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蔡成沉睡的这些年,北方朝廷忙于稳定各州郡,同时应对“四年五灾”,还真是给了桓佑足够的时间。
我们不知道桓佑将如何从孙策手中夺回江南,但我们能够想到,桓佑一定是有相应的安排布置,而且这安排布置一定会藏得很深,也会极其有效。
江南早晚会上演一场大戏。
这一切在桓佑穿越到东汉末年的那几天,便已经决定了。
当然,现在桓佑还是要致力于让江南更加富庶、更加强大,让民心,尤其是世家大族之心,全部集中到他桓佑的身上。
别以为孙策在周瑜、鲁肃的辅助下,赶走了刘磐,快速平定并稳定了江南,是孙策、周瑜、鲁肃的功劳。
如果没有桓氏在私下给江南所有的世家大族打招呼,就凭孙策的出身,他凭什么能成为江南之主?
正史中孙权能割据江东,那是孙策一边礼贤下仕,一边用刀枪杀出来的。
但孙策在桓佑的建议下,对江南的世家大族采取了怀柔政策,并没有动刀兵。
而世家大族在桓氏的建议下,也是虚与委蛇,表面上配合孙策。
准确地说,世家大族配合的不是孙策,而是他桓氏一族。
孙策也知道自己的根底不厚。
他孙武后人的身份,以及他父亲多年的军功和长沙太守之职,还不足以获得江南世家大族的支持。
零陵蒋氏、武陵习氏、桂阳赵氏,包括长沙桓氏,都是各郡世家大族的领袖。
而为了在四郡推行“减租减息”,也为了江南的稳定,孙策入主江南后,由桓氏出面说服各郡世家大族支持孙策。
桓氏也没有辜负孙策,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四郡的世家大族纷纷结伴前来临湘拜谒孙策。
至于桓氏族人到底是如何“说服”的世家大族,就没人知道了。
当然,世家大族给出的理由,可不仅仅是孙坚曾为长沙太守,而是当前北方朝廷局势不明,江南四郡需要自保。
恰逢此时,孙策率军到来,自是他们的保护神。
这也算是冠冕堂皇吧?
各世家大族来投,孙策总得回报吧?
于是,在鲁肃的建议下,孙策任命了各郡的太守和长史。
长沙太守张羡继续任太守之职,但要以桓氏族人为长史。
而且,桓阶已经任牧府长史了,也就是说,桓氏出任州、郡两级长史。
零陵太守由蒋氏的蒋錞(蜀汉第二任丞相蒋琬的祖父)出任。
武陵太守由金氏族人金旋出任。
担心武陵习氏与襄阳习氏之间的关系,不仅没敢让武陵习氏族人为太守,连高一些的官位都没敢给。
桂阳太守由赵氏族人赵范出任。
说白了,就是既然你们支持我孙策,我孙策就让你们世家大族帮我治理各郡。
举荐各郡太守人选之事,桓佑不让桓阶插手,都是鲁肃选的。
鲁肃为了江南的长治久安,自然要替孙策把关。
结果除张羡一人外,其他三郡太守,都是鲁肃提议、举荐的。
而保留张羡,也无非是想保持与北方朝廷的一丝联系。
毕竟张羡是灵帝时期朝廷任命的。
鲁肃如何选,都得在江南世家大族中选,也都是桓氏的姻亲,桓佑的支持者。
这才是桓佑不让桓阶举荐的原因。
周瑜、鲁肃再聪明,也比不了有着数千年经验教训的穿越者。