。”

朱栋立刻点头道:“放心,我会尽快跟他交接清楚,这种人就别留下了。”

多留一天,他都感觉心烦!

寿善点点头,又听朱栋问道:“你真不见暹罗的人,准备晾着他们了?五弟究竟想做什么?”

听见这话,寿善笑眯眯道:“不是我觉得,而是看暹罗人的脑子能不能转过弯来。”

朱栋看着这个笑得跟狐貍一样的弟弟,顿时后背一寒。

寿善来这边历练久了,怎么感觉狡猾多了,还心黑了不少?

暹罗那边吃了好几天的闭门羹,正沮丧和忐忑的时候,终于有人提到:“其实那边让减少进贡来代替买铜矿的钱,咱们是不是能用铜矿直接进贡啊。”

这样一来,他们最近三年都不用进贡了!

暹罗是真的穷,没什么好东西,所以也进贡不了什么。

但是能省一点是一点,要真不用进贡,是不是还能谈一下,来几个三年不用进贡?

铜矿那么大,换几次进贡也可以的吧?

这个提议一出,其他人顿时恍然大悟:确实是个好法子!

不过也有聪明人愣了一下,忍不住问道:“这样一来,咱们是不用进贡了,但是也无法插手铜矿的事……”

比起进贡,当然铜矿更值钱啊!

却有人反对道:“我已经派人打听过了,铜矿只延伸过来一点点,范围不大,估计大部分铜矿都在缅甸那边。”

“咱们要为了这么一点铜矿跟那边撕破脸,实在没必要。”

其他人听后纷纷附和,毕竟他们私底下也去打听了。

要铜矿延伸得长,大部分在暹罗这边,他们当然要争取一下!

就那么一点,可能挖几天就没了,何必跟大清过不去?

暹罗这边达成一致,再去找寿善的时候,先递了信笺表明态度。

寿善看过后,终于愿意见他们。

暹罗使者说明了来意,带着翻译做了文书,愿意把铜矿送给大清,只求换几次不用进贡。

寿善看过后,手里头又皇帝的回信,得到允许。

只是几次进贡而已,反正暹罗送去的也不是多少值钱的东西。

于是大手一挥,免除了暹罗三次的进贡。

三次,那就是九年的进贡了!

暹罗喜不胜收,使者麻溜签好契约,双手送了过来,脸上笑得跟花儿一样。

寿善心里笑开花,脸上还不能表现出来,只说道:“那咱们就尽快交接铜矿的事,我打算圈起来,周边再做个小城镇。”

暹罗人不明白道:“城镇?有这个必要吗?”

寿善笑得十分亲切,说道:“暹罗这边缺的东西挺多的,平日跟缅甸的关系不好,应该很难从这边买到东西。”

但是暹罗跟大清接壤的地方比缅甸要小多了,市集只在那么点地方,暹罗南边离着远,运输方面就难了。

如今直接在缅甸和暹罗接壤的地方建立城镇,开启市集来交流,那么暹罗人想买东西就方便多了。

像是大清的瓷器、丝绸和琉璃,都是暹罗的贵族最喜欢的。

有钱都很难买到,毕竟瓷器和琉璃太容易碎掉了,路途遥远,实在很难完整运输过来。

物以稀为贵,于是尤为昂贵。

哪怕砸大钱买,可能也没多少货。

如今好了,寿善这个提议,暹罗人只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

使者看着寿善,只觉得他更加眉清目秀,人真是怪好的呢!

他也不好做主,直接传信给暹罗国王。

国王一看还有这种好事,立刻就同意了。

当然也有心腹大臣提出异议:“大清这么优待咱们,还主动提出开市集,真的有那么好心吗?”

其他人却说道:“开市集对大清也没坏处,还能直接赚咱们的银钱,不让商人坐地起价。”

“这位寿善还是九福晋的兄长,后头有靠山在,他能这么说,肯定能办成,不会空话。”

要换个人,他们就未必相信了。

毕竟市集这种事,没皇帝允许就很难实现。

寿善敢开口,肯定之前已经问过皇帝,还得到同意了。

一般人哪能轻易上达天听,也就寿善背后有人!

错过这次机会,等寿善回去后,换个人来这边,或许就没这种好事了!

也就寿善年轻,想要尽快立功,争取快点把铜矿弄到手,于是主动跟暹罗交好。

暹罗这边也不能不识趣,而且给这么大的好处,他们拒绝就是傻子了!

不出寿善预料之外,不过几天功夫,国王把契约印上他的印章就送过来了。

这可是国书,暹罗国王答应了,以后都不能反悔的!

寿善把国书放进锦盒,小心翼翼收好,再让人送回京城去交给皇帝。

皇帝收到国书后龙颜大悦,叫来九阿哥,夸赞了一下寿善办事又快又妥当。

九阿哥听得一头雾水,不明白道:“皇阿玛,寿善这突然在暹罗那边办集市,就是转移暹罗人的注意力,叫他们没发现铜矿的大小吗?”

四阿哥在旁边,他也看过寿善的折子,清楚这铜矿在暹罗那边在表层的很少,大多在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